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事"是家长评判孩子的万能标准,似乎只要孩子乖顺,不哭不闹,就是一个好孩子。

也是,哪个家长愿意自己的孩子和"哪吒"一样,天天"闹海"?有限的精力,用来休息一下,喘口气多好,干嘛要跟孩子折腾?

儿童越吃越傻的食物(一块不敢吃的肉)(1)

父母们不知道的是,凡事都有两面性,"懂事"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孩子乖巧了,一方面剥夺了孩子一样宝贵的品质,让他们未来的人生,常常陷入压抑。

一、一块不敢吃的肉

网友陈聪现在是一名建筑工程师,除了要到处奔波工地有些疲累,他认为自己的人生状态已经很好了。有车有房,衣食无忧。

比起从农村走出来的时候,他感觉幸福多了。但无论他多有能力,爬到多高的位置,有多富裕,心中一直徘徊着一种压抑无法释放。

而这种压抑,就是"一块不敢吃的肉"。

儿童越吃越傻的食物(一块不敢吃的肉)(2)

他还记得小的时候家里穷,为了让他长身体,父母总是省吃俭用给他攒买肉的钱,想让他长高一些,长壮一些。

所以,每次吃饭的时候,炖好的肉,爸爸妈妈都会尽可能留给孩子,自己则吃青菜。可他看到父母的辛酸,希望在外面打工背水泥的父亲能多吃几块肉,希望辛勤照顾自己,但半夜要起来加工鞋垫出去卖的妈妈多吃几块肉。

慢慢的,家里的肉似乎永远吃不完,总有一块,特别大特别好的肉,没有人去夹它。

不是不想吃,实为不敢。似乎谁吃下去,就是吃掉了家人的付出和辛苦。

陈聪比同龄人要更早成熟,也更早懂事。

但他没有因为境况好转而变得愉悦,他觉得"那块肉"始终压着他,让他太"懂事"。

儿童越吃越傻的食物(一块不敢吃的肉)(3)

"懂事"真的是家长们对孩子的极致追求吗?一个从小就知道"世事辛苦",遇到事情习惯性选择"忍让""克制"的孩子,就是父母们心中的"小天使"吗?

父母可知,这样的孩子并不快乐,他们失去了人生中一种宝贵的品质——自信。

二、失去的大于所得

有的家长认为,懂得克制没有什么不好啊,难道要纵容孩子,直到孩子胡搅蛮缠才是对的吗?

实际上无论是过度克制,或是对孩子进行放任,都是极端的思维。

"对孩子最好的保护,就是让他们在孩子的时候,被当做一个孩子。"

有些家长则不这么看,为了让孩子能尽快体会"社会的现实",他们会主动地给孩子施加压力。

也是一个农村孩子,一个网友说她妈妈告诉她,毛绒玩具容易脏不要买,长大了说孩子都这么大了不该要这种玩具。

儿童越吃越傻的食物(一块不敢吃的肉)(4)

从此之后,孩子再也没有买过玩具,甚至到她21岁,或许在她漫长的人生里,这种遗憾都将如影随形。

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曾经在10多岁的时候,流行过一本叫做《谁动了我的奶酪》的书,很想要父母买给我,但那时候钱很珍贵,书的包装却精美的吓人,价格不菲。

儿童越吃越傻的食物(一块不敢吃的肉)(5)

得到的回答是,买这种书干什么,不如买两本练习册。

于是,从那以后,我再也不主动买书了。

对于父母来说,让孩子一时顺从,是很容易的,孩子能顺着自己的意思,应该能生活的更好。

对孩子来说,从此人生中所失去的,远比父母这短期内得到的多得多。

三、让孩子满足而不是刻意"懂事"

"是我不配拥有吗?"这是每个孩子都会在父母拒绝自己时,最容易产生的思想。

有时候孩子单纯地渴望,并不是无理取闹,没有哪个孩子真的吵着闹着要天上的月亮。

大多数时候,他们想要的并不多。

当然,也有那种要不到就躺在地上耍赖的孩子,这是父母最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很多父母宁愿"矫枉过正",也要把孩子"贪婪"的思想灭杀在摇篮里,即便是同时灭杀了孩子的"自信",在所不惜!

儿童越吃越傻的食物(一块不敢吃的肉)(6)

可是,父母没有想过,孩子耍赖固然不合理,父母却还有"强制"的空间,可以用适当的办法,给孩子进行疏导,让孩子知道这样闹是没有结果,而且是不对的。

最后,给孩子一个拥抱,填补孩子"未得"的失落,用真正的父母之爱,来对孩子进行满足。

这种满足感的重要性,远远大于"懂事"。

因为当孩子长大了,谁会给他们足够的"空间"来放肆?他们不得不"委曲求全",懂事的"理解","习惯性退让"。

这样的孩子,他会快乐吗?

不会的。

所以,对孩子不是纵容,而是引导,这才是合格的父母应该掌握的技巧。所以用极端思维去思考问题的家长,可以说他们是不合格的,因为他们甚至都没有想过要引导。

儿童越吃越傻的食物(一块不敢吃的肉)(7)

他们认为孩子的性格是纯天然的,所以除了压制或者放任,没有别的塑造途径。

往往,就是这样的家庭,干干脆脆地破坏了孩子未来的"自信"。

而"自信",是一个人勇敢面对一切挑战的源泉。

所以,请认真地理解"父母之爱"选择正确的引导方式,让孩子不要太早"懂事",让他们长的慢一点……

再慢一点……

或许,我们老得,也会慢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