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鞭哎那个一呀甩吔………, 叭叭地响哎………哎咳依呀, 赶起那个大车出了庄哎哎咳哟……劈开那个重重雾哇……, 闯过那个道道梁哎………

从一部文革电影(从一部文革电影)(1)

一支好听的电影主题歌,大气,豪迈。这支歌我喜欢听,还能唱。那个电影已经忘记了名字,只是当时看过以后,心中颇多疑惑。

一、堂堂一个生产大队,运输工具只有一驾马车。

啊啊,解放都24年了,这是不是在抹黑那个时代啊?其实不奇怪,那个时候就这样,我老家山区那时连这样的马车都没有,只有用驴或牛拉的板车。

我们生产队就有两张,公社供销社的货品就是雇请我们的板车从十里外的小镇上拉回来的。交公粮则全靠肩挑背扛。

从一部文革电影(从一部文革电影)(2)

二、贫下中农不会赶车,富农会!

这就有点奇怪了。不是说贫下中农是被人剥削的劳动者吗,怎么除了一个腿疼的张老汉,其他人都不会赶车?而一个自己不劳动,靠剥削人过日子的富农倒会赶车,还会调教牲口,倒底谁是劳动人民啊?

三、小伙子学不会赶车,一个姑娘家倒学会了。

这就是那个村子里男人的耻辱了。张万山专门办了赶大车的学习班,又不是高科技,怎么人家一个小姑娘学会了,小伙子都没有学会,哎哎,丢人丢到佬佬家了!

从一部文革电影(从一部文革电影)(3)

四、到底是在坚持阶级斗争,还是在呼吁改革开放?

这才是本文的重点。毫无疑问,这个电影是在宣传阶级斗争,为农村防治“资本主义复辟”的重要性做形象解说。

那么,这个站在风囗浪尖上的富农份子,究竟为“复辟资本主义”做了什么呢?说来可笑,他只是在为集体赶车进城的时候,为乡亲们顺便卖了几次一串辣椒,半篮蘑菇之类的“私货”。

是小事吗?不小!你们没听说过“蝴蝶效应”吗?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引发了飓风,掀起了大海的波浪,然后人类就覆灭了!

卖一串辣椒,半篮蘑菇,是钱物交换,属于市场经济性质。而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特征,社会主义搞的是计划经济。

从一部文革电影(从一部文革电影)(4)

能一串半篮地卖,就能卖整筐整袋整件地卖,能整筐整袋整件地卖,就能整车整船整火车皮地卖。计划经济就垮了,社会主义就没了,阶级敌人就得逞了,资本主义就复辟了。这么分析起来,好象还真象这么回事。

那就严格限制这种买卖啊,坚决割掉这些看起来不大,却危害极大的“资本主义尾巴”。电影里这么做了,贫下中农夺回了赶马车的“大权”。

然后,乡亲们莫说一串辣椒,连半个辣椒都卖不出去了。吃不完的蔬菜烂在园里,红在树杈上的桔子、柿子烂在树上,都被锁死在山里了。

从一部文革电影(从一部文革电影)(5)

五、这部文革电影告诉我们:农民不能卖农副产品到城里,就没钱用,只能贫穷度日;城里人买不到农副产品,就没蔬菜、禽蛋、肉食、水果吃,市场由此枯竭。

道理就这么简单,改革开放只是给了一个政策,农村就被盘活了,城市就繁荣起来了。城乡人民在短时间里,生活得到改善,国民经济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

毕竟,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落后就要挨打。一个村不能永远只有一驾马车搞运输,国家也不能永远只依靠渔船去打败入侵者的战舰。

从一部文革电影(从一部文革电影)(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