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席筒》是河南曲剧的一出传统剧目,并于1981年由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成彩色电影此后,这出戏不断被各剧种移植,成为一出久演不衰、深受观众喜爱的剧目,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卷席筒很有感染力?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卷席筒很有感染力(卷席筒的艺术魅力)

卷席筒很有感染力

《卷席筒》是河南曲剧的一出传统剧目,并于1981年由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成彩色电影。此后,这出戏不断被各剧种移植,成为一出久演不衰、深受观众喜爱的剧目。

评剧《卷席筒》也有多个不同的版本,但大体上与曲剧相似,只是由于演员个人演唱风格的不同稍有差异。2020年10月,天津评剧院再次复排《卷席筒》,由中青年演员把这出戏再度搬上评剧舞台。这出戏之所以演出了几十年,依然为观众所津津乐道,是与该剧本身的艺术魅力息息相关的。

惩恶扬善的主题是该剧吸引观众的首要因素。这是一出以善恶为主题的家庭伦理戏,剧中的主角苍娃随母亲改嫁到曹家,善良的苍娃敬重后父,与曹家的兄嫂、侄男侄女相处和谐,但他的生母却心性歹毒,一心想霸占曹家家产,她趁曹家长子曹宝山进京赶考之际,在其夫的药中下毒,并嫁祸于曹宝山之妻,致使曹妻下狱。苍娃闻讯,毅然闯上公堂,坚称后父是自己所害,救出嫂子。在苍娃即将被处决之时,幸亏已经做了官的曹宝山及时赶到,问明真相,救下了苍娃,全家团圆。整出戏围绕着善与恶展开情节,并对人物极力区分善恶,写了善者的弱小,恶者的强大。蓄意谋杀亲夫而又栽赃嫁祸他人的曹赵氏、只认银钱不辨是非的县官,都以强大的力量压制着无力反抗的苍娃和曹张氏,观众也会随着剧情的推进为弱者愤愤不平,渴望着弱者的胜利,因此最后结局的逆转对观众则有着更大的吸引力。

明写阴谋是戏曲剧本的特色,也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戏曲与影视剧不同,很少会出现悬疑的情节,如果说影视剧往往会留下悬念,让观众去猜,而戏曲则把所有的阴谋表现出来,让观众看着恶人作恶,善者受苦,这是戏曲剧本的一大特点。以这出戏为例,观众可以清楚地看到曹赵氏端着下毒的药交给儿媳曹张氏,而不必去猜测凶手究竟是谁;公堂上,观众也可以看到曹赵氏如何贿赂县官,致使曹张氏屈打成招;即使到曹宝山做官归来,审问苍娃时,剧中人不知自己命运即将改变,而观众此时已经心知肚明。这就是戏曲剧本的典型特点,把善行与恶行全部展示给观众,令观众身临其境,随剧情而动。

强烈的喜剧色彩是该剧吸引观众的必要因素。这出戏原本是一出主题严肃的戏,但编导却用喜剧手法结构情节。比如苍娃讨账回来路遇进京赶考的兄长,发现兄长身无分文,于是把自己讨账要来的银子和身上的衣服、帽子都给了兄长,但是又担心母亲责怪,只得自己用石头砸破自己的头,假装被抢劫。这一段表演十分有趣,他先是想自己砸,又下不去手,找别人帮忙,也没人肯理他,结果只能把石头高高抛起,然后用头去接。整段表演既真实又颇有喜剧性。即使在公堂上,县官和苍娃两个丑角的对戏,也把一个严肃的公堂演得令人捧腹。特别是戏的最后一场,苍娃已得救,而他的嫂子却并不知真相,以为苍娃已死,遂买来芦席包裹苍娃,苍娃故意与嫂子逗趣,嫂子刚刚用芦席将苍娃卷好,一转身,苍娃就又打开了芦席,几次三番,嫂嫂被吓坏,这一连串逗趣的情节把苍娃孩童的天性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同时也缓解了观众压抑的心情,在笑声中结束了全剧。

作者:夏冬

来源: 天津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