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观》

宋朝:朱继芳

闲观造化余,静极悦自性。

胡蝶忽飞来,吾心已无竞。

淡观山水闲观月(闲观造化可自怡悦)(1)

朱继芳,字季实,号静佳,建安(今福建建瓯)人。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进士(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一五)。历知龙寻、桃源县,调宜州教授未赴。《南宋六十家小集》中存有《静佳龙寻稿》、《静佳乙稿》各一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江湖后集》,第二十三卷中尚录有其诗二十余首。事见《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一七。

朱继芳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为底本,参校清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本)、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本(简称名贤本),编为第一、二卷。第三卷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江湖后集》为底本,参校读画斋刊《江湖后集》(简称读画斋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淡观山水闲观月(闲观造化可自怡悦)(2)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南北朝:陶弘景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意思是:你问我山中有什么,这个山中有许许多多的白云,看到这些白云,我的心情很愉快。但是我没法把白云和这种愉快的心情赠送给您。

淡观山水闲观月(闲观造化可自怡悦)(3)

这是陶弘景隐居之后回答齐高帝萧道成诏书所问而写的一首诗。首句即照应题目。齐高帝之问,带有劝其出山,颇不以弃功名、隐林泉为然。而诗人则平平淡淡地回答:“岭上多白云。”话虽简淡,含意却很深。是的,山中能有什麼呢?没有华轩高马,没有钟鸣鼎食,没有荣华富贵,只有那轻轻淡淡、飘飘渺渺的白云。在迷恋利禄的人看来,“白云”实在不值什麼;但在诗人心目中却是一种超尘出世的生活境界的象徵。然而“白云”的这种价值是名利场中人不能理解的,唯有品格高洁、风神飘逸的高士才能领略“白云”奇韵真趣。 所以诗人说:“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言外之意,我的志趣所在是白云青山林泉,可惜我无法让您理解个中情趣,就像山中白云悠悠,难以持赠一样。诗人以这种委婉的方式表达了谢绝出仕之意。陶渊明曾有诗云:“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真意是不能诉诸语言的,陶弘景诗中的白云意象,正是陶渊明欲辨不能的真意。此诗虽不以描状景物取胜,却写得十分洒脱、飘逸,并见出作者淡泊高远的胸襟。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这首小诗描述了一种山水赏会中的感受,一种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的审美愉悦。对山中的美景,虽然没有具体的描状,但通过写欣赏者的主观感受,却将山中之美间接地传达给读者。

而且,正是由于没有具体的描状,反倒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使读者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想象那种“只可自怡悦”感受的具体内涵。后来宋代词人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所写:“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用意正与此相同。

淡观山水闲观月(闲观造化可自怡悦)(4)

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号华阳隐居(自号华阳隐居)。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作品有《本草经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华阳陶隐居集》等。

淡观山水闲观月(闲观造化可自怡悦)(5)

淡观山水闲观月(闲观造化可自怡悦)(6)

淡观山水闲观月(闲观造化可自怡悦)(7)

淡观山水闲观月(闲观造化可自怡悦)(8)

淡观山水闲观月(闲观造化可自怡悦)(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