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常被称为知识的海洋、知识的宝库读书被认为是美德,是好学的象征这些都未必揭示了书的本质书是什么?简单说,书是可以写下来、传播开来的知识注意,这里有四个限定词,一是可以,二是写下来,三传播开来,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书是什么意思啊?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书是什么意思啊(书是什么)

书是什么意思啊

书常被称为知识的海洋、知识的宝库。读书被认为是美德,是好学的象征。这些都未必揭示了书的本质。书是什么?简单说,书是可以写下来、传播开来的知识。注意,这里有四个限定词,一是可以,二是写下来,三传播开来。

先说可以,可以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允许。人类有很多知识,是不允许写下来的,这些知识大概率是负面知识,比如关于黄、赌、毒的知识,比如关于人性阴暗的知识,关于某些人物、组织的负面的知识,可能都是不允许写下来,既然不允许写下来,可能就只能存于口耳之间,或归于消亡。第二层含义是有能力、有办法。有些知识不可以写下来,是因为没有能力写下来,比如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心得体会、诀窍等,很多东西都是没有办法、没有能力写下来的,即使写下来也往往不得要领,不能准确地记录和反映这些知识。而这些知识往往才是干货,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知识。庖丁解牛很厉害,他有没有能力把他那一套解牛的技巧写下来,即使写下来,对人有没有用?别人看了是不是也变得和他一样厉害?

再说写下来。每个人都有知识、有思想,只是或多或少,或彼或此而已,一个一岁的孩子,也知道饭是能吃的,石头是不能吃的,这也是知识。一个老农民虽然不懂得高科技,但他知道什么季节种什么作物,如何种植,如何除草,如何获得高收成,这也是他所掌握的知识。但写东西就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完成的了,而是需要一定的文化和写作水平。所以,很多人即使拥有很多知识,包括独特的、重要的知识,但由于他不具备写作水平,可能也无法写下来。禅宗六祖慧能不识字,不会写东西,但幸运的是他的弟子们会写东西,就把他说的话给写下来了,所以,我们现在还能够知道慧能说过什么,想过什么。如果弟子们不帮他写下来,那么他的思想就消亡了。而且,很多情况下,除了具有写作的能力外,还要具有写作的意识,而这恰恰是很多人欠缺的。有些人很有想法,很有知识,但就是不愿意写出来,或者没有要写出来的想法,这样也无法使知识变成书。还有一些情况是客观情况,比如有些人准备要写一些东西,但受到生活条件限制而没法写,没有纸、没有笔,像清初的王夫之,因为反清,怕被人抓到了,就藏在山里写,但因为太穷了,没有纸笔,于是就拿写好的东西换纸笔,换完接着写。或者正要准备写,而人就不在了,近代著名学者黄侃说,人五十岁之前不能写东西,因为思想和学问都还不成熟,可是黄先生还没到五十就去世了,生前只留下了一些笔记和批注,没有成型的著作。曹雪芹要写红楼梦,但最终后四十回没有写成,或者写成后丢失了。

光写出来还不行,还要传播开来。这里有几个问题,第一,写的东西没有传播开,有的失传了,像中国的古籍,翻翻汉书艺文志,失传的占90%以上;当然,有些书会失而复得,算是比较幸运的,宋代郑思肖写了一部书叫《心史》,在明末之前都没有人见过这本书,直到有一天有人从井里挖出来,其书蔡为人所知。有的虽未失传,但没有被人关注,没有传播力,静静地躺在世界上的某个角落,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间也会失传吧,这样的书所承载的知识就会消亡;第二,写的东西禁止传播,中国历代都有文字狱,最厉害的是秦始皇焚书,清代还有禁毁书目,西方很多国家有书报审查制度,这些都限制了书的传播。传播不开的书,不产生影响,相当于没有写。

从以上三个方面来看,与人类的全部知识总量相比,记载在书中的知识是其实很少、很有限的。假如把人类知识的总和算为100分,书中记载的知识有没有10分?我是很怀疑的。与此对应,每一个个体所拥有的知识,有多少是从书中学来的?有没有10%?我也很怀疑?你的基本生活能力是从书中学来的吗?关于红绿灯的知识是从书中学来的吗?哪家超市物美价廉,是从书本学来的吗?淘宝购物,是从书本学来的吗?关于买房、贷款的知识,是从书本学来的吗?你知道你所在的城市哪个地段好,哪个地方适合开商铺,这些知识都是从书本学来的吗?显然,都不是,而且你翻遍所有的书,可能也找不到这些知识。因此,显然,关于人的生活的知识,90%都不是从书本学来的,也决不能依靠书本。

很多人可能从未读过书,但仍然具有丰富的知识,创造了巨大的事业。书,只是记录的人类的某一类知识,而且是非常狭小的一类知识。书中记载的,大体是比较顶端的、深层的、可以写下来的、比较客观的知识,而非琐碎的、日常生活的、主观性强的知识。从书中你只能得到最一般的、最正确的知识,而不能得到更贴身、更有体会、更丰富、更具多面性的知识。书中会教你善,但却不会教你现实生活中人是有多恶,以及如何预防这些恶。书中会教你如何按照程序做好工程,却不会教你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窍门、经验。书中会教你各种药的药方、药性,注意事项等,但却无法学到临床中的各种技术。书只是一个门面的知识,内里的知识,还需要自己亲自在生活中去学习、去体会、去向有经验的人取经。

向书本学只是人获取知识的一种途径,人要提高自己,更多的是要向人学,向生活学。书很多,可人为什么还要拜师,还要有老师指导?因为老师指导你的东西,都是书中没有的东西,而恰恰又都是更有效的东西。人不是机器,人有头脑和分析能力,在生活中所见、所闻,仔细听别人怎说,看别人怎么做,不断学习、琢磨,体会生活的奥秘,掌握人生的各种技巧,这才是真正的学习之道。至于书,大概作为一种生活或精神的调味品更好吧。(本文系读索维尔《知识分子与社会》有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