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20年11月24日上海临港新区公布杨超越作为特别人才的消息后,杨超越再次成为热门话题。关于杨超越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天才,网上就一直在热议。

“那她是谁?歌手,演员,知名的锦鲤?”

“她的作品是什么?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

在所有人眼中,她都是一个“特殊”的称号。

杨超越是上海人才(上海也需要杨超越)(1)

初中退学,满口胡言乱语;参加选秀,不能唱歌,不能跳舞,但被歌迷们评为第三;虽然有源源不断的资源,但是演技实在是太差了。她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在五分钟内登上热搜,但她身上什么都没有,也不像是反败为胜的典型。

这个既有争议又有人气的姑娘,近日以“特殊人才”的身份在上海定居,又一次引起了轩然大波。

杨超越在临港落脚,位于上海东南海岸,毗邻浦东机场和洋山枢纽港,于2019年正式挂牌。依托交通便利、拥有大批高科技企业的临港,一直是政策制高点,人们对未来浦东充满了期待。

杨超越是上海人才(上海也需要杨超越)(2)

每年都会有类似于“新能源”、“核动力装置”等技术产品在港口进行产业化。名校的智能制造研究院在临港落地生根,高端的高科技产品源源不断地向港口输出。于是,临港成为中国高端制造业的一张名片,却始终没有走出圈子。

自2002年开始,“空城”就成了临港最大的伤疤。

到了2014年底,预期能容纳一百万人的临港居民仅有46,000人,其中大多数都是在校的学生和老师。为了招揽更多的人才,临港的几所著名大学,都是从上海来的,然后是啤酒节,然后是步行。

临港尝试以“有温度”的政策来吸引居民,例如对常住人口实行多种优惠政策,对居住证进行更多的加分,迁入时间缩短两年,提供限价住房等。

2014年,临港制定了一个简单的目标:三年内将人口增至150,000。

但是到了第四年,香港的常住居民才刚刚达到八万,离去年的目标只差了一半。在香港,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娱乐和文化设施,很多人都不愿意到港口去,因为那里有钱,却没有钱花。

从2017年开始,临港就开始注重文化建设,比如建海洋公园、天文馆、文化创意园、文化创意园等,这些都有利于扩大临港的常住人口,丰富临港的工业类型,杨超越今年将会在这里落户。

上海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表示,临港不仅有高科技产业,还有文化旅游产业。

根据天眼查的资料,杨超越拥有4个文化公司。

杨超凡的“特殊”,并不是什么特别的事情。杨超越,完全符合条件。

在临港有关人才引进的特别规定中,提到了“急需的特殊人才”,这些人经过管理委员会的推荐,就有了在这里定居的可能。

从她频繁出现的热搜来看,她的人气就不用说了,虽然经常是“黑红”,但这也是为了适应临港的宣传需求。杨超越是一家文化公司的法人,也是一位名人,这两个身份都是临港最需要的人才。杨超凡,在整个临港,都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不管是骂声,还是不甘心,大部分人都听说了临港城,有可能会在这里定居的商人,也有打算搬离这里的上海人。

杨超越的低学历,在一些网友看来是她的罪过。一位中学退学的学生,在上海临港成为贵客,这与上海“高学历精英遍地”的形象大相径庭。

但是你也许无法想象上海有多少“非精英”。

根据上海市2015年1%的人口抽样数据,上海的78.5%未读过大学(本科、专科)的学生占到了71.1%。上海就像一座漂浮在现代社会中的冰山,大多数人都认为上海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却不知道,在这个城市的最深处,隐藏着最深的人。

那些没有得到主流声音的人们,已经在这个城市生活了,他们修建了上海的中央大楼,挖掘了13号地铁隧道,为你提供了一份热乎乎的食物。虽然上海的金融行业和高端制造业都很有名,但那些默默打着基础的人,也都是上海的一份子。

有人打趣杨超越:“她要是放到江苏,就是个九年义务教育的漏网之鱼;如果是在上海,那就是个天才了。”

“他辛辛苦苦学了这么多年,还不如去当明星呢。”

这种“唯学历论”之间的对比,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

杨超越能凭借自己的力量,把临港的人拉进来,不管是水果店老板、机械工程师,都能让临港充满活力,不能以一种标准抹杀教育以外的价值。

你可以指责杨超越唱歌跳得不好,但也不要固执地认为,什么都是低级的,只有学习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所有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都应当受到同等的尊敬,并获得更多的机会。谁知道,这种包罗万象的政策,会不会对我们有利?

杨超越是上海人才(上海也需要杨超越)(3)

后续:杨超越层做出回应:“上海是我梦想最初的地方,作为一个艺人,可能我为临港能做的就是让大家更多的人知道临港,希望她们可以来到这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