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明清以来,中国有三次规模较大的人口迁徙:闯关东、走西口和下南洋。有人说,十趟关东不如一回西口!可见走西口之艰难,非远离那个时代的人所能想象。在走西口的队伍中,有的人经历了千难万险而成功了,也有人从此杳无音信,在经商的路上蒸发掉,他们或者失踪,或者遇害。

雁门关位于平均海拔1500米的太行山脉之中,因为这里地势太高,关城建好之后,空中飞的大雁也只能从城门洞中穿过去,所以叫雁门关。几百年前,大多数走西口的人都要经过雁门关,沿着崎岖的山路,翻过这座一眼望不到头的大山,其艰难可想而知。为了能在春天到达草原,他们又往往必须选择在数九寒天就开始这种漫长的跋涉。

宋元时期地方管理制度(秦晋之地的贫民唯一谋生手段)(1)

雁门关

雁门关往北不到一百公里,有个村子叫歧道地。这里是一个岔路口,路指向两个方向。如果走了右玉杀虎口方向,就是我们说的西口;如果走了另一条,就是北上到了大同,到了张家口。据早年歧道地的老人回忆:走西口的年月里,有的人走到这里,往往都不知道该走哪一条路,于是把鞋子一脱一扔,鞋子指向哪个岔口就走哪条路。这种做法,不是听天由命,是一种赌博,和命运,和老天爷的一种赌博。赌注就是自己的一条生命,自己的一辈子。

杀虎口,又称西口

乾隆年间,临汾有一个叫田树楷的人,从小没有见过父亲的面,他出生的时候父亲就在外面经商,一直到他长大以后,父亲还是没有回来。他听别人说过,父亲走的是西北那一路,就下了一个大决心,要到陕西、甘肃一带去找父亲。他出发了,苦苦寻找,四方打听,整整找了三年,最后在酒泉街头遇到了一个山西籍的老人,竟是从未谋面的父亲。

在山西的晋西北山区,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嫁汉不嫁走西口汉,一辈子夫妻二年半。”走西口的男人常年在外漂泊,与妻子聚少离多。有的结婚一两年后,就去走西口了,出去口外谋生,走到很远的地方,如中饿交界处的恰克图等地,往往要十几年后,才能返乡。有的甚至年轻轻的就客死他乡,埋骨异域。一个女子要是嫁给了走西口的男人,则很可能一生都要咀嚼痛苦,在无尽的思念中去打发日子。

宋元时期地方管理制度(秦晋之地的贫民唯一谋生手段)(2)

杜淳《走西口》剧照

乾隆末期,阳曲商人张瑛外出做生意,整整二十年没能回家。他的大儿张廷材听说他可能在宣府,便去寻找他,但张廷材去了多年也没有了音讯。小儿子张廷楌长大了再去找父亲和哥哥,找了一年多谁也没找到,自己的盘缠却花光了,最后,成了乞丐。他在行乞时遇见一个农民模样的人似曾相识,仔细一看竟是他的哥哥,哥哥告诉他,父亲的消息已经打听到了,在张家口卖菜。

走西口是一部辛酸的移民史,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一批又一批移民背井离乡北上口外蒙古,艰苦创业,开发了内蒙古地区。更重要的是,他们给处于落后游牧状态的内蒙古中西部带去了先进的农耕文化,使当地的整个文化风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可歌可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