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作者梭罗是美国著名思想家和自然主义者。梭罗独自在湖边住了两年多,惬意地感受周围一切自然鸟语。自然的状态本就是本真。如古代道家思想般"遇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自然就是对本真状态 最好的回归。远离城市的喧嚣,我与物,物与物,都没有那么复杂。剩下的只是一切合乎自然的东西,内心悠然闲适。湖边栖息本就是一种自由自在,无拘,真的生活状态之一。

瓦尔登湖简单生活(瓦尔登湖是不是每个人的理想生活)(1)

海子卧轨自杀时,身上有四本书,其中一本就是梭罗的《瓦尔登湖》。心境自持,再最后的时间里,选择了《瓦尔登湖》这本书。或许,书中所描写的远离城市,一番洞天的隐逸生活,是自由思想者如海子一般一直追寻的吧!

我们本来就是自然的产物,自然最为本真的状态就是本真地生活下去。但是现代的工业社会让我们越发地脱离曾经的生活轨道。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似乎都为我们的浮躁,找到了一个良好的借口。可是每次匆忙过后,那颗甚是怅惘,无所适从的心又将何去何从?每次忙碌之后,是否会细想,我们究竟是为何而忙碌?归根结底,所有的所有,只有一个目的,为了更好的生活下去。更好的生活下去,难道只是有了富足的物质生活,或是拥有众人惊羡崇拜的目光,或是拥有俯瞰脚下,至高无上的权力吗?难道是这些吗?不,人在这个世间最长不过百年,终成枯骨飞沙。实质上,这何尝不是一种本真的回归。

瓦尔登湖简单生活(瓦尔登湖是不是每个人的理想生活)(2)

我们会披着这副皮囊多久呢?尘归尘,土归土,一阵风杀后,便不留一丝痕迹。我们怎样地来,便也是怎样地走,方式一样,但是意义因人而异。有的人会证明自己存在过,而有的人也确实如野草般,卑微地逝去。

梭罗的《瓦尔登湖》给予我们的不止是那翠绿的树,清澈的湖水,种类丰富的各种动植物。最为重要的是人生感悟。因为我们不仅仅是因为生活而生活。我们也可以选择诗意地栖息。不止是可以湖边垂钓,或是远攀高山。"大隐隐于市",我们也不必硬是要采菊东篱,或登高煮酒。回归本真的生活,更需要的是一种状态,一种回归本真,归于本心的生活心态。

瓦尔登湖简单生活(瓦尔登湖是不是每个人的理想生活)(3)

瓦尔登湖简单生活(瓦尔登湖是不是每个人的理想生活)(4)

瓦尔登湖的栖息者

"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尽生活的骨髓,过得充实,简单,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把生活逼到绝处,简单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梭罗所追求的那种简单的生活与陶渊明,王维笔下的那种图景是极为相似的。陶渊采菊南山,悠然自得的闲适感与梭罗追求到的简单生活的理念是完全契合的。王维笔下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大自然完美的艺术雕刻品,不经任何人工加以粉饰,浑然天成。这时,他们都曾建筑一个理式的精神家园,而这个精神家园与梭罗的梦中的瓦尔登湖是无异的。瓦尔登湖更多意指一种自然的生活状态,大隐隐于市,大栖栖于心。我们无法同梭罗一样,寻得真正的瓦尔登湖,但是,我们可以建构心中的瓦尔登湖,给心留一点空间,那里或许山花烂漫,或许草木葱浓,更重要的是,那儿定是一片净土。再者,瓦尔登湖它也是理想的代表,很多层意义上,它与庄周所梦之蝶有着极为相似的蕴味。蝶相较于瓦尔登湖,都有它们的真正的物态层,然而,其实质精神层蕴则更为丰富。它们之间最大的不同是,表现方式的差异。瓦尔登湖确实也有这样一个地点,梭罗也确实在旁边搭过小木屋,但庄周所梦之蝶,所承载形式也只是一个梦,其真实性也有待考究,可真正令人惊叹的是,蝴蝶和湖泊的情感一边连在了古老的东方,一边连结在西方,期间还相隔千年。瓦尔登湖情节早在几千年年前,已植根于古老的东方哲学家的神思里。

瓦尔登湖简单生活(瓦尔登湖是不是每个人的理想生活)(5)

