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大熊猫喜欢吃竹子,我们都知道。为了保护大熊猫,阿拉善SEE西北项目中心正在秦岭地区“种竹子”。但与此同时,阿拉善SEE四川项目中心却在“砍竹子”。

一边种竹子,一边砍竹子,究竟是为什么呢?且听细细分解。

“竹子开花喽喂,咪咪躺在妈妈的怀里数星星。星星啊星星多美丽,明天的早餐在哪里?”

这首暴露年龄的歌曾经传唱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它的诞生和传播都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

自己种的竹子为什么不长(为什么我们一边种竹子)(1)

△大熊猫正在啃着竹叶 (邓建新 摄影)

1980年代初,四川和甘肃一些地方的箭竹林大面积开花枯死,同时在野外发现了上百具大熊猫尸体,这两件事情很容易被联系在一起,让人觉得大熊猫是被饿死的。于是有学者认为,野生大熊猫会因为竹子枯死、失去主要的食物来源而面临更大的灭绝风险。

直到上了大学我才知道,当年这场运动在科学事实上是摆了一个乌龙。

自己种的竹子为什么不长(为什么我们一边种竹子)(2)

△冷箭竹

大熊猫取食的竹子至少三十多种,即使是在单独一片栖息地里,被大熊猫当做主食大量取食的竹子通常也有三到四种。比如说,在秦岭山系的长青保护区是巴山木竹、秦岭箭竹和龙头竹;在岷山山系的王朗保护区是糙花箭竹、缺苞箭竹和冷箭竹;在邛崃山山系的卧龙保护区是冷箭竹和拐棍竹;在凉山山系的马边大风顶保护区是刺竹子、大叶筇竹、箬竹和冷箭竹。不同海拔分布的不同竹子并不会同一时间开花,野生大熊猫只需要在各竹林间来回迁移,就可以避免挨饿。

实际上,就算竹子不开花,大熊猫每年也会在不同海拔上的竹林中来回迁移,以追逐竹笋生长的高峰期,比如在长青保护区里,大熊猫春季在低海拔的巴山木竹林中,夏季在高海拔的秦岭箭竹林中。当地老百姓对这种行为有一个形象的称呼,“撵笋”。

自己种的竹子为什么不长(为什么我们一边种竹子)(3)

△大熊猫在山坡上的小水坑喝水 (陕西汉中市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李晟摄影)

尽管在事实上有缺陷,当年的“为熊猫捐伙食费”仍不失为一个很好的传播案例。“野生大熊猫依赖竹林”的概念深深地烙印在公众心中,稍加引申,就能让人意识到保护野生动物最重要的是保护它们的栖息地。

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随着科学研究和保护实践的积累,人们对大熊猫与其生存环境、尤其是竹子之间的协同进化关系,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基于这些知识,才能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

现在大家都知道了,野生大熊猫面临的主要威胁是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大熊猫最喜欢的生活环境是发育良好的原始林,有高大的乔木,但不能太密,还要足够潮湿,这样林下的竹子才能长得好。

自己种的竹子为什么不长(为什么我们一边种竹子)(4)

△大熊猫穿梭在竹林深处 (四川绵阳市老河沟自然保护区 李晟摄影)

由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土地利用的改变,特别是对森林的过度砍伐,大熊猫栖息地的原始林严重退缩,并被分割成了很多小块。尽管天然林禁伐之后森林有所恢复,但新长出来的次生林无论物种还是结构都和原始林不一样。以熊猫栖息地常见的亚高山针叶林为例,砍伐之后,最先长出来的是由悬钩子等先锋物种构成的灌丛,然后是杨、桦等喜阳的落叶树种,而原先那种结构的森林至少要经过两三百年的自然演替才能形成。在次生林演替的早期阶段,自然形成的乔木层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遮蔽,人工经营的乔木层又太过密集而光照不足,此外原生林破坏后土壤含水量也会下降,这些环境都不适宜竹子生长,大熊猫自然也就不会来。

在大熊猫的一生中,迁徙是个永恒的主题。无论是觅食、求偶还是新生代拓展领地,都需要长距离的移动。作为主食,竹子能提供的能量和营养都很有限,大熊猫在迁徙过程中必须保证随时停下来就能吃到东西,所以只能尽可能沿着有竹林的地方移动。

