是的,这是我的第一篇读书笔记,关于《丹麦一年》。

有一种幸福叫丹麦(丹麦一年:幸福的奥义)(1)

在这无聊的夜晚,捧一本无所谓多重要的书,导一场深夜里的自娱自乐。

我不记得是在哪里,甚至不知道在什么时间,什么样的情景下购买的这本书,只是清楚的知道它已经无声的躺在书架上过了许久。在一个宿醉的整理癖爆发的夜晚,一个纯粹的机缘巧合之下,它可爱的略显幼稚的封面吸引了我的注意。这是一栋类似于简笔画的房子,一个梯形和一个矩形构成了它的全部,门前的草地上有一只小狗,看样子在快乐地踱步,房梁上的猫咪像是刚踢开了一扇窗从房里溜了出来,爬到房顶正俏皮的和小狗玩着躲猫猫,还引来了两只小鸟的围观。映衬着天蓝色的背景,房子右上角那红白相间的丹麦国旗显得格外鲜艳。

这温馨的画面着实让人招架不住,我不禁想,房子里有人住吗?如果有的话会是什么样的人住在里面呢。

书的内页已经发黄,看来囤了着实有些时日了。受好奇心的驱使,我拍了拍书页上的灰,胡乱地翻看了几页。

我从来不是一个喜欢看书的人,但却意外地发现这部书读起来并不吃力,口语化的内容也没有因为翻译显得过于生硬,心里不由得窃喜,不如第二天起来先读它个5页试试,当天夜里便怀着仿若次日要干成一件大事的满足感欣然入睡。

人生从来都不无聊,只是缺少了目标。

尽管宿醉了一晚,第二天我还是早早的就醒了过来,迫不及待的坐在了书桌前,忐忑的翻开了第一页,心里默念着“千万不要让我失望”,好怕这一次也像以前一样,书读到一半就放弃。我觉得能用这个图片做封面的书,它的内容大概率也很可爱。怀着一丝丝的侥幸、一丢丢的忐忑,眼神聚焦在了第一页第一行第一个字上。

好的,很成功。十几分钟之后我感到非常欣慰,至少完美地读完了序言,并知道了这里讲的是一个寻求改变—关于“幸福”计划的故事。作者的感悟让我感同身受,“总想试试周全,却又总是感到分身乏术”;她的轻度疯狂哲学同样是我信奉的真理,“让自己忙起来,这样就不会难过”。这步步为营的信任与赞同感迅速飙升,刺激着我不断地想要了解更多。不知不觉,在出门上班之前就已经读完了整本书的1/4。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每天早上我都会早早地起床,就着从棕色台灯里散发出来的温暖的光,跟着作者的笔触领略一番丹麦独有的人文和风光后再去上班。就这样坚持了4天。终于在翻到第399页时,我才依依不舍地把这本书放下,重新套上了封皮,以此来保护这着实难得的读书经历,毕竟距离上次一口气读完完整的一本书仿若已经过去了几个世纪。

那么是谁住在这个可爱的房子里呢,我想我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言归正传

《丹麦一年》(The Year of Living Danishly)由英国作家海伦·拉塞尔 (Helen Russell) 根据自己随丈夫一起旅居丹麦的经历而创作。从1月到12月,这本书记录了作者在丹麦不同的时节的所见所思,通篇紧紧围绕一个话题——丹麦人幸福的奥义展开,并在通往幸福计划的路上不断实践的故事。

这里交代一下作者的背景。海伦是一名时尚杂志记者,每天穿梭在不同的人群中,在伦敦的工作可谓光鲜亮丽,但却时常感觉生活支离破碎,和大都市的很多人一样,靠着早C晚A过活-早上要靠大量的咖啡 (Coffee) 提神,晚上要戒酒精 (Alcohol) 助眠。33岁还在偿还助学贷款,也是在33岁便已开始向往退休生活。她知道自己的生活出了问题,也意识到自己需要做出改变。在乐高男(对丈夫的昵称,因为作者丈夫是一个AFOL: Adult Fan of Lego )收到来自异国他乡——乐高的工作邀约之后,欣然随丈夫一起来到了日德兰半岛,并成为了一名自由作家。这对寻找到幸福奥义的夫妻无意间还迎来了自己的宝宝“小红毛”,新的生活在故事的结尾重新展开。

