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的词语,看上去文雅又高大上,但背后的故事,却很残酷。也许每一个字中,都是千百万条生命,或是令人心惊胆战的痛苦。

就像是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过的: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LBB也常看到史中的这些华丽吓人止夜啼的词藻,不想也就算了,想想就出一身鸡皮疙瘩。今天也拿出来一点,吓吓人吧。


京观


“京观”又叫“武军”,最早出自于《左传》,就是将敌军的尸体堆积路旁,建成塔形尸堆,目的是摄敌魂于当时,彰武功于万世

古代深奥的词(文雅又残酷的历史)(1)

京观石

战国时,秦国战神白起在长平坑杀40万赵兵,可以说是史上第一个有名的京观。

汉末三国初的大将皇甫嵩,在曲阳与黄巾军交战,俘敌十多万人,然后把这些人屠杀后,也筑成了京观。三国后期邓艾灭蜀时,也曾在与诸葛瞻激战后,建造过京观,目前是震慑蜀国,提升自己的功绩。

“三箭定天山”薛仁贵,曾将投降的13万铁勒军,阬杀后筑了京观,之后携余威攻破了铁勒国,盛名之上背上了骂名。

古代深奥的词(文雅又残酷的历史)(2)

屠城

所以京观一词,是一种死亡艺术,充满了粗暴,血腥,野蛮和恐怖,以及万千生灵的哀号。

李华《吊古战场文》中,写过:

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

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不知道每一处京观周围,是否也是这天阴鬼哭之声。但从文字的角度,京观很好地概括了“一将功成万骨枯”

但我们不想,不会,也不应该再看到真实的京观了。


葅醢


葅醢(音:祖海),本意是肉酱,但后面人为地变成了一种古代酷刑,名词动词化,简单来说,就是碎尸万段,剁成肉酱。

这种刑罚太过残忍,所以在汉朝后,退出了正式的法典刑罚之列。但特殊情况下,还是有残暴之人私动这一恶行,特别是战争时期。而且做成肉酱的目的不是为是展示,而是为了让不听话的人去吃,这种迫人的心理恐怖,才是最大的震慑。

老的港片坏人常恐吓别人,说剁碎了喂狗,对应到古代,就应该是葅醢了。

古代深奥的词(文雅又残酷的历史)(3)

战争:成王败寇

记录的被葅醢的人中,先有孔子的学生子路。他战败被杀后,被“醢之”,消息传到孔子那里,搞得孔子连正在吃的肉酱都要盖起来,见不得,见不得!

汉刘邦的三大将星之一的彭越,因不听话,被冠以谋反之罪而诛杀,之后刘邦把他葅醢了,遍赐诸侯。

《汉书·黥布传》载,这瓶肉酱传到了英布时,他正在打猎,“见醢,因大恐”,思前想后,无路可退,只好造反。

当然,三将星中最大的将星韩信,已经在这之前几个月,就被刘邦老婆搞死了,不用受这心罪了。

古代深奥的词(文雅又残酷的历史)(4)

葅醢的将星:彭越

以前读李陵《答苏武书》中,有一句印象深刻:

昔萧樊囚絷,韩彭葅醢,

晁错受戮,周魏见辜。

李陵败入匈奴,本想找机会反正,结果全家被屠,只能淹留匈奴一辈子。在送北海牧羊二十多年的苏武回国时,写了这篇文章,叹苏可生还,自己只能死处了,全是无奈!

《晋书.刘沈传》记载刘沈为效忠皇帝,不惜以弱兵击反王司马颙,兵败后被处死前,也忠虹贯日地说过:

投袂之日,期之必死,

葅醢之戮,甘之如荠。

其声如金石掷地,千百年后犹不屈于耳边。

痛啊!


衣冠南渡


衣冠南渡,语出唐刘知几《史通》

原指西晋末天下大乱,五胡乱华,中原陨落,人物凋零,所以北方士族相随南逃,中原文明南迁。后衣冠南渡逐渐演化为熟典,代指北方士大夫等避乱南方并落地生根的事件。

古代深奥的词(文雅又残酷的历史)(5)

逃难

中国历史上,大概有三次因动乱而导致的大规模人口南迁现象,分别是:

第一次:西晋末司马睿渡江,建立东晋;

第二次:唐末“安史之乱”后,中原士庶避乱南徙,建立南唐;

第三次:北宋高宗渡江,建立南宋。

每一次,都是亡国。

每一次,都是北方文明的沦陷,以及南方文明的生长。

每一次,都是死亡相枕。

晋时八王之乱及五胡乱华,汉族人口由2000万降至400万。

安史之乱,唐朝人口由5200万降到1700万。《旧唐书·郭子仪传》记载:

宫室焚烧,十不存一,

百曹荒废,曾无尺椽,

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金灭北宋前,宋盛时有1.26亿人口,两宋之际的战乱使人口大幅度下降,南宋初约有0.56亿人口。这期间,大约有五百万北方移民迁入南方各地,而总的中华文明的人口损失可想而知。

古代深奥的词(文雅又残酷的历史)(6)

衣冠南渡

文雅的“衣冠南渡”,背后是浩劫的亿兆生灵涂炭。

人之云亡,邦国殄瘁,有多少的士人文明,在南渡中化成泥土,碾为齑粉,中华之痛!

在西晋灭亡后,江南东晋王朝,以清谈为风气。有一次南渡的士族相邀饮宴,大将军周顗叹曰:

“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

众人皆相视流涕,只有王导变色曰:

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

遂致力成就“王马共天下”的格局。

这些人,都是南渡之人,是幸存者。但更多的人,并不会再有江河之异了,因为他们已经没有机会看这不殊的风景,早已江河之中黄泉之下寻知己去了。

一句"衣冠南渡",怎么掩得尽无奈!

未完待续,下次的,下次再说!

图自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