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汽笛雄壮而浑厚,就要驶出武穴港的中班大客轮“江汉号”发出前进的吼声,把我从旁站观战的迷茫中唤醒。望见了东南方向从“江汉号”高大烟囱吃力喷出的滚滚浓烟,激起了登上长江大坝尽赏“江汉号”雄姿的欲望。

湖北人最喜欢的地方(湖北人在冰城之童年渴望)(1)

我索性就近爬上树干探出院墙的歪脖树,树干顶端伸向江坝当腰只有一尺多高,跳上坝腰登上坝顶,极目东眺,镇东郊的发电厂已搭起了脚手架,驶离武穴港码头的“江汉号”像一匹钢铁骏马,斩波劈浪,逆流而上向我扑来,船头傲然地高高昂起,船身是百货商店、邮电大楼、县文化馆建筑体积的总和,从面前驶过时挡住了江南将军山起伏的山脉。

“江汉号”的速度加快了,它像锋利无比的铁犁,把船头的水推得哗哗作响,螺旋桨翻起的层层白浪,在江面上留下一条长长的深深的波纹,一直向汉口方向延伸……

转身北向,坐落在武穴镇西郊的第二小学校尽收眼底,四排南向的红砖红瓦校舍,正方形的围墙四周用两排树木将田野相隔。阳光下靠近江坝的宽阔的操场上同学们生龙活虎。沿着长长的土路向东望去,就是大礼堂、长途汽车站,覆盖整个武穴镇的是青砖灰瓦徽派的一层或两层老式建筑群,只有那鹤立鸡群的邮电大楼上的欧式钟塔和高傲的俯瞰武穴全镇的钟盘,给古老的江畔小镇蒙上了神秘的面纱。

昨天星期天,舅爷给武穴电影院送放映队的年度工作汇报,转道回家看看家婆,带来了一捆艾蒿和两株三七花。家婆让舅爷代她给妈妈写封平安信,告诉钱收到了,舅爷指导我给妈妈写的第一封信,也一并装进了信封。我拿着信封跟着舅爷走出了院门。

进镇公路与正街直角的交汇处,一副半剃头挑子的师徒正忙着,只是徒弟换了。我摆摆手试图和老师傅打招呼,而老师傅却全神贯注,在顾客头上精雕细琢。正街中腰的百年中医馆里,满头白发的老中医仍面无表情,曾经的童子尿骚臭酸涩,与黑黑的浓浓的苦苦的中药汤混杂的味觉折磨,早已在口腔内消失。对卸下门板搭成的货台上,敞口大玻璃罐装的五颜六色的糖果没有了兴趣;看万花筒、转幸运轮、观西洋镜……也失去诱惑力。封存在院墙砖缝里的黑色一块钱,何去何从只能待定。正街南端的打把子卖艺摆小摊吆喝声,丝毫没有分散对舅爷讲解的注意力。

广济县历史久远,考古学家在境内大金镇尺山遗址发现,远在新古器时代3000-5000年以前,广济就有人类活动。广济县不同时代称谓不同。在夏商周时代属荆州管辖,春秋战国属楚国,秦代属九江郡,汉朝属江夏郡,三国属吴隶属蕲春郡,西晋属西阳郡,东晋属新蔡郡,南北朝时期属豫州蕲春郡蕲春县,隋朝至唐武德四年属蕲春县。也就是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将蕲春县分为“永宁”、“黄梅”两县。到了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过去给你讲过,唐朝武德皇帝为了与河南的永宁县好区分,

废永宁县改为今天的广济县。

湖北人最喜欢的地方(湖北人在冰城之童年渴望)(2)

广济县民风民气纯正,底蕴积淀深厚,民俗传统、工业商业、科技文化互相融合,相互影响。单从商业文化上讲,广济是鄂东近代史上接受西方文化最长、发展最早的地方。自1887年签订中、英《烟台条约》后,帝国主义列强势力纷纷进入广济,先后有美、德、日等27家外国洋号、商家在武穴开设分支机构。广济人既受到帝国主义的直接掠夺,又最先受到商品文化熏陶,地方民族工商业随之发展。1875年兴办煤矿,比慈禧太后“奏准”开办我国第一个矿产业开滦煤矿还早三年;1875年开始近代炉炼铸造;1897年开办邮局;1912年兴办和丰米厂;1918年创办光明电灯厂;1928年倡修梅川武穴公路,开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邮电大楼就是那时期修建的,现在已经60多年了,武穴镇那些青砖灰瓦徽派老式建筑,均是帝国主义直接掠夺广济的见证……”说到这里舅爷很严肃。

一艘渡轮开出了武穴码头,嘟嘟的马达声震荡着长江水面,船头分开江水由西调向东南,直奔下游对江码头,江水被推得哗哗作响,激起层层银白的浪花掠过船舷,在滚滚的江面上划出一道深深的孤线,嘟嘟嘟……惊起群群江鸥,张开双翅,成群地掠过水面,飘然而上,像一片白色的浮云飞向远方……

我的思绪被马达声和江鸥展翅景象打断,一屁股坐在江坝南向发黄的草地上,手摸着枯草根,目光顺着草坡下延到江边枯草地,看到被江水不停地亲吻的枯草根是那么坚强,也就是这些无名的枯草根无声地保护着江坝的安全,平凡中坚守一份责任和信念。我应该坚守枯草根的这份责任和信念……

给妈妈的信中就有责任和信念,天真的情感倾注在字里行间:

湖北人最喜欢的地方(湖北人在冰城之童年渴望)(3)

湖北人最喜欢的地方(湖北人在冰城之童年渴望)(4)

作者简介

余定武,笔名:愚悟,男,中共党员,1955年出生于湖北省广济县梅川镇,1988年哈尔滨市教师进修学院(本科)中文系毕业。童年在县城武穴镇由外婆照顾,武穴镇第二小学校上学到三年级。1965年随母北上哈尔滨市定居,先后任搬运工、理发员、语文教员、党政办公室副主任兼秘书等职;1990年考入政府机关,任中共哈尔滨市道里区委组织部干事、副科级组织员,哈尔滨市太平区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组织员办主任,哈尔滨市太平区纪律检查委员会(监察局)常委、执法监察室主任,哈尔滨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哈尔滨市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危险化学品管理处副处长、调研员、监察室负责人,哈尔滨市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三组组长,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巡视组三处处长。2015年11月,在哈尔滨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退休。

现为黑龙江省作家协会散文创作委员会会员,黑龙江省地方文学研究会会员,哈尔滨市党史研究会会员,哈尔滨市延安精神研究会会员,黑龙江省湖北商会党委委员、组宣教育工作部部长。

在各级媒体上,发表过小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作品;主笔参与编撰哈尔滨市南岗区《红旗满族乡志》、《幸福乡民主村史》;“组工调研文章”连续6年、“党员电教片解说词”连续8年,在中共哈尔滨市委组织部获奖;曾被评为中共哈尔滨市委组织部《党建月谈》优秀通讯员,中共哈尔滨市委机关报《哈尔滨日报》优秀通讯员。

退休后,立志撰写一部自传体长篇纪实小说,给后人和社会留下一些记忆。

图:来自网络

编辑:泽润生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