(一)初识Hygge

实用Tips:钱买不来幸福,但却能给你汽车、蜡烛和美味的蛋糕。

经过了一番折腾之后,海伦和丈夫终于在海边的斯迪克斯维尔找到了栖身之所,那是一幢靠近海边的红砖建筑,看上去像是办公大楼。在找房子的过程中尽管遇到了摆着一张刻薄脸的置业顾问,但也见识了丹麦家庭精心设计的供暖系统,用作者的原话来说那集中供暖奢侈的简直就跟犯罪一样。这激起了作者对家居环境在品质生活方面的影响的好奇心,通过跟文化融合导师珀内尔的对话,作者第一次认识了“Hygge”。“Hygge”代表着温馨的时光,是一种美好生活的理念。点着蜡烛度过温馨的时光就是hygge,与朋友共进晚餐也是hygge,总之只要你很享受当下的那个过程,就都叫做hygge。我想丹麦既然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那幸福的秘密跟Hygge一定脱不了干系。

搬到丹麦日德兰半岛之后,作者发挥了自己的社交特长。除了名字里有两个I的银行经理艾伦和胡须先生让人印象深刻之外,跟丹麦设计博物馆馆长安妮以及供职于丹麦设计杂志Bo Bedre的夏洛特的对话也让人获益无穷。高品质的设计、一切从简的家居哲学,兼具功能性与设计性的良好环境体验,无一不对幸福感的提升助益良多。作为一个资深的家居迷,隔着书我都能体会到作者笔下描绘的那种美好。我深深的认同一切从简的理念,房间里根本不需要摆放什么,当然除了Arne Jacobsen的Egg(休闲椅),Poul henningsen 的PH 5(灯),Hans Wegner的CH24(餐椅)和Jaime Hayon的Favn(沙发)......

一月份的丹麦寒冷而冷清,但闪闪发光的碳水化物倒是格外鼓舞人心,维也纳面包、肉桂蜗牛卷和巧克力点心造型漂亮、入口松脆、味道香甜。和超赞的美食为邻,还有什么理由不Hygge呢?

虽然早先在丹麦有过短暂的驻足,但最让人意外的竟然不是丹麦的税赋,而是轮胎还有自己的旅馆?!用于存放当季用不到的轮胎。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

(二)渐入佳境

实用Tips:少买闪闪发亮的东西等于少加班等于更幸福的生活。

在丹麦,下午4点是交通拥堵时间。这画面的确新鲜又陌生。通过对乐高男生活的描述,我们得以近距离观察世界最大的玩具制造商之一 —— 乐高的内部状况。原来乐高工厂多年前就取缔了自动贩卖机和一切糖制品,现在为员工吧免费提供黑面包、水果和胡萝卜;大家会轮流烘焙,带蛋糕和油酥点心到办公室;生日聚会上,不光所有团队成员会聚在一起唱鼓舞士气的歌,庆生的同事桌面也会被堆满彩旗;这还不够,办公室还有一支乐队,只要有机会就表演,他们甚至还用《妈妈咪呀》改编了一首部门歌。在乐高,不会纵容全勤主义,如果有人加班或超量工作,就会被人扔一本工作效率或时间管理的小册子到他办公桌上,而不会对对方报以同情。在这里不能太积极,还有吹牛皮让人讨厌。

在丹麦,乐高不仅是一家公司,俨然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工作-生活的平衡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除了乐高,丹麦的其他工作领域又是怎么样的呢?作者就此机会做了一项调查,以捡垃圾为生的清洁工每天只要工作5个小时,剩下的时间跟家人团聚或去孩子的学校教手球,没有人会对他的职业报以歧视;在被问到如果幸福程度满分10分的情况下会给自己打几分时,垃圾工给自己打了8分,并表示问这个问题的人脑子似乎出了点问题;瑜伽老师艾达说本应该是10分,但因为还没找到人生伴侣,同样给自己打了8分。《只赢不输》的作者马丁说,这种现象要归功于人人平等和丹麦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确,在这里收入越高,要交的税也就越高,这意味着贫富差距相对较小,并且在人们辞职之后,除去有5个星期的留验期,还可以在两年之内领取原薪水的80%-90%,这留给了人充足的时间重新找一份其他的工作。

但是这优越的福利系统同样有着弊端,这意味着雇员很容易遭到解雇;随着外来人才的输入以及竞争的加剧,丹麦同样存在着职场压力问题。如同作者所述,的确没有十全十美的事。

不过,与其在仓促焦灼的牢笼里兜圈圈,做那条时刻跟时间赛跑的沙丁鱼,不如慢一点,休息片刻再出发,毕竟世界不会因为你尚未回复的邮件而灭绝。

(三)业余消遣

实用Tips:终生学习会带给你一种成就感。

之前提到工作-生活的平衡让丹麦人有拥有了大把的时间可以用来消遣,那么他们的休闲活动又是怎样的呢?

