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第592次相遇在老张的后院

做了一个学生咨询,虽然时间紧任务重,好在实力能打,就推了ucl的教育学(心理方向),能不能成还未可知,建议尝试。结果呢,今天收到一个学生转发给我的新闻。

ucl伦敦大学学院世界排名(为何伦敦大学学院)(1)

最主要的内容就是根据伦敦大学学院(UCL)官网显示,2019年有7405个中国学生就读。然后学生问我这么多中国学生是不是说明UCL不太行。我婉转的说了一下,这只是招生策略问题。今天就来说一下这个事儿。

为何伦敦大学学院(UCL)中国学生快破万?

(1)留学生能同时拿到ucl,爱丁堡,曼大,KCL硕士录取的,最后90%都会因为G5及世界排名的考虑选择去UCL读书;

(2)中国学生们真的都不傻,大家扎堆于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伦敦大学学院之类的学校,而不愿意去中国人少的曼彻斯特城市大学,俄克拉荷马大学。是因为大家并不是以中国人在该校的多少来评判一所大学的好坏,而是以国际通行的各大排名包括的科研产出,教育质量,毕业生就业前景这些来评判一所大学的。

如果作为中国人,还要以本国人在该大学的多少来评判大学的好坏,认为本国人多的大学就是水大学,是不是也太自轻自贱了。

(3)伦敦大学学院的很多热门专业,如金融,金融风险管理,计算金融等,对国内的985,211大学的毕业生的语言要求都是雅思7(6.5)甚至更高。而现实情况是很多985毕业生在未出过国的情况下,雅思四项小分都在6.5以上并不容易。所以他们会去选择雅思要求较低的院校,如KCL的金融数学,雅思要求只有6(5.5)。

而UCL对于英本,美本等海外本以及2 2,3 1的学生,会因为他们在英国已经生活过一年及以上而免去他们的雅思要求。从语言要求上来看,这些同学相比985,211的学生在录取上更有优势。但这背后,其实是教育的花费问题。

要承认,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受教育的权利不是绝对公平的,钱是直接或间接可以影响学生录取的。这些海外本及2 2,3 1的学生们比国内的学生们大学四年期间至少多花了50万甚至100多万,需要把大学期间的金钱成本算进去。

(4)至于UCL会招很多双非的学生的问题,这玩意老生常谈了。也简单解释一下:

首先,去看看录取的是什么专业。比如UCL的教育学院,连续多年排名世界第一。但要是你,你会去学教育么?所以招生生源不足的情况下,为了学院经费,自然会向下招生。UCL的教育学院以前就收了一些双非。同时设置在UCL巴院下的课题管理专业,刚创立的时候也招了不少双非。但现在这些专业随着申请人数的变多,录取的学生背景也在慢慢变好。所以,这就和清北的考古学一样,没人愿意去,分数线自然很低。即使它排名世界第一。而对于你想去的、有前景的专业,建议去搜一下该专业毕业生,看看他们真实的出路及入学背景。

中介为了盈利会宣传说xxx同学双非进了UCL,这背后的核心,是它的录取专业!随着ucl各专业的招生官们对中国大学越来越了解,你看到的这种现象会越来越少。其实现在双非进ucl都已经不多了,否则中介为什么一年也就宣传1,2个进ucl的双非学生?而不是成规模、大批量的进行宣传?

(5)综上所述:

中国人多是因为中国人都不傻,当然都愿意去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好学校;

海本及2 2的学生在大学的语言要求,分数要求上,的确比985,211的学生要占有优势,但这背后,是因为他们家庭大学4年比国内本科多出的将近上百万的教育花费;

每个学校都有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UCL排名世界前列的教育学院和建筑学院下,也会有大家认为就业前景不佳的教育,课题管理等专业,所以会有双非的学生被ucl的这些专业录取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专业前景导致的录取要求降低,并不能用来证明UCL这所大学很水。

真正能用来评判一个大学好坏的,是大学的教育质量,科学产出,学术声誉,毕业生就业情况。

而这些,去QS,US news,上交排名,泰晤士排名里面找答案就好了。

其实我想说的是,比UCL留学生破万更可怕的是,还有很多因为达不到要求想去没能去的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