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诗)

初冬蒹葭(蒹葭蓬松柔软)(1)

蒹葭

先秦:佚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初冬蒹葭(蒹葭蓬松柔软)(2)


译文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的滩上。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的小洲。

初冬蒹葭(蒹葭蓬松柔软)(3)


水边,湿地,是你生存的家园。纤细,高挑,,是你骄傲的外形;飘逸的长发,光滑的手臂,愈发增添了你的美丽。你是一位符合现代审美标准的美女——亭亭玉立。你的学名,是蒹葭,你的乳名叫芦苇。2000多年前,你的目光曾与孔子相遇,于是《诗经*秦风》便成了你的第二故里。

你的家族人丁兴旺,密密麻麻的站成了一片又一片绿色灵动的风景。

深秋时节,如丝如缕般的白色花絮随风上下翻飞。哪怕是微弱的秋风,你轻盈的,蓬松的花絮也会飘飘不已。如雪如梦,变化无穷。令人难以看清你的真实面目。你的躯干随着花絮的飘舞,也站立不稳。你着一身素白衣衫,顺风而舞,迎风而倾。仿佛东躲西藏,令人琢磨不定。一棵挨着一棵,一层叠着一层,恍惚而迷离。

初冬蒹葭(蒹葭蓬松柔软)(4)


1.蒹葭——飘忽迷茫,变幻无穷。

蒹,没有长穗的芦苇; 葭,初生的芦苇。夏秋开花圆锥花絮,顶生,疏散。多呈白色圆锥花絮,分枝稠密,最下方的小穗为雄,其余均雌雄同花,花期为8到12个月。

夏秋季节,蒹葭长得十分茂盛,而当白露为霜的时节,那就到了深秋了。深秋时节,本来就淡淡的花变白,芦苇的顶部也会更加疏散蓬松,这种蓬松柔软给人魔幻朦胧美,那千万杆芦苇疏散蓬松的花絮,一片片柔软而轻曼,朦胧而梦幻。

初冬蒹葭(蒹葭蓬松柔软)(5)


2.伊人——形象佳美,行踪飘忽。

蓬松柔顺,随风而舞,迷蒙恍惚的蒹葭,你一点也不孤单,因为陪伴你的还有一位同样恍惚不定的伊人,她也飘忽不定,难以觅得。“她”时而在水的中央,时而在水的岸边,时而在水草相接的地方,时而………“伊人”在你的遮蔽之下,也显得迷迷朦朦,难以识得她的真实面目。

如同蒹葭的花絮飘忽梦幻一样。伊人也是变幻莫测。她一会儿变成你仰慕者,一会儿变成你思念的情人,一会儿变成你追寻的目标,一会儿又幻化为你理想的境界……

总之,你把它想象成什么就是什么,反正是你想要得到的东西。伊人形象的朦胧,使得诗经里的蒹葭也有了一种朦胧美。这些朦胧所具有的特点,构成了伊人文化的象征——追求精神的家园。

初冬蒹葭(蒹葭蓬松柔软)(6)


3.追寻者——矢志不愈,上下求索

朦胧美给人审美上的愉悦。可是伴随这种愉悦而来的可能还有哀愁。“我”是一位追寻者。为寻找“伊人”而来,远处,在水中央,那不是我要追寻的“伊人”吗?“我”已经看到了她模糊的身影。“伊人”就在那水的中央,“我”赶紧拨开密密麻麻的蒹葭,逆水而上。可是,当到达水中央时,却看不到“伊人”的面庞。我的“伊人”呀,你在哪里?“我”一定要找到你。“我”不怕“道阻且长”,也不畏“道阻且跻”。更不惧“道阻且右”。我不管用的多长时间,即使从“白露为霜”,到“白露为晞”,再到“白露未已”,都会坚持到底。

即使不能与“伊人”相拥而眠,即使永远是可望而不可及。但追求的信念不会动摇,追寻的脚步不会停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于是,追寻者变成了矢志不渝志,上下求索的坚强意志的象征。

初冬蒹葭(蒹葭蓬松柔软)(7)


蒹葭——飘忽迷蒙,变幻无穷。

伊人——形象佳美,行踪飘忽。

追寻者——矢志不愈,上下求索。


三位融为一体——朦胧美,精神家园,永恒追寻的悲剧美,变成了永恒的风景!

初冬蒹葭(蒹葭蓬松柔软)(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