丹麦社会学家比亚内给出了答案,“丹麦人跟所有北欧人一样,喜欢加入各种形式的俱乐部、联谊会或社团来追求一种兴趣爱好”,“加入俱乐部对信任度的提升大有裨益且让人感到幸福”。顺便提一句,澳大利亚幸福研究所开展的一项调查表明,业余消遣同样有助于提升生活品质和工作效率,令事业更加成功。抱着对幸福奥义的探寻,作者受此启发,决定从丹麦人的幸福行动中分一杯羹,试着找出自己在兴趣爱好方面的潜质。

真正的实践从学丹麦语开始。当地的语言中心每个星期会开2次晚课,这类夜校通常由政府出资,为移民提供长达三年的培训,对于业余消遣来说,这不失为一个好的开始。当读到作者在语言课上遇到的糗事的时候,我也是惊讶到了自己的下颌骨。在丹麦语中,“Killing”的意思是“小猫”,“Kylling”指的是“小鸡”,而“Kælling”则意味着“婊子”(ps: 了解一种语言从说脏话开始,真是全球通用的真理),第一节语言课上,当作者聊到自己正在看《谋杀》为上课做准备时,便开始喊老师“婊子”,“深厚的师生情”就此建立。

然后,“slut”(英文“荡妇”)的意思是“结束”,所以如果你去到丹麦,看到机器停止工作亮起“slut”的红灯时,可千万不要见怪,这可不是在骂你哟!“gift”(英文“礼物”)有“已婚”和“毒药”两个意思,不得不说这个单词真是悄默默地诠释了婚姻的真谛,其他奇葩的单词还有“fart kontrol”(听起来像fart control,英文中意味着“控制放屁”),意思是“限速”,“slut spur”(英文直译“荡妇刺激”)指的是“大甩卖”...... LOL我开始怀疑这是不是丹麦专属的英式幽默。

在拜访日德兰半岛科灵语言中心主任索斯的时候,终身学习能带来成就感的理论被证实,为了更加深入的体验丹麦式生活,这对可爱的夫妻还尝试了骑行、跑步、游泳、排球、唱诗班、瑜伽、烹饪、缝纫......

(四)奶牛起舞

实用Tips: 除了产奶,奶牛也会跳舞,youtube有资源。

原来奶牛起舞是真实存在的事情啊!其实也不是真的“跳舞”,只是每年春天,农夫都会把关了一冬的奶牛放到田里去撒欢。这群奶牛出去之后非常的兴奋,四处乱蹿,要多疯狂有多疯狂,看起来就像是在“跳舞”一样,这意味着丹麦所有的有机奶牛户外季的开始。

正值春天到来之际,友善的邻居邀请作者夫妻一同去观看这当地的传统。5、4、3、2、1!牛圈大门缓缓打开,几十头牛汹涌而出,连蹦带跳地跑到了草地上。可能是接到了天气的信号,又或者是其他什么原因,刺骨的寒风下奶牛们又自顾自的跑回了牛圈,这精彩绝伦让人大跌眼镜的画面引来了一场呐喊、跺脚和大笑。

或者牛圈里的舒适让奶牛忘却了青草带来的的欢愉,或者因从未走出过牛圈而对自己的命运感到满足。可以预期的稳定环境让奶牛感到舒适,那么同样的情况是否也适用于人呢?这个问题我们暂且保留。

丹麦的小孩子从几岁就开始窥探大自然的真相,从观看动物射杀、尸体解剖以及猛兽进食领略存在的逻辑,甚至学习如何面对生死。哥本哈根动物园里的长颈鹿马里乌斯尽管十分健康,但专家认为它不适合繁育后代,于是遭到了射杀。比起把长颈鹿送往别处或转交给别的动物园收留,显然在这里那些有话语权的人认为射杀更加“仁慈”。马里乌斯被射中了头部,随后遭到一场公开解剖引人“观赏”,最后当着所有热闹的人的面被喂给了狮子。(毛骨悚然......)

