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欣赏二月二日(诗词欣赏二月二日)(1)

明·项圣谟花卉十开之野菊花

此套《花卉十开》图共十幅,为项圣谟五十六岁创作。此为《野菊花》。画家在画中落款“古胥山樵”,清代画家汪家珍题书:“虽无艳笑,以劾微劳。夜雨客过,摘充其庖。” 画中野菊自磐石冒出,姿态昂然挺立,花朵清雅,杆茎茂盛,朴素顽强。

二月一日郡圃寻春二首

(唐·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平仄简析

七律仄起首句入韵式格律对照(括号内的字可平可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首诗仿佛是拗救的名场面

我们不依“一三五”的理论看,如果第一句第三个字成了仄声,则第四个字孤平。所以“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字如果由平改为仄(发生拗),则第五字必须由仄改为平。故,二是仄,江是平。

那么“日”字不应该是平吗?此处需注意,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句式中,第四字必须为平,大拗无救。但此处“日”字拗了,估计李商隐也没办法,也估计是当时的拗救理论不成熟,有人称之为“无序拗救”。但李商隐是“救”了的:他把第二句应该仄的第五字用了平声“闻”字。闻,作“听”的时候平声,作“名誉”的时候仄声(天下闻名),此处自然为平声。

颔联中,“各”应为平,“俱”应为仄,此处对句互救。

依《平水韵》:

行、笙、情、营、声押(八庚)。

①二月二日,蜀地风俗为踏青节。公元851年(大中五年)秋,李商隐的妻子王氏亡故。为了谋生,他不得不应东川节度使柳仲郢之辟,入幕任节度书记,于同年十月撇下幼女稚子,只身远赴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 ),开始了他一生中最后也是时间最长的一次幕府生涯。此诗应作于公元854(大中八年)年。

②花须,花蕊,因花蕊细长如须,所以称为花须。

③柳眼,柳叶的嫩芽,因嫩芽如人睡眼方展,所以称为柳眼。

④无赖,本指人多诈狡狯,这里形容花柳都在任意地生长,从而撩起游人的羁愁。

⑤元亮井,这里指故里。元亮,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字。

⑥亚夫营,这里借指柳仲郢的军幕。亚夫,即周亚夫,汉代的将军。他曾屯兵在细柳(在今陕西咸阳西南)防御匈奴,以军纪严明著称,后人称为‘亚夫营”、“细柳营”或“柳营”。

⑦游人,作者自指。

⑧风檐雨夜声,夜间檐前风吹雨打的声音。这里用来形容江边浪潮声的凄切。

以上内容系本人搜集整理,为本人观点,如有错误,敬请指正。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葬于故乡荥阳。也有人说他葬于祖籍地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