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是上海地方戏曲剧种

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沪剧舞台上明星荟萃,流光溢彩,

涌现了一批大家、名角。

今日闵行推出“沪剧人生”,

为你讲述沪剧发展中那些人、那些事。

今天介绍的是

“电台皇后”——沈筱英

邵滨孙沪剧唱腔欣赏(沈筱英的戏剧人生)(1)

音频后附沪剧《庵堂相会》清明节天放晴唱段 演唱:沈筱英 筱文滨

2005年,中国唱片公司出版发行了一套沪剧CD,这套CD都是沪剧的精品剧目,其中一张《庵堂相会》是集沪剧名家演唱精华之大成。在集锦中传统老戏《庵堂相会—盘夫》的一段精彩唱段脍炙人口。在这个唱段中,起生角陈宰庭的是沪剧宗师、文派唱腔创始人筱文滨,唱旦角金秀英的就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沪剧“四大名旦”之一、素有沪剧“电台皇后”之称的沪剧前辈名家沈筱英。许多老艺人都曾表示,沈筱英的唱腔是申曲时期旦角声腔的一面旗帜。

初登申曲大舞台

1916年,沈筱英出生在上海老城厢的一户贫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为了生计,父母含泪把她卖给本滩女艺人沈桂英。沈桂英是上世纪二十年代沪剧早期的“四大名旦”之一,深受观众喜爱。说起“四大名旦”,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他们是孙是娥、沈桂英、张美云、花月英。早在1917年,沈桂英就和施兰亭在当时的新世界北楼演出,他们继承和发扬传统以及积极推新,恢复了立唱形式,并增加了手面动作,开创了沪剧在市区的男女合演。

邵滨孙沪剧唱腔欣赏(沈筱英的戏剧人生)(2)

沈桂英便装照

1923年,年仅八岁的沈筱英就跟着养母到处卖唱,后来又跟养母所组建的戏班在新世界、大世界、小世界、神仙世界和仙乐、永安等公司场子轮流演出。这一时期,由于师辈的精心辅导和示范演出,给幼年学艺的沈筱英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不到两年,年幼的沈筱英已经学会“敲阳档”唱开篇,还能唱些如:《卖花球》、《拔兰花》等对子戏。

一曲“绣腔”传美名

由于沈筱英的养母沈桂英领衔的“桂英社”长期在大世界等较大的场子演出,当时申曲界的一批本滩大王,如:鲍福奎、曹掌生等老艺人均常年在“桂英社”演出,他们日夜唱戏,不断积累了丰富的演唱、表演经验,也不断创作出新的唱腔曲调,给了沈筱英充足的艺术养料。

1928年,13岁的沈筱英已经成为戏班里主要的旦角演员。她清丽的扮相和天籁般音色以及润腔流畅的唱功,一直为众多沪剧观众所追捧。她所唱的小调非常动听,尤其是一曲《绣荷包》再现了“绣腔”的俊秀活泼、清丽明快的特色,唱红了“大世界”、唱红了大上海。就在当时“大世界”门口还亮出了“沈筱英”三个霓虹灯大字。

“电台皇后”誉满申城

旧上海的堂会生意非常火爆,有钱人家逢喜庆之事必定要请艺人上门演出,倘能请到名演员更是脸上有光。预约沈筱英演出的堂会电话络绎不绝,不少有钱人家都纷纷登门邀请,一时间门庭若市,而且给她的红包往往是别的演员的数倍或几十倍。上海的社会名流傅筱庵和黄金荣的家是她每天必去的地方。由于当时上海还处在日本人占领下,去山阴路傅筱安的家要经过虹口四川路,沈筱英因害怕被四川路桥上站岗的日本兵的查询,她对傅筱庵言明之后,傅筱庵就让驾驶员每天用自己特别通行证的理士牌专车来回接送沈筱英(当时沈筱英住在南京路六和路口,哈同所建造的房子)。而黄金荣则每天要躺在烟榻上听沈筱英动听的《十教训》唱段。据说黄金荣还曾向她求婚,还专门送她一枚3克拉的钻戒。但沈未允。