如果你去网上查,会看到很多动物被伤害或死去的新闻,相信大多数人和我一样感到悲伤、愤慨,无能为力。我不认为所有丹麦人都能建设那种心里梳理,可以悠哉悠哉的“欣赏”在大多数人眼里的“残酷”,真是这样的话,在以童话故事闻名的丹麦,《安徒生童话》算是白写了,美人鱼听了都会落泪。

(五)丹麦传统

实用Tips: 传统仪式能让生活变得更加富有趣味性。

传统是丹麦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个节日都有既定的安排。从二月的盛装打扮、复活节的特制蛋糕再到圣诞季的杏仁糖猪,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有固定的仪式,坚信礼也不例外。大多数丹麦人到了十四岁左右会跟四十名同龄人一起在一场大型教堂中得到承认,正式成为教会的信徒。正值五月坚信礼季,到处飘着彩旗,孩子们人人都有新衣服穿,还能接受大量的礼物。不过也有丹麦家庭将坚信礼看作一场成年礼,就算不参加仪式,也同样会为孩子举办一个大派对,一样热闹且礼物成堆。

不过,作者从教堂牧师马努的口中得知,“除了洗礼、结婚、葬礼和圣诞节,大多数人极少去教堂”,丹麦统计局发现只有3%的民众经常去教堂做礼拜,尽管这样,“在丹麦,教堂随时对你敞开大门,就像我们的福利体系——在你需要的时候接纳你”马努说。这就像是安全网拓展到了信仰领域,北欧人无需向神明祈祷一切顺利——因为国家已为他们安排好一切。有研究发现,生活在稳定、安全和富足社会中的人不太需要神明的慰藉。

或许你已经发现作者是按照时间正序来写这本书的,每个月都会分享一些小故事。但读书笔记写到这里我才发现,每一节都有它固定的风格和叙述方式,通常由两个完整的故事组成,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发散。

今天讲到的第二件事情是关于丹麦国旗。一位瑞士籍大学时代的旧友约好了周末来作者家小住,为了以表欢迎并显示足够的重视,于是心血来潮在接对方来的时候升起了显目的国旗,以此来迎接旧友即将到来的生日,就像丹麦人在生日的时候做的那样。只不过这次升的的是瑞士国旗。然而,这样的的举动差点犯了法。

接朋友刚回来,还没来得及欣赏国旗这一精心准备的“礼物”,作者夫妇便收到了胡须先生和他朋友的警告。因为语言不通,在经过一番吃力的沟通的后,才发现国旗升的可能不合时宜。胡须先生后又特意送来一张英文翻译好的过了塑的A4纸,上面赫然写着丹麦对于国旗的规定,真的就是司法部国旗协议——详细记录着国旗升起的时间规定、摆放位置以及他国旗帜应接受的授权等。在这里我们了解到升旗不当将意味着犯法或战争即将爆发。真是替作者一家松了一口气,如果不是这次经历,还真是不知道丹麦人对于他们的国旗到底有多严肃。

(六)两性平等

实用Tips:真相并不总是像你想象的那样。

仲夏夜的海滩,空气中弥散着燃烧的木柴和香肠的味道。星星点点的篝火冉冉升起,逐渐点亮了群山,人们围坐在四周,就着这热烈的火焰烤起了面包。这是当地的一项传统,为了庆祝施洗约翰日,丹麦人会把一条条早已备好的剩面团烤成“麻花面包”或“牛角面包”。在DJ的伴奏下,人们开始合唱,欢乐的歌声萦绕,就在此时一个稻草人吸引了作者的注意力。它身着一条红色连衣裙,披着一块花花绿绿的斗篷,头上的帽子下凹凸不平的头发隐现,仿若一个弗拉明戈舞者一般。一个女人沿着那堆篝火的底部添了些稻草,随即用火把点燃了稻草人,黑色的烟雾腾空而起,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声和掌声,几个人拿手机拍下了这一瞬间。

