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天才走在一条绳索上,或许我们最大的愉快就是看着他时时像要跌下,却又始终没有真的跌下绳索。——〔英〕奥立弗·哥尔斯密 《密蜂·伟大之特征》

适合中学生的豆瓣高评分电影(跳出我天地豆瓣8.8分)(1)

11岁的比利,生活在英格兰北部小镇的贫困家庭。

1984年,英国爆发煤矿工人罢工运动。比利的父亲跟哥哥都是矿工,因为罢工,家庭没有了收入,生活失去了保障。

即便如此,每个周末,父亲依然想办法挤出50便士,送比利到拳馆学拳。滑稽的是,在那个世俗认为“男人就该学些拳术”的时代,比利却对“属于女人的”芭蕾舞着了迷地热爱。

他瞒着父亲,把本该拿来学拳的50便士拿去了学习舞蹈。一向挑剔世故的芭蕾老师,意外地发现了比利极具芭蕾天赋。为了帮助他考上皇家芭蕾学校,还愿意免费给他开小灶。比利的芭蕾梦由此点燃。

适合中学生的豆瓣高评分电影(跳出我天地豆瓣8.8分)(2)

一边是自己极具天赋的爱好,一边是父亲极力地反对。比利将会如何选择?

这部《BILLY ELLIOT》,2000年上映,在国内的译名是《芭蕾之梦》或《跳出我天地》。豆瓣8.8,好过95%的儿童片及剧情片。它也曾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的提名。

但今天,我们并不是要聊这部电影有多优秀。我们要聊的,是关于孩子的天赋以及哪些容易将它埋没的坑。

适合中学生的豆瓣高评分电影(跳出我天地豆瓣8.8分)(3)

01 认知的坑:错误的认知会带来错误的导向,毁掉的可能是一个天才!

在父亲的眼里,男人跳芭蕾舞,就是娘娘腔。当他知道比利在偷偷学芭蕾的时候,简直气疯了!他怒气冲天地对比利说:“男人就应该踢足球,或者打拳击,或者玩摔跤,不是该死的芭蕾舞。”父亲无法相信,自己家的孩子,竟然会喜欢上女人的玩意!

即使比利大胆地跟父亲顶嘴:“学芭蕾什么什么不对的。韦恩史立普也是跳芭蕾的。”可他得到的,只是父亲的一顿揍!

在比利父亲的身上,我看到了许多家长的影子。我们给孩子报了很多的兴趣班,孩子真正喜欢的,却没有几个。有些家长凭自己的爱好帮孩子做了选择,自己喜欢跳舞,就给孩子报舞蹈;自己喜欢武术,就让孩子去学跆拳道、咏春拳。甚至,有的家长就如比利父亲那样,明知道孩子对某种兴趣着迷,却以“学那个没用”为由,拒绝了孩子!试问,我们什么时候才真正地懂得,听从孩子的喜好与天赋来选择兴趣班呢?

适合中学生的豆瓣高评分电影(跳出我天地豆瓣8.8分)(4)

另一方面,父母的错误认知,还可能带给孩子错误的认识。

儿童教育心理学家阿德勒在《儿童教育心理学》一书中讲到:“儿童获得印象的强度和方式,并不取决于客观的事实或情况,而取决于儿童看待和判断事实或情境的方式。”

这并不难理解。结合我们自身的成长经历,你就会发现,凡是家长或者老师说对的,我们一般都认为是对的;而他们说那是错的,我们一般也就认为那是错的。所以,成人给儿童传递对事物的正确认知是十分关键的。显然,比利的父亲给他灌输的是一种错误的认知,即跳芭蕾舞的男人都是娘娘腔。

我想,要是一般的小孩,也许就会放弃跳芭蕾了,甚至还会成为“跳芭蕾的男人是娘娘腔”这种观念的的传道者!但我们庆幸的是,影片中的比利凭借着热爱,打破了认知。

在圣诞的那天晚上,比利跟朋友偷偷在舞蹈室跳芭蕾被父亲发现了。父亲怒火中烧,比利却鼓起了勇气,在父亲面前跳了一段芭蕾舞,震撼了父亲。

倔强的父亲也不得不信服地对哥哥说:“他可能真的是个天才。”最终,比利如愿以偿地考进了皇家芭蕾学校,在更广阔的舞台上追逐自己的梦想。

细想,如果父亲没有被比利的那段舞蹈所感动,他也不可能愿意改变自己对芭蕾舞的错误认识。那么,比利这一生,终将只能与芭蕾擦肩而过。

适合中学生的豆瓣高评分电影(跳出我天地豆瓣8.8分)(5)

02 性格的坑:自卑与不自信的性格,往往会成为追梦路上的绊脚石。

在影片中,我们很少能看到比利的笑容,更多的是忧郁、倔强、充满冲突。比利的母亲去世得早,他在贫民窟的单亲家长中长大,在性格上,始终有一层自卑的色彩。

他介意自己的出身。似乎总有一个声音在他心里说:“矿工的儿子能跳芭蕾舞?”

