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笛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传统民族乐器,有着特殊的人文气质和情怀。岭南箫笛因为独有的低沉浑厚,异于北方箫笛的清雅而备受推崇。

竹笛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南萧王匠心筑乐音)(1)

赋予萧笛新的生命力

广州市荔湾区惠福路竹篙巷不时有箫笛之声传出,时而悠扬时而低回。走到尽头,便可见“粤声乐器”几个低调的红色繁体字,转进去一间古色古香的民房,这就是郭大强的工作室了。

竹笛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南萧王匠心筑乐音)(2)

郭大强是箫笛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在是广州“粤声”笛箫制作的掌门人,。他外公的上一辈就在从事乐器制作,传到郭师傅这已是第三代了。

郭师傅回忆说,早在 30 多年前,郭氏箫笛就已通过琴行到海外销售。他说,"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郭氏箫笛 ",包括当时南方大厦、友谊商店等几家就分销出去不少郭氏的箫笛到欧美和东南亚。

在做市场的同时,郭大强又开始自我提升去拜师学艺,深入学习箫笛技艺。

竹笛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南萧王匠心筑乐音)(3)

10 年后的 2000 年,对市场敏锐的郭大强发觉面向普通大众的箫笛销售市场已日趋饱和成为 " 红海 ",就将箫笛目标客户转向全国音乐学院的专业客户。

那十年里,郭大强靠着韧劲,走南闯北,从沈阳到上海再到厦门,把全国的音乐学院基本上都跑遍,也让来自广州的箫笛出现在了全国最专业的舞台,包括 2008 年的北京奥运会上。

竹笛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南萧王匠心筑乐音)(4)

过去,郭大强的父亲郭汝灼在乐器研究室工作的时候,负责技术工作,和几个老前辈一同研发出很多新的乐器。他从父亲身上学到了这份创新精神,他使箫笛和时代的理念融合,追求音准和音色,通过钻研学习,走进乐团和学校征求专家的意见,通过看不到的细节,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精工细作缘于修为

郭师傅擅长手工校音,精准程度堪比仪器。无论是箫笛制作、演奏和教学,他都得心应手。其斫之箫笛,无论形制、工艺、音色都是深得行家好评,被业界称为 “南箫王”。

竹笛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南萧王匠心筑乐音)(5)

做笛箫的步骤非常的多,制作箫笛过程并不简单。包括选竹、拉直、打磨上漆、校音等二十多个步骤。

首先要通过烘烤将竹子拉直,令竹子中的纤维收缩,竹管变薄,才开始定点、打洞。定点要根据竹管直径的大小、厚薄程度计算每一孔的位置。定点后在竹管上打洞,然后再用烙铁进行烫眼,这样笛子的雏形就形成了,然后就要进行粗调音。

粗调好音的笛子会被镶铜套,所谓镶铜套就是将笛子割断,然后在笛子断口再镶上可以连接的铜套,这是为了对笛子进行微调。然后校音,这是纯手工工作,要花几天时间,容不得有一丝瑕疵,除了一个校音的仪器,主要靠耳朵去听。

竹笛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南萧王匠心筑乐音)(6)

虽然现在有些步骤可以通过工厂的机器完成,但是完成一根笛箫的制作下来也要花费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在郭师傅30多年的从业经验中,他总结出诸多经验,如做箫笛的竹子不能太老也不能太嫩,要挑选3~4年、竹壁厚薄在3.5厘米至4厘米之间的竹子,竹子太厚会导致音色发闷,太薄则音色飘浮等,但让他觉得最关键的还是校音。即使是从弟弟手里出来的郭氏箫笛,到了他这里还要通过耳朵重新校一次。

传承千古流传的历史余音

郭师傅表示,当时许多箫笛制作工人纷纷转行,也有老师傅退休。只有他们家族仍然坚守箫笛制作技艺。

竹笛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南萧王匠心筑乐音)(7)

作为非遗物质的代表性传承人,郭师傅可以说是在不遗余力地奔走,从开设“郭家班”,培养出许多学生,分散到各个地方,去进行笛箫的教学以及笛箫文化的宣传,像广州大学笛箫协会的赖斌老师,就是郭大强老师的学生之一;以及接受许多栏目以及讲座的邀请,讲解笛箫的一些入门知识。甚至还会参加到一些音乐会中去进行演奏,展示属于笛箫的风采。

竹笛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南萧王匠心筑乐音)(8)

“因为很高兴能够有人想学习这门文化,我自己贴一点钱算不了什么。“这大概是一个真正的手艺人说的最纯朴的一句话,一种为传承而付出的体现。

本文章只作学业用途不作商业用途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