这样的场面让作者略感不适和不解。善解人意的邻居解释道“我们要烧掉女巫来抵挡邪恶思想”,“女巫在仲夏夜前夜会异常活跃,所以我们要烧死一些,剩下的就跑去德国了”“去了布罗肯的山里,所有的女巫都会聚集在那里”。这天方夜谭的解释更加让人迷惑。在团坐在一起的维京人的补充下,才知道丹麦火烧“女巫”的行为始于16世纪,当时教会十分热衷于判处女性有罪并用火烧si她们,这一做法在1693年废止,后即变成一项没有什么目的的传统。尽管丹麦在提高女性权益这点上拥有漫长而辉煌的历史,但明显“女巫”的权利不在此列。

为了探究历史进程中丹麦女性的境遇和命运,作者来到了奥胡斯,那里坐落着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座女性历史博物馆之一。从那里我们了解到1975年,丹麦的女性就可以进入大学;1973年duo胎开始合法化;1976年同工同酬被写进法律,不得不说丹麦人在女性权利上一直在进步。但是不可置否的是,丹麦的雇主会在面试时歧视母亲或准母亲,孕妇或休产假的女性通常也会被遭到解雇,甚至那些将来有可能做母亲的女性在找工作时也会被拒之千里之外。从文中我不知道这样的情况有多严重,对丹麦女性的生活造成了多深的影响,但唯一可以确认的是生活并不总是阳光灿烂,不尽人意的现实同样在美丽的丹麦暗流涌动。

(七)悠长假期

实用Tips:悠长的假期可能意味着离婚。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感到有点不可思议,在幸福程度如此之高的丹麦,离婚率竟然高居欧洲第四,丹麦统计局的数据表明有42.7%的夫妻最后会以离婚收场(OMG),而这可能和当地的生活方式有关。7月是一个旅游旺季,人们整装出发,纷纷逃往国外度假胜地;同时,7月也是离婚率最高的一个月份,人们在争吵后发现彼此不再相爱。

和其他人一样,作者和乐高男在确定了度假目的地之后便出发了,来到了美丽的西西里岛。离开丹麦的第一个星期,他俩过的非常愉快。正如英国纳菲尔德健康慈善机构证实的那般,短暂的放松能降低血压和压力,让人更加乐观。然而,第二周开始事情就不那么妙了。两个人24小时呆在一起,日常生活中的摩擦,鸡毛蒜皮的小事开始频发,让这对夫妻互相看不顺眼,直至大吵一架。好在过完这一周便回到了丹麦,他俩像约好了那般各自分开出行,家庭的纷争在达到窒息的极点时终于放缓。

去邻居家喝咖啡,友善的邻居听闻这个事情后大笑了一番,耐心的解释道:“人们都会在暑假吵架——那是因为我们在一起时间太长了”。后得知原来邻居和丈夫在一起度完三周的假期之后便离婚了。这是我才明白假期可能真的是导致离婚的温床。因为假期,夫妻不得不花很多时间在一起,太长时间的相处让生活中的矛盾加剧,最终在假期结束之后彼此如释重负,分道扬镳。这是为什么离婚在丹麦如此普遍。

现在我们来聊一下性。说到性的话题,自然要提到生育率,丹麦的生育率现在已跌入三十年来最低谷(不知道现在情况有没有转变,毕竟是几年前出版的书)所以不管是政府、牧师还是商业团体,都竭尽所能的鼓励丹麦人去“做”这件事。性在丹麦随处可见。一次,作者偶然间发现,散发着墨香的报纸上除了印着威胁罢工的新闻和披萨店特卖广告外,还有一个大大的标题写着“图坎性伴侣交换与情趣用品夜店!”

图坎俱乐部是丹麦第一家性伴侣交换俱乐部,旨在通过“拓展可接受的性行为边界”,当俱乐部成员认为自己做好准备时候,这里还提供各种工具来为他们助兴。当然,没有做好准备也有其他服务。总之,这里讲的是性开放。我只知道丹麦的自由城里光天化日之下,潇洒的抽大麻的猛男就已经足够让人觉得遥远,这开放的性生活让我感觉,emm...我反正是不会跟别人交换自己的老公的。