在他第一次去芭蕾舞老师家,看到她家的豪华时,他表现得自立不安。特别是老师的丈夫跟他聊起矿工罢工的事情时,他眉头紧锁,不停地深呼吸,似乎想立马跑出这个房子。直到老师的女儿说他父亲是个闲人的时候,他竟然露出了一丝狡黠的笑容,似乎在那场讨论中取得了胜利一般。

适合中学生的豆瓣高评分电影(跳出我天地豆瓣8.8分)(6)

因为这次的拜访,在一段时间里,比利认为,那个肯“吃亏”给自己开小灶的老师,只不过是个“自私”的人,她这么做,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没有完成的梦想。若不是老师的坚持,比利可能就因为自己的这点自卑心,断了与芭蕾的缘分了!

而到了皇家芭蕾学校参加甄选时,他的自卑表现得更明显,似乎来自贫民窟的自己与这个社会上层的学校格格不入。

面试时,老师打量、讨论他,让他觉得周身的不舒服,整个人紧张得屏住了呼吸。准确地来说,他是自卑与委屈。

面试结束,回到更衣间,有小孩问起他情况说,他说“根本是在浪费时间。”我认为,他的潜台词就是,皇家芭蕾学校怎么可能会要我这样出身的人!当小孩安慰他:“没关系,下年还可以来”的时候,比利喊他“滚”,并挥手一拳打了过去。

适合中学生的豆瓣高评分电影(跳出我天地豆瓣8.8分)(7)

适合中学生的豆瓣高评分电影(跳出我天地豆瓣8.8分)(8)

心理学家认为,自卑的人,自尊心也更为强烈,如果遭到他人揭短或羞辱,他们经常会选择暴力作为反驳、对抗的手段。

阿德勒说过:“所有儿童都会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自卑感,它会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并试图通过改善自己的环境来消除自卑感。”

显然,在生活中的比利,面对自己的出身,面对母亲的早逝,他表现得无能为力。而在独断的父亲与专横的哥哥那里,他又得不到儿童所期盼的家庭关爱,因此形成了他偏执、自卑的性格。

这几乎就断送了比利的芭蕾梦了。

因为暴力事件,照理说,皇家芭蕾学校是不会收他了。但电影终归是电影,电影里,面试老师还是被比利的天赋折服了。特别是,老师问他跳舞时有什么感觉时,他回答相当精彩:“只要一跳舞,我就会忘记全部的事情,好像不存在一样,一切都消失了。我感觉到身体在改变,好像里面有一把火,剩下我在那那里。像小鸟一样,飞翔。像电流一样,对,像电流一样。”

我认为,那才是最真实的比利。在舞蹈里,他忘却了世界,不再自卑,找到了自我的状态!

适合中学生的豆瓣高评分电影(跳出我天地豆瓣8.8分)(9)

03 基于电影,谈一下我对培养孩子天赋的几点思考

一个极具天赋的神童是可遇不可求的,但作为父母,尊重孩子、关爱孩子,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家庭,都理应做到的。父母之所以是父母,是因为他们肩负着,指引、教育、帮助孩子正确认识事物的责任,并应该成为他们追梦路上的护航者。

①面对孩子的兴趣,请摘下你的“有色眼镜”

在80年代,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指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是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八项组成,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

在现实生活中,你会发现,有些孩子特别擅长跳舞,有的擅长唱歌,而有的擅长运动。无论是哪一方面,他们本身都是平等而没有孰优孰劣的差异的。

但当父母带着偏见看待孩子不同的天赋的时候,往往会分出个高低来。比如,比利的家长希望孩子学拳而不是跳芭蕾舞。现实中,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学弹琴、学跳舞,但你很少会见到那个家长带孩子去训练跑步。

所以,发现孩子天赋的第一步,就是尊重孩子的兴趣,并引导他形成对事物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认知,而不要被自己的偏见干扰或者阻扰了孩子。

适合中学生的豆瓣高评分电影(跳出我天地豆瓣8.8分)(10)

②培养孩子良好性格,先从放下家长权威、关爱孩子开始

胡适先生曾经在一封书信里写到:“我们生了他,只有抱歉,何谈施恩。”

我们固然没办法像胡适那样,懂得放低身段,与孩子平等对话。但至少,我们面对孩子的兴趣的时候,懂得放下自己的权威。如果孩子害怕你,他无论有什么爱好,都不敢跟你说的。他怕你一翻脸,就是让他去背书!

除了放下权威的架子,用心关爱孩子也是十分重要。孩子健全的人格培养,离不开父母的关怀。

阿德勒说:“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有一种在任何环境下都要追求优越的冲动。”如果孩子在你身上都得不到爱,他还能指望在别的地方得到优越感吗?久而久之,这样的孩子,往往会变得自卑、倔强、懒惰。即使再有天赋,恐怕也会败给“不够努力”四个字!

在影片中,如果比利不是得到芭蕾舞启蒙老师的关怀,他这辈子也不会有信心走进皇家芭蕾学校。

适合中学生的豆瓣高评分电影(跳出我天地豆瓣8.8分)(11)

③支持孩子发展兴趣,物质力量是不可少的

那些学习舞蹈、音乐的孩子,家里要是不富裕,恐怕也是难以支撑他们学习成才。这很现实,也很残酷。

最近一个朋友,给孩子买了一台钢琴,据说接近两万。我想,对于普通的工薪阶层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压力。

在影片的最后,最让人感动的是,是那个倔强专断的父亲,为了百分百地支持比利的芭蕾梦,他愿意背弃了自己的原则,放弃了罢工,从新回到了矿场。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多赚钱,让比利可以安心在学校学习舞蹈吗?

我想,这不也正是我们的父母吗?为了我们,他们可以义无反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