当时各家唱堂会,只要沈筱英一到,哪怕别的名艺人正在演唱,主人家也会马上叫停,请沈筱英先唱。沈筱英有自己的包车(黄包车),冬天出门有昂贵的狐狸围巾和裘皮兜篷,成为当时女艺人争相仿效的偶像。后来,她还是第一位拥有私人汽车的沪剧艺人,这一切在当时攀比成风的戏曲界,成为非常醒目的焦点。

二十世纪40年代,上海的沪剧电台有三四十个之多,沈筱英领导的剧团每天要在大中华、鹤鸣、金鹰、大美等众多电台播唱,从中午12点连续播唱至半夜11点左右,使沪剧的影响越来越大,也使沈筱英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此后成为30年代上海申曲“四大名旦”之一的沈筱英,因为忙于电台和堂会演唱,真正能登舞台演出的机会就比较少,加上无线电里传出的优美唱腔,使人百听不厌,所以上海滩的沪剧观众都称她为“电台皇后”或“电台歌后”。

创新腔、录唱片、成大家

沈筱英嗓音甜糯,是沪剧标准小沙喉咙带肉音,演唱明快流畅,运腔自如、低沉飘逸。她的“三送”也有自己的特色,当年许多女演员都喜欢学她的唱腔,许多沪剧老观众形容她的唱如同“八仙桌”,四平八稳。筱小英、沈继英等许多痴迷者纷纷前来拜师求艺。曾有一个戏迷叫李佩珍跟着无线电学唱,模仿沈筱英的唱腔惟妙惟肖,简直到了乱真的程度。后被沈筱英收为义女,两人在电台搞起了竞猜活动,以辨真伪,成为当年沪剧史上一段佳话。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小筱月珍的业师杨鸿声是“桂英社”的琴师,所以小筱月珍在初学时受沈筱英唱腔的影响较大,许多唱腔都吸收了沈筱英的风格,至今使她难以忘却。当年沈筱英扶植提携出道不久的丁是娥,让她和自己一起合作演出《文姬归汉》,此剧使丁是娥在舞台上脱颖而出。

邵滨孙沪剧唱腔欣赏(沈筱英的戏剧人生)(3)

沈筱英便装照

那时,沪剧界许多女艺人都以沈筱英的唱腔为女腔正宗,纷纷效仿。英商百代、胜利等公司早在1930年就灌制了她和王筱新的《拷打红云》,1942年永乐唱片公司又邀请她灌制了《西厢记》、《五更乱梦》、《杨柳青》、《约四期》、《十教训》等6张唱片,解放后中国唱片公司上海分公司也灌制了她的《绣荷包》。这些都是她的拿手唱段,在当时的沪剧界是无人可比拟的。

一生倔强 命运多桀

沈筱英脾气比较倔强,许多后辈艺人见她都比较害怕,给她起了个绰号,因为之前沪剧界有个名家叫张丽君,因牌气暴躁别人叫她“三老爷”,所以大家在背后称沈筱英为“四老爷”。1942年沈筱英在施家剧团领衔主演《大庵堂》,沈筱英饰金秀英、顾月珍饰红云,演出时, 沈筱英与顾月珍在台上发生矛盾,结果假戏真做,在台上吵闹起来,沈筱英还甩起了东西。还有一次她和王雅琴为了一点小事闹得不开心,演出下场后她竟把王雅琴挂在后台的旗袍撕得粉碎扬长而去。王雅琴和王筱新为此也大动肝火,最后沈筱英还是请黄金荣出面平息了风波。