(八)育儿胜地

实用Tips:生了孩子后发质会变好。

其实在上一节结尾处,落笔看到“两条杠小窗”的时候就知道了作者怀孕了。幸福降临到了这对可爱的夫妻身上。

丹麦或许是最适合生孩子的国度。婴儿从6个月开始到6岁上学前都可以进入日托班,而且不用担心花费,政府有各种办法来减免抚养孩子的费用。甚至如果你的年收入低于十五万丹麦克朗,那么育儿则完全免费。这些帮你提前安排好的规则让生活简单了许多。

接下来我们来聊一聊孩子的教育。从托儿所开始,这里的孩子就被施行“放养”的教育原则,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自由玩耍,就算打架老师也不会干预太多,孩子们也不会因为身上的淤青和抓痕而对上学产生排斥,早早的学习了如何跟同龄人相处。奥胡斯大学教育研究系的卡伦说,“学校鼓励孩子们进行思考”。这意味着在这里不只教孩子们通过考试,“如果他们不认同听到的内容,完全可以向权威发出挑战”。这里的孩子都不穿校服,而且直呼老师的大名,他们接收到了平等的观念,即没有人比其他人更优秀,如果你看到一位ceo的孩子可以跟一名店员或一名秘书的孩子同校,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本科毕业之后,你可以选择攻读硕士或再度一个学位”卡伦说,“你可能30来岁才完成学业——但是在进入职场后讲收获丰富的人生经验。”由于在金钱方面没有后顾之优,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专业,而不是能够让他们在未来获得高收入的专业。

听起来丹麦的确是一个育儿胜地。

(九)哥本哈根

实用Tips:除了性和运动,最能让人幸福的活动是欣赏电影和品尝美食。

这一节是关于丹麦的文化和美食之旅。

在结婚纪念日这一天,作者夫妇来到了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跟着旅行指南打卡了当地景点。过去的几个月里,尽管曾在这座美丽的小城有过短暂的停留,但是这次的经历就好像是初来时那样新鲜。参观了国家博物馆、皇家大剧院,欣赏了艺术作品展,围着小美人鱼雕像散步,还在张灯结彩、挂满彩纸的树前许了愿。漫步海边,不由得勾起了对文化的好奇,作者想着便马上做了安排。次日,便和任职于公共广播电台的阿德里安会了面。

在聊天中得知,丹麦的艺术文化领域得到了国家丰厚的资金支持,其中表现最突出的是影视业。丹麦电影业是欧洲最成功的电影产业之一,消费端可以享受到低廉的票价,创作端受益于对新锐剧作家的培养。在良性的循环下,整个行业欣欣向荣,相必一定程度上也为北欧的黑色电影流派的成功贡献了力量。

关于丹麦美食的介绍,早在这本书的第一章其实就有透露,并且几乎每一节,作者都在美食这部分略作停顿(从搬到日德兰半岛之后就没少光顾面包店),就好像是一直在等待某种情绪的酝酿,终于,在第九章由迈耶斯经营的餐厅的主厨博为我们解开了面纱。丹麦的餐饮在过去的十年里经历了一场复兴,原本被简单调味品、罐头食品、冷冻蔬菜和垃圾食品所占据的餐桌,被逐渐取代,改造成了以烹饪为重点的风味独特的美食,“纯净、新鲜、简约和道德”的理念成为了新的北欧美食宣言。没有添加任何化学物质的水果蔬菜让丹麦的美食长盛不衰,2013年米其林向哥本哈根13家餐厅授出15颗星,这比任何其他北欧城市都要多。

有了引以为傲的美食,自然少不了宴请。邀请别人来家里做客让住在这里的人感到自豪,丹麦人或许会花上一整天的时间来筹备一场饭局,在餐桌前彼此抱怨、生气、慰藉、以及开怀大笑,没有什么比和亲近的人一起分享日常更让人觉得幸福了吧。

(十)幸福基因

实用TIPS: 基因决定幸福。

在还没有更深入的了解这章内容前,我偶然翻到了文章中给出的一个研究数据。“经合组织的调查表明,丹麦人的抗抑郁药物使用量位居欧洲所有国家之首”,看到这句话,不由得让我对前面章节中描写的丹麦人的幸福程度产生了怀疑。在我的理解中,“幸福”和“抑郁”是两个极端相反的存在,为什么这里会让它们欣然共存呢?细读下来才发现,原因竟是政府对这种药物的管控之开明,工作压力和小病用药都能使抗抑郁药物的销量飙升。但是,其他药物的使用就没这么容易了,除非紧急情况,否则你不太可能买得到超过一天用量的乙酰氨基酚(感冒药),这个从乐高男感冒之后的经历中可见一般。

