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陆游的诗,我们最先想到的,或许是他那些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的诗句,这些诗,或痛彻激烈、或大气磅礴、或痛切陈词,比如,《关山月》中的“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示儿》中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陆游最出名的七律?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陆游最出名的七律(陆游易被忽略的一首经典之诗)

陆游最出名的七律

提起陆游的诗,我们最先想到的,或许是他那些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的诗句,这些诗,或痛彻激烈、或大气磅礴、或痛切陈词,比如,《关山月》中的“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示儿》中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另外,或许是他优美醇厚的写景入情之作,“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我们多么熟悉的哲理之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又是多么高洁的宣称。但无论怎样,陆游的诗,似乎都和这首《临安春雨初霁》格格不入,在这首诗中,没有壮怀激烈的豪言壮语,没有痛彻心扉的悲鸣哀叹,没有悲愤、没有泪水,只有一丝淡淡的郁闷和轻叹,当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如果不看作者,又是初次读这首诗的人,我想,很难把它与陆游联系在一起。

陆游写这首《临安春雨初霁》时,已经六十二岁了,此时的他,已经在山阴赋闲了五年之久,少年时的意气风发和壮怀激烈,似乎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和鬓角的斑白变得一去不复返了。虽然,他至死都有着恢复中原的壮志,可是对于偏安的南宋小朝廷,他看得更加清楚,软弱的南宋统治者,无疑只想着苟安。

淳熙十三年的春天,陆游奉诏入京,接受严州知州的职务,在赴任之前,要先觐见皇帝,他住在了西湖边上的一个客栈中。此时临安城的春色已然明媚,可是陆游的心中却毫无欣赏的意思,他深感南宋表面的祥和繁荣,内心有万般无奈,又无法大声呐喊,在这种百无聊赖的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临安春雨初霁》。诗曰: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陆游自淳熙五年被孝宗召见后,便一直没有得到重用,只是在福建、江西一带做些小官,之后在家赋闲的五年,更是远离朝廷,可是对于世态炎凉、宦海浮沉,他体会的更加深刻了。所以,诗的一开头,他便写道“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感叹世态人情就像薄纱一般淡薄,而且惊问“是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城沾染繁华呢”?如此低沉的感叹,似乎和“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陆游形象不符,但其实,这或许正是一位坎坷老人对人世的思考和悲鸣,是他面对世态炎凉、百无聊赖时内心最真切的感受。

接着两句,非常清新隽永,是陆游写春天的名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诗人住在客栈小楼中,半夜不眠,听着春雨淅淅沥沥地落下,第二天早晨,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这一切,都意味着,春天已经来了。绵绵春雨,是诗人听到的,妙在体现春色渐深,也是诗人“听”来的,如此形象有致的写法,当真是清新隽永之极,所以能被后世誉为“绘尽江南春的神魄”,是写春景、春光的千古佳句。据说后来,这两句诗传入宫中,被孝宗皇帝赏识之极。

的确,这两句确实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景图,但是从全诗来看,除了刻画春景之外,还有诗人那一抹淡淡的忧郁和愁闷,这从“一夜”二字中,可以尽显出来,诗人一夜不曾入睡,所为何来?自然是国事家愁,伴随着淅沥的春雨,一起涌上了心头,这种感情是内敛的,手法是以乐景写哀情。正因为春光的无限明媚,才更与陆游的落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接着两句,加深了百无聊赖的感情,“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陆游擅长行草,书法潇洒流畅,作为打发时间的消遣之物,最是合适,而分茶、品茶,更是消耗闲暇时间的事情,诗人在大好的春光中,练习草书、品茗香茶,似乎是闲适恬静之极。可是陆游一直想做一番大事业,现在却只能用写书品茶来消磨时间,这种无奈,不是非常可悲吗?

所以到了结尾,诗人发出了一声淡淡地抱怨,“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古人云,“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这不仅是在说羁旅之苦,更是表现京中环境的恶劣,诗人明言清明可到家乡,他不愿留在这春光艳丽的江南,自然是无奈之言,由此也可见诗人的一份自嘲。

可以说,这首诗是陆游非常特别的一首,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陆游除了热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之外,也有徘徊否定的时候,这反映了他内心中的另一个方面。可是牢骚归牢骚,陆游上任严州之后,便开始付诸行动,积极准备抗金活动,可惜,不久他又被罗织“嘲咏风月”的罪名,罢官了。最终,他只能发出“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悲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