自己种的竹子为什么不长(为什么我们一边种竹子)(5)

△废弃的林区道路成了野生动物来来往往的高速路 (陕西汉中市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李晟摄影)

破碎化的竹林限制了大熊猫的迁移,增加了食物短缺的风险,阻断了不同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也让即将成年的新生代无处可去。大熊猫在食物短缺时会扩大迁徙范围,甚至被迫进入人类居住区取食农作物。这些年“大熊猫进村”的新闻越来越多,实际上并不能证明保护获得了成效,反而是栖息地破碎化的证据。

要改善这种现状,除了约束无序的自然资源开发和基础建设,也要主动地在小块的栖息地之间为大熊猫恢复迁徙廊道。由于大熊猫偏好在竹林里迁徙,所以廊道恢复最直接的动作就是种竹子——当然,不是刨个坑埋下去这么简单。选择廊道的地点需要对当地大熊猫野生种群的活动规律以及植被生态系统的变化有深入的了解;种植时需要选择适宜的本地竹种,还要注意物种搭配以维持群落的多样性;种完之后还要保持长时间的监测和维护,让廊道的植被稳定健康成长。

阿拉善SEE西北项目中心自成立之初,就非常关注秦岭山系的大熊猫栖息地恢复。继应对潜在食物短缺风险的“熊猫食堂”项目之后,又于2018年9月启动了“熊猫乐途”项目。

“熊猫乐途”项目将在野生大熊猫经常活动和易于通过的地段,建立大熊猫走廊带,通过修建桥梁等,连通公路两侧大熊猫自然生境。该项目在大熊猫走廊带公路两侧竹子生长较差的区域以及林中空地,栽植大熊猫主食竹种秦岭箭竹、巴山木竹等,同时开展以森林抚育、原生树种种植为主的植被修复。

此外,相关部门通过社区共建,为村民开拓可持续生计来源,缓解保护与生计发展之间的矛盾。该项目计划到2027年建立6个大熊猫走廊带,在走廊带培育竹林1万亩,恢复森林植被5万亩,建设大熊猫走廊带人工洞穴40处。

自己种的竹子为什么不长(为什么我们一边种竹子)(6)

△阿拉善SEE西北项目中心“熊猫乐途”项目启动

竹林对大熊猫的生存至关重要,但竹子并不是越多越好。竹子的根状茎在地下穿行,每年发出竹笋形成新的竹竿。在水热条件较好的地区,如果没有适当的森林经营管理,自然恢复的竹林很可能过于密集而不适合大熊猫生存。单位面积能承载的竹子数量也是有限的,如果竹林过于密集,新生的竹笋和竹竿都会更细弱,营养价值也会下降,大熊猫就不愿意去吃。此外,在过密的竹林里穿行,需要付出的时间和体力都会更多,大熊猫辣么胖,就更懒得钻这种林子了。

大相岭自然保护区位于邛崃山山系和大相岭山系交界处,是大熊猫重要栖息地和走廊带的关键区域。由于次生林下的竹林过密,仅大相岭山系北坡就有超过60%的竹林影响大熊猫的生存。

为此,阿拉善SEE四川项目中心于2018年9月26日启动了“熊猫回家”项目,在大相岭山系针对潜在栖息地,选择不适宜大熊猫栖息的区域开展疏林改造,改善大熊猫栖息地质量。经过详细规划的“砍竹子”保护行动,对扩大大熊猫生存空间,增加栖息地面积,加强不同斑块间种群交流,及建立邛崃山山系和大相岭山系大熊猫种群生境走廊带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自己种的竹子为什么不长(为什么我们一边种竹子)(7)

自己种的竹子为什么不长(为什么我们一边种竹子)(8)

△阿拉善SEE四川项目中心“熊猫回家”项目进行样方调查

自己种的竹子为什么不长(为什么我们一边种竹子)(9)

△砍八月竹

无论种竹子,还是砍竹子,都是针对特定栖息地里特定的环境问题而采取的措施,背后离不开长期监测和科研的支持。阿拉善SEE将继续致力于将保护研究转化为行之有效的保护实践。

作者:顾有容,植物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教师,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资深科学顾问,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理事,科普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