返朴归真的淡逸者

梭罗喜好无拘无束的生活,他不愿涂脂抹粉,招摇过市,他不愿生活在这个不安的、神经质的、慌乱的、琐细的世界中,他宁愿对立着,或坐或站。陶渊明《劝农》诗云:"悠悠上古,厥出生民,傲然自足,抱朴含真。"真实这个词并不易在现实生活中,轻易找寻得到。这个世界被厚厚的一层雪覆盖了。我们无法看到落在别人身上的雪,每个人都在孤独地过冬。所谓返朴归真,更多也是契合心灵的真实。并不是简单地停留在物质面上,我们不可能回到原始人赤身裸体的群居生活。也不可能再回到简单的打猎捕捉野兽,茹毛饮血的时代。时间过去了了,就是过去了,我们现在更多需要的是让内心回归最为简单,真实的状态。闲暇时,别去想生活工作中的繁杂琐事。不过分为名利金钱所困,选择一种适合自己心性的生活方式,放松自己。

瓦尔登湖简单生活(瓦尔登湖是不是每个人的理想生活)(6)

契合天然的回归者

海德格尔在其《存在与时间》里说,人的存在即可以是本真的,也可以是非本真的。然而,在文学里散步的人们则更倾向于回归本真的生活状态陶渊明在《闲情赋》里酣畅抒发所说到,悲而歌,痛而哭,细草编织为鞋,行为闲适自得为好。无独有偶,苏轼也有几大闲情,临溪濯足,松间下棋,只求开酒勿逢陶谢。沈从文梦中的边城就是他所堆砌的古希腊小岛,也是他梦中的回归的自然的天堂,那儿,夕阳西下,天边有着桃红色的薄云,那儿,青山绕绿城。每一个人都以最自然最本真的状态劳动着生活着。柏拉图的精神乐园亦是如此,我们都殊途同归地追寻着契合自己,契合内心,契合本真的心灵世界。

"回归",其实有追寻找找到过往痕迹的意思,"回",找到始源地,归,归去来兮,是去后的往返。回归其实就已经承认了在寻觅以前有过的那么自然,那么本真的生活状态。《瓦尔登湖》的伟大之处,并不止于它描述了一个怎样自然的世界,更多的是它在带领人们试图去回归曾经在诸多纷扰中所遗忘的那个美丽的自然乐园,而这个乐园,深深植根于他们的精神世界里。一直都存在,但是只是被外物所蒙蔽,而梭罗其实质想法是,通过这样一个在瓦尔登湖生活图景的展示,试图引领迷茫中的人们回归自己内心深处美丽的自然乐园,即使那儿荒草丛生,荆棘遍布,也愿意慢慢重新整理出来。

《瓦尔登湖》最为打动内心的并不是重塑了一个如此甚好,契合自然的家园,通过探寻,我们所感悟到的:不知不觉中,我们会失去自己,迷失自己,忘却自己的伊甸园,但最为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如何找寻到一条回归的路,如何回去?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我们可能在无意识中丢掉我们的瓦尔登湖,但是最为深刻的是,如何去寻找被我们遗忘了的瓦尔登湖,而梭罗的《瓦尔登湖》会给我们一个一个明确的向导,如何做一个瓦尔登湖的回归者?即使我们曾经遗忘梦中的瓦尔登湖,但是索性的是,我们依然有机会去找寻他,回归那个,我自怡然的乐土。

《瓦尔登湖》是世人所向往的精神乐园。是真与纯,自然与本真的契合地。西方有瓦尔登湖,东方有边城。古有庄周梦蝶,今有温一壶月光下酒。"原始人生活简朴,简单,没有什么遮掩,赤身露体,这是最难得的一个优点。"而梭罗在书中一再强调的无非就是简单,自然。者确也道出了作为栖息者,隐逸者,回归者生活的关键词。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四季确也非常清明,特别是古人总结的二十四节气歌,例如清明,《岁时百问》中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过,天气多是晴朗居多,到处皆是草木繁茂 。这是古人所得到的新得之一。

"本真"即存在的无弊,这与保持天性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本就是"自然人,"一出本就是不带来一丝尘埃,走的时候,最后留下的也只是枯骨飞沙,一阵风吹过,就了无痕迹。我们容易患得患失,然而最终,纷争结束后,我们又能得到什么,梭罗早已远去,但他构造的如此美丽自然的瓦尔登湖依然存在,从某种意义上,他并未远去,他的精神乐园一直都在那片净土,存在。海子已经远去,他心里的那片大海,春暖花开的世界也从未走远。

美丽的瓦尔登湖一直以着它独有自然本真的状态存在着,我们去寻觅它的过程,自然也是回归本真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