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惊悚悬疑片(西班牙悬疑片导演保罗再推新作)(1)

(图为导演保罗)

悬疑片因烧脑推理等元素而备受影迷喜欢,2017年,西班牙导演奥里奥尔·保罗的电影《看不见的客人》在中国收获1.7亿票房,创下西班牙影片在中国上映的最高票房纪录。今天下午,保罗带着新作《海市蜃楼》第二次来到南京参加映后见面会。不出意外,这又是一部悬疑片,但加上了科幻穿越的元素,他接受采访时透露该片灵感来自于前女友。

小时候跟奶奶看了很多希区柯克的电影

《看不见的客人》上映时引发了很多影迷讨论,不少网友写出了长文来证明自己的推理。该片讲述了一名化身律师的受害者母亲与企业家凶手智力博弈,并将事实的真相查出的故事。其实片中的凶杀案算不上复杂,但它变成心理战后就很有看点,律师和企业家的扮演者,在谈话中不断推进剧情中,表现了极富层次的情绪变化,既带动了观众思考,也让真相点点滴滴地揭露。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海市蜃楼》是保罗的第三部电影,第一部《女尸谜案》也是悬疑类型。而他之所以立志专拍悬疑片,是因为年幼时老跟着奶奶去看希区柯克的电影,“我想要给观众传达的就是我自己小时候希望在大银幕上看到的电影的样子,和那种深夜读小说欲罢不能的感觉”。

多了“蝴蝶效应、平行时空”等元素

昨天记者提前看完了全片,《海市蜃楼》延续了“保罗式”的烧脑特质,更是加入了蝴蝶效应、平行时空等众多考验智商的元素,虽然不像《看不见的客人》大玩反转,但影片依旧烧脑。

《海市蜃楼》讲述25年前一个风暴将至的夜晚,小男孩尼克目睹了邻居杀妻的全过程,被凶手发现的他在逃跑途中被车撞死。尼克死去25年后,幸福的已婚妇女维拉搬进了尼克住过的这所房子。一场和25年前一样的风暴让两段时空交错,惊醒的维拉发现自己竟能与旧电视机里的尼克跨时空对话。维拉透过电视机试图挽救这个男孩的性命,却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女儿消失、丈夫和身边的人全都不再认识和相信自己。于是,维拉只能在风暴消失前有限的15小时里,与唯一相信她的莱拉警长解开所有谜团。

该片中有一部很重要的道具“旧电视机”,是维拉与另一个时空产生直接对话的媒介。不少观众估计会联想到,这与经典韩剧《信号》里的那部老式对讲机的设定很相像。问及旧电视机这个设定,保罗表示,这其实也是来自他的个人经历,小时候他跟哥哥都很喜欢吉他,也都很喜欢录自己弹吉他的过程,然后再播给家人看。

除了悬疑还保留了“母爱”主题

保罗自曝说,《海市蜃楼》的创作灵感源来自他的上一段恋情,“前女友有一天表示想要生个孩子,于是我们两个就坐下来谈这个话题,谈着发现两人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很快就分手了。有一天早上我醒来,看着床上另一个空枕头,就在想,本来我这时是既可以有爱人又可以有孩子的,而现在却没有”,于是他就虚构得去想,是不是在另一个平行世界里,他已经拥有了孩子和爱人?因此在悬疑片中加入平行时空这一略带科幻色彩的元素,保罗是更想表达“思考和选择”的问题。

另外,在《看不见的客人》中,母亲为孩子展开高智商复仇,智斗完美掩盖自己犯罪事实的CEO的故事情节,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回保罗导演热衷的“母爱”主题再次在《海市蜃楼》中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动力。

《海市蜃楼》中,女主角为了另一个平行世界的女儿可以放弃一切,甚至不惜颠覆时空重来。对此,保罗解释:“影片中完整的故事是我自己写的,但写完后发现是其实是个女性视角的故事,需要有真正的母亲视角来审视,于是我邀请了自己的一位老同学再从女性和母亲的视角来打磨剧本。”应该说,结尾很是绝妙,也很圆满,不少观众对维拉的聪明纷纷点赞。

未来的作品依旧有“熟悉的味道”

看完《海市蜃楼》后不少观众与保罗也进行了互动,并评价表示,比《看不见的客人》复杂,写作难度非常之高,人物、线索繁多,脉络、动机一直很清晰,而且添加的科幻元素其实很容易让剧情出现漏洞,但看完全片,觉得还好。

对此导演说,因为不是线性叙事,双条时间线意味着双倍的悬疑跟细节铺垫。剧本创作好后,他还请科学家、警察等不同领域的朋友来把关,“看是否需要修改让细节更符合逻辑”。

至于电影的“烧脑程度”,保罗也告诉记者,其实两部作品不相同,“《看不见的客人》是真实和谎言之间的选择和反转;这次穿插了更多的爱情和亲情,同时又探讨人性,比之前的作品更复杂”。

说到接下来的作品,他表示,已经在构思两部新悬疑片了,依旧是熟悉的味道,“一个是关于间谍的故事,会继续悬疑反转的风格;第二个是悬疑紧张情节的电影。”而被问到是否会在新电影中加入中国元素时,他笑说,其实也可以在中国拍摄,但不会将中国文化堆砌进去,不是流于表面的那种。另外,他还有一个8集的悬疑连续剧计划。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孔小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