解放后她一直为培养沪剧接班人而努力,不管是沪剧专业院、团,还是业余的,她都认真上课辅导。上海人民沪剧团的领导非常重视沈筱英,陈荣兰、丁是娥等领导多次上门请她来学馆辅导学员,她所教的《西厢开篇》、《五更乱梦》深深影响了几代沪剧人。1961年,沈筱英与陆兰荪,还有刚从上海人民沪剧团学馆毕业的一批学生一起,成立了川沙沪剧团。沈筱英的老戏功底非常扎实,会的戏也比较多。1956年到1962年间,沈筱英积极参加了上海人民沪剧团关于传统剧目的挖掘和整理工作。1957年、1962年、1982年她分别应邀参加了上海人民沪剧团组织的老艺人滩簧剧目演出,主演了《陆雅臣》,《庵堂相会》、《辕门赋》、《小分礼》、《借海青》等。文革后,她不顾年老体弱,仍然和筱文滨等一起到各地的沪剧院团教学,为培养接班人而奔走。沈筱英晚年嗓音虽然欠佳,但象陈年老酒,越陈越香。

邵滨孙沪剧唱腔欣赏(沈筱英的戏剧人生)(4)

沈筱英《陆雅臣卖娘子》剧照

沈筱英一生坎坷,又两次遭受婚烟挫折,两任丈夫都是耗尽了她的积蓄,最终离她而去。她曾生育过一个儿子,可惜儿子走在她前头,留下她孤单一人。在街道的关心下,她一直在里弄生产组工作,靠微薄的工资生活。1985年,她突发胃出血住院,生产组特地为沈筱英安排了两名退休工轮流照顾,街道领导还亲自把慰问金送到她手中,她对同事说:“只有靠共产党,我才能活到70岁”。沈筱英性格刚强,八十年代末,上海沪剧团的领导同志上门给她送去慰问补助款,尽管那时她的收入有限,但她还是婉言谢绝。1990年,春申沪剧团的老演员邵滨孙等8位名家把演出《抢亲奇缘》所得的部分钱款分发给有困难的老艺人,并特地给沈筱英送去了二百元慰问款。

1991年11月下旬,一代沪剧名伶沈筱英在上海虹口区提篮桥附近的一间小阁楼里走完了她七十六年凄苦、辉煌、悲惨、坎坷的人生旅程。街道、居委、生产组为她处理了后事。

至今在沪剧界里,只要说起沈筱英的唱腔,没有一个人不翘起大拇指,提起她的坎坷人生,也没有一个人不为她叹息!今天当我们重心欣赏沈筱英当年留下的珍贵唱段时,不由得令人感慨万千!

邵滨孙沪剧唱腔欣赏(沈筱英的戏剧人生)(5)

邵滨孙沪剧唱腔欣赏(沈筱英的戏剧人生)(6)

作者:陶一铭

自幼受家庭的影响与环境的熏陶,有着浓厚的滩簧、戏曲情结。尤其,本滩、申曲他情有独钟。有关滩簧的相关内容,他全部收藏,仿佛“他就是为滩簧而生”。

自17岁认识沪剧前辈王雅琴后,他更是利用业余时间四处寻访,20多年来,他与二百多位沪剧老艺人结缘、求教,竟成了忘年交。从中,他记录整理抢救了多部即将失传的滩簧老戏,使它们有了传承、有了延续,有了流传,他的“滩簧斋”便成了一个研究滩簧的“库房”和平台,从而也成就了他一位“草根”的沪剧研究第一人。

邵滨孙沪剧唱腔欣赏(沈筱英的戏剧人生)(7)

播音:高佩明

“学上海话”微信公众号首席播音员,普通话一级播音员。从事播音工作至今已近40个年头,曾为闵行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编导、制片人。历年来有多部电视新闻、电视专题及播音作品获奖。

2013年编导、策划闵行电视台第一个大型选秀节目,闵行广播电视台“我是明星”沪剧电视大赛,并担当大赛主持人及大赛观察员。

2014年再次编导策划了上海市“乡音和曲”“我是明星”沪剧电视大赛。

作者:陶一铭

编导:高佩明

顾问:洪立勇

制作 合成:高佩明

制片:李翔

监制:孙立

总监制:茅杰

邵滨孙沪剧唱腔欣赏(沈筱英的戏剧人生)(8)

编辑:林心怡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邵滨孙沪剧唱腔欣赏(沈筱英的戏剧人生)(9)

邵滨孙沪剧唱腔欣赏(沈筱英的戏剧人生)(10)

邵滨孙沪剧唱腔欣赏(沈筱英的戏剧人生)(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