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里说,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若行善事,虽然目前还没看到福报来临,但是灾祸已经远离他了;一个人作恶多端,虽然目前还没看到他受到惩罚,但是福气已经离他越来越远了进一步说,想要看一个人有没有福报,只要看他有没有善行,有没有至诚之心去待人接物,就能预先知道有没有福报了,相反,如果看一个人的灾祸是否降临,只须看他所作的恶行,也必定能够预先推测出祸是否降临了所以,我们的一言一行,起心动念,我们自己也能判断出来未来我们的吉凶祸福所以说,我们自己,就是我们命运的主宰,所谓命自我作,福自己求,就是如此,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积心德和积行德?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积心德和积行德(日行一善其福必厚)

积心德和积行德

《了凡四训》里说,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若行善事,虽然目前还没看到福报来临,但是灾祸已经远离他了;一个人作恶多端,虽然目前还没看到他受到惩罚,但是福气已经离他越来越远了。进一步说,想要看一个人有没有福报,只要看他有没有善行,有没有至诚之心去待人接物,就能预先知道有没有福报了,相反,如果看一个人的灾祸是否降临,只须看他所作的恶行,也必定能够预先推测出祸是否降临了。所以,我们的一言一行,起心动念,我们自己也能判断出来未来我们的吉凶祸福。所以说,我们自己,就是我们命运的主宰,所谓命自我作,福自己求,就是如此。

《了凡四训》的作者袁黄,就是日行一善,修福积德,改造命运的最好的例子。《了凡四训》是他用他的亲身经历,结合大量的所经历的真实事例,来告诫他儿子的四封家书。告诫后世,不要被‘‘命’’所束缚,要自强不息,多行善事,多结善缘,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下面,让我们看看,袁了凡先生是怎么改造自己的命运,使自己从无福转为有福,从病夭转为长寿的真实经历。

袁了凡先生,本名袁黄,江苏省吴江县人,明朝著名的思想家。了凡很小的时候,父亲病逝,母亲为了生活下去,让了凡放弃科考,去学医。17岁那年,了凡在慈云寺摆摊卖药,碰到了神算世家的孔先生,于是请到了家里,当着母亲的面,把了凡先生的一生仔细推了一个遍,哪一年科考成名,哪一年当什么官,还包括生死时间,有无子嗣,都说的很详细。说也奇怪,以后的日子里,每件事都很应验,百算百中,了凡从此也丧失斗志,没有了进取之心,彻底相信了命数,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后来,偶然的机会,了凡先生有幸去了栖霞山拜访了云谷禅师,他向云谷禅师请教了摆脱命运的方法。云谷禅师告诉他,每日行善,每日捡点自己,禅师的一本《功过格》更是激发了了凡先生的忏悔之心,行善之心和精进之心。发誓先行3000善事,求登科第。一年后,了凡科考第一,可孔先生算了第三,后来,了凡又重了举人,从这以后,了凡更坚信,行善是可以改变命运的!

十年后,了凡先生完成了3000善事。可了凡又跪佛前忏悔,立誓再行3000善事,希望能得子嗣,日行一善,仅仅过了一年,了凡先生便梦想成真,得了一儿子,为天启。

后来,了凡先生一直坚持日行一善,孔先生算他寿终在53岁的八月初十,可这一天竟无病无痛,平安度过。从此,了凡先生甚是感慨,决定把他这一生所经历的传奇之事,从甘于宿命,到抗争宿命,再到摆脱宿命的奋斗历程,都写下来,以警醒后人,这便有了感动古今中外的诸多名流大儒的《了凡四训》。

曾国藩在阅读《了凡四训》后,将号改为‘‘涤生’’,并将其列为子侄必读的第一本人生智慧之书。

日本的稻盛和夫读了《了凡四训》后顿悟:人生不是一场物质的盛宴,而是一次灵魂的修炼。

如今,在物质和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对欲望的膨胀和内心的焦虑也日益增长。怎样才能从浮华之中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安详,那就让我们去学了凡先生的做法,日行一善,其福必厚!命自我作,福自己求!

最后,希望和朋友们共勉![祈祷][祈祷][祈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