丹麦人似乎从来不用担心因为喝酒、吸烟、吸毒带来的危害,只要他们认为自己有需要,就能随时享有免费的医疗服务,政府会帮助这些人渡过难关。值得一提的是,丹麦人擅长的领域之一又是医药科研,民众对医疗系统的这种依赖某种程度上反而促进了医学的进步,这致使新的治疗手段总是能迅速的投放于临床应用,因此带来了大量的新型医疗成果和药物研究成果。

良性循坏的医疗体系的确是让人幸福的原因之一,对此不需要做过多的解释。然而,本章后面讲到丹麦人可能具有更多的“幸福基因”——5-HTT。这是一种血清素搬运基因,血清素是一种让人感到幸福的物质,搬运基因多了意味着血清素的增多,好吧,道理是挺简单的。但是我更好奇为什么丹麦人身上的这种基因更多呢,文中并没有给出更多的回答。

(十一)情绪失调

实用TIPS: 如果你在冬季胃口大增,可能是患了季节性情绪失调。

在这章里,我第一次听到了“安慰性进食”这个名词,这感觉像发现了新大陆一般兴奋——终于明白了自己为何在短短的几个月里狂胖了10斤了。在码字的此时正值冬天,我可能是季节性情绪失调了。

一年12个月里,也只有在这个时节才难得见到世界统一成白茫茫的一片。冬天尽管有美丽的雪景,但凛冽的寒风就没那么可爱了,这风冷的似乎分分秒秒都想把你的眼球冻僵,实在让人崩溃。丹麦这样的时节里,邻居们都不见了影踪倒也不难理解,只是在日德兰半岛的这个小镇上,作者生活的地方又变成了一座空荡荡的鬼城。

小狗最近的行为有点反常,散步结束,一到家就乖乖的回到了自己的小床,这可是破天荒的一回。网上查了之后才发现,有的狗的确会在冬季情绪低落,这可能是季节性情绪失调。尽管不能喂它百忧解,不过好在有别的办法帮它对抗抑郁。那么如果人也“昏昏欲睡、社会退缩、疲倦、啃奶酪和看电视”,或者中了网上对这“季节请情绪失调”描述的其中的几点,又该怎么办呢?毕竟有数据显示,有可能导致季节性自sha,这可是个严肃的问题。

丹麦自sha行为中心的博说度过冬季的最好办法是多晒太阳,或者去阳光灿烂的地方度假。但是在每天日照时数不足一个半小时的丹麦,这似乎有点困难,不过,买一盏能模拟阳光的等就容易的多了。”日光浴“似乎在丹麦年轻群体中很流行,于是作者夫妇也去体验了一把。出人意料的是,这次的体验简直糟糕到了极致。

放弃了晒日光浴的念头,还有什么办法能让这对夫妻应对冬天呢,作者尝试了各种办法,比如外出运动和吃“阳光维他命” 维他命D。后来终于在facebook网友的建议下找到了答案——“hygge”和“蜡烛”。我们在此时回到了文章的原点。

“点一根蜡烛,给自己冲一杯咖啡,吃几块油酥点心”,你会享受这个冬天。

(十二)幸福生活

实用Tips: 掌握幸福的关键是要实践。

这里讲的其实是税。丹麦有极高的所得税,这就凸现了找一个注册会计师的重要。会计会帮助你合理的打理资产,让你和这个国家的政策“和谐相处”。

但是写到这里,我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把这篇读书笔记收个尾了,洋洋洒洒写了1万多字,估计没几个人能认真的看完。巧的是这本书也是这样,厚厚的一本马上就要结束了,在文章的结尾作者却并没有给我们更多的惊喜,除了,这对夫妻终于终于终于迎来了一个可爱的宝宝!Hygge其实不就是跟最亲爱的人在一起快乐的生活嘛。尽管生活并不总是阳关灿烂的乌托邦,但在一家人的分享中,漫长的冬夜也可以别有一番趣味。

丹麦的生活是令人向往的,但我最向往的是作者和乐高男在异国他乡找到了幸福的密码,并成功的加以了实践。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你认真的看到这里。如果从这篇文章中,你也有掌握到一点关于幸福的秘密,记得要加以实践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