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4年—1855年,是曾国藩一生事业最落魄的时候。期间,他统领的湘军两次被太平军打得丢盔弃甲,连遭羞辱,一度差点投水自尽。幸好有一个人及时出现,三次拯救了他。这才有后来攻陷天京、剿灭太平天国的一代名臣曾国藩。

这个三次拯救了曾国藩的人,叫李元度。

李元度,字次青,湖南平江县人,生于1821年。李元度4岁丧父,家境贫寒,靠母亲纺织换钱来完成学业。李元度颇有才气,他18岁考中秀才,22岁考中举人——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他6次赴京参加会试,均名落孙山,失意而归。

科举这条道路是走不通了,难道一辈子在农村种田?李元度不甘心。就在这时,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了,丁忧在家的曾国藩奉命组建湘军。李元度觉得机遇来了,便于1853年投笔从戎,投身曾国藩军中,成为一名“辟佐戎机,调理营务”的幕僚。

曾国藩的五大奇耻大辱(此人三次拯救曾国藩)(1)

一年后,靖港水战打响。曾国藩不熟悉水战,被太平军石祥贞部击败。当时,李元度担心曾国藩的安慰,深恐他有什么不测,便安排幕僚章寿麟躲在后舱。当曾国藩感觉万念俱灰,投水自尽时,章寿麟突然出现,将他救了起来。

曾国藩被救后,依然心灰意冷,萎靡不振。湖南省的官员们也都认为曾国藩完蛋了,联名弹劾他。只有李元度坚决地支持他,千方百计地对他进行开导,让他重振信心,度过了难关。

这是李元度第一次拯救曾国藩。

靖港水战后,曾国藩率部取得了湘潭大战的胜利,连续攻克了岳州、武昌、汉阳等重镇,被朝廷赏穿黄马褂。

曾国藩的五大奇耻大辱(此人三次拯救曾国藩)(2)

可是,1855年,命运又跟曾国藩开了一个玩笑。当年2月,曾国藩指挥的湘军水师部队与太平军名将石达开在江西湖口进行决战。湘军水师大败, 100余艘战船被烧毁,连曾国藩的坐船都被太平军俘获。

多年创建的水师毁于一旦,曾国藩一口老血喷出,又起了寻死的念头,又是李元度出马,苦苦劝阻,打消了曾国藩自尽的念头。

不仅如此,此战湘军伤亡惨重,曾国藩身边连护卫的亲兵都没了。李元度自告奋勇回到老家平江,组建了一支“平江勇”,专门保护曾国藩的安全。

这是李元度第二次拯救曾国藩。

1856年,石达开挥师进入江西,将曾国藩围困在南昌,情况非常危急。关键时刻,李元度再次出手,率领700名湘军转战于江西东北部,固守江西玉山、广丰两城,保障江西到浙江的粮道安全,使得曾国藩不至于遭到灭顶之灾。

曾国藩的五大奇耻大辱(此人三次拯救曾国藩)(3)

这是李元度第三次拯救曾国藩。

对于李元度的三次拯救,曾国藩心知肚明,时时不忘,自称为“三不忘”:“当靖港败后,宛转护持,入则欢愉相对,出则雪涕鸣愤,一不忘也。九江败后,特立一军。初志专在护卫水师,保全根本,二不忘也。樟镇败后,鄙人部下别无陆军,赖台端支持东路隐然巨镇,力撑绝续之交,以待楚援之至,三不忘也。”

那么,曾国藩是怎么报答李元度的呢?答案是三次无情弹劾。

1860 年 9 月,太平军李世贤部猛攻安徽徽州。已经成为两江总督的曾国藩,安排李元度前去防守。但是,由于兵力过于悬殊(太平军有4万人,李元度只有数千人马),加上李元度冒然出击,导致败下阵来,徽州陷落敌手。

李元度此战失败,有他自身原因,也有曾国藩“筹划未密”的过错,但曾国藩为了推卸责任,向朝廷弹劾李元度,“请旨将李元度革职拿问,以示惩儆”。

这一点,连李鸿章都看不过去了。李鸿章认为李元度并非将才,曾国藩却将他领军防守徽州,一吃败仗立即严词弹劾,不愿拟稿,还跟曾国藩据理力争。争执不下之际,李鸿章更是愤而离营。

曾国藩的五大奇耻大辱(此人三次拯救曾国藩)(4)

由于李鸿章的弹劾,李元度被革去职务。后来,在浙江巡抚王有龄疏调下,李元度回乡招募了8000兵勇,号称“安越军”,支援浙江,得以官复原职。1861年,李元度更是联手左宗棠击败了老对手李世贤。李元度因战功授浙江盐运使,升按察使。

这时候的李元度,踌躇满志,俨然一名新星。他可没用想到,曾国藩正在酝酿对他的第二次弹劾。

原因很简单:提携李元度的王有龄,是曾国藩的政敌。李元度投奔王有龄,等于是背叛了曾国藩。

曾国藩此时一定忘了,当初正是自己的严词弹劾,导致李元度被革职拿问,一撸到底。而李元度被革职后,不属于任何集团,他重新招募军队到浙江去,完全是白手起家,连改换门庭都算不上。

1862 年 3 月 22 日,曾国藩再次奏报朝廷,弹劾李元度冒领军功,没有全力救援浙江:“该员前既负臣,后又负王有龄。法有难宽,情亦难恕。”

3个月后,曾国藩在参劾陈由立、郑魁士的折子里,第三次参劾李元度。这就是要把李元度往死里整的节奏了。

曾国藩那时候如日中天,是朝廷倚重的中流砥柱,他要整死李元度,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不过,曾国藩念起当年李元度的救命之恩,致函奉命调查李元度的左宗棠,请他高抬贵手。又密奏朝廷,为李元度说情。

曾国藩的五大奇耻大辱(此人三次拯救曾国藩)(5)

对于曾国藩的首鼠两端,左宗棠很是看不起。他批评曾国藩“所陈奏者,臣僚情义之私,非国家刑赏之公”,倒是一针见血。

1865年,朝廷判李元度革除职务,发往军台效力。在李鸿章、沈葆桢、彭玉麟、鲍超等人的求情下,免去充军之罚,代以罚款了结。

晚年的曾国藩,越来越感觉自己对不起李元度,对他百般示好,为他的书籍作序,将曾纪泽的嗣子曾广铨与李元度的四女儿联姻。李元度呢,经过实事反复的磨练,以及回归田园的熏陶,已经不再怨恨曾国藩了。两人握手言和。

1872年3月12日,曾国藩病逝于南京后,李元度挥笔写下五言律诗十二首《哭师》,怀念曾国藩。其中,最后一首是:“昭代五文正,惟公踞斗魁。孤忠能治国,天性最怜才。青史无遗议,苍生竞述哀。程门今已矣,立雪再生来。”

诗里引用“程门立雪”的典故,表示来世还要做曾国藩的弟子。

【参考资料:《清史稿》《曾国藩的幕僚们》《曾国藩和李元度的恩与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