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惊蛰》后记“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小时候,从《新华字典》后边,看到了二十四节气歌,觉得婉转悠扬,读了几遍就记住了时至今日,独处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它,轻声吟咏很难说它是一首诗,但我觉得它比任何一首诗都好我从它看到了时间的脚步,看到了那些老去的容颜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草头百姓,谁都无法逃脱它的轮回无论怎样的富庶繁华,都会成为过眼的云烟只有它,仍然以同样的节奏,从远而近款款走来,在我们的身边稍作停留就悄悄走开这些事情谁也无法改变,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握在自己手里情感,不要让我们有限的生命,留下太多的遗憾,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文学作家写小说写在哪?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文学作家写小说写在哪(作家写小说的时候是在写什么)

文学作家写小说写在哪

——长篇小说《惊蛰》后记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小时候,从《新华字典》后边,看到了二十四节气歌,觉得婉转悠扬,读了几遍就记住了。时至今日,独处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它,轻声吟咏。很难说它是一首诗,但我觉得它比任何一首诗都好。我从它看到了时间的脚步,看到了那些老去的容颜。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草头百姓,谁都无法逃脱它的轮回。无论怎样的富庶繁华,都会成为过眼的云烟。只有它,仍然以同样的节奏,从远而近款款走来,在我们的身边稍作停留就悄悄走开。这些事情谁也无法改变,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握在自己手里情感,不要让我们有限的生命,留下太多的遗憾。

二十四节气中我最喜欢的是惊蛰,它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的影响而出现萌化生长的现象,冬天蛰伏在泥土里的动物因听到雷声而开始惊醒,天气渐暖,人们心情振奋,欢欣鼓舞。在我看来,惊蛰的意义比立春更大,用它做书名,是为了惊醒那些沉睡的灵魂。

这是我写的第三部长篇小说。第一部《灵魂无处安放》写的是没有信仰的人,终生忙忙碌碌,即使经历了大事件,其生命也不过是风中的芦苇。第二部《我是沙仑的玫瑰花》写的是信仰不坚定的人较之没有信仰的人更容易陷在罪里,这样的人生最为痛苦。这本《惊蛰》写的是有坚定信仰的人未必是生活的主角儿,但他们的生命是丰满而充实的,雨过天晴,他们会仰望空中的那一道彩虹。当初写作的时候,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等写完之后,我突然发现这三部小说,尽管内容迥然不同,写法有别,但从属灵的意义上来看,它们却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生做了诠释,这是我始料不及的。当然读者可以独具慧眼,从中读出不同的意义,毕竟长篇小说的内容是丰富的,用三两句话就想概括出作品的内涵是不容易的。

通过三部长篇的写作,我深刻地体会到作家在写长篇小说的时候其实是在写什么。按照文学批评家的看法,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他们在评论别人的作品的时候,手里举着的就是这三把尺子,似乎不写三要素的小说,根本就不能称其为小说。但我认为批评家的做法不过是隔靴搔痒,他们根本不知道作家在写小说的时候其实是在写什么。在我看来,作家写小说的时候其实是在写他们获得的创作灵感,在写他们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社会的思考,这远比写三要素要重要的多。

不妨说一下我怎么获得写作《惊蛰》的灵感的。去年九月,我到临县的黄北坪小学去支教,从捐赠而来的图书中看到《荷花淀》这本书,出于对孙犁老先生的热爱,我把它带回宿舍。翻看以后才知道这是老先生的散文集,那篇著名的小说并未收在其中。尽管有些失望,我仍然认真地阅读了这本书,其中一篇《木匠的女儿》让我动心,觉得这是小说素材,老先生把它写成散文实在太可惜了,因此就有了写小说的冲动。

我在一周之内写出一万多字算是开了头儿,却在第二周的时候再也找不到写作的感觉了。孙犁先生用散文记录的往事早已成了过眼烟云,我用小说的形式再写出来究竟有多大的意义呢?——我开始怀疑写作的意义,进而怀疑工作的意义,甚至怀疑人生的意义。有好几周的时间我都没有打开电脑,闲散的时间,我常去校外转坡。转坡是山里人的说法,指的是人们吃饱以后撑得难受,在山坡上毫无目的地溜达。这时我突然很想写一篇散文,题目就叫《孤独者在山中的漫步》。可是关于这篇文章,我一个字也没写,因为我发现自己不是在山中漫步,而是在丘陵中漫步,汹涌在心头的诗情画意的感觉因此而消失得无影无踪。何况沿途所见只有荆棘,这样的生命简直毫无意义,受此影响,我觉得深沟峡谷里高大的白杨树其实也毫无意义,更进一步,我觉得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村民,他们的生命也毫无意义。在丘陵中漫步,我体会到卑微者活在人间不过是在浪费时间。明白了这些以后,我很想从陡崖上跳下来把自己摔死。可是我终究没有那样做,我觉得临死之前总得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我想做什么呢?就是把开篇的小说写完,以此来思考生命的意义,这也正是写作的意义。凡夫俗子的人生虽然毫无意义,可一旦用文学的形式表达出来,他们就具有了永恒的意义。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写完了这部小说,我无意以此来宣扬人生的虚无,实际上,我更想通过写作来彰显生命存在的意义。我想说的是,这世界是大人物的舞台,大人物是世界的主角儿,他们制造了世界上的大事件,小人物即使经历了大事件,他们的人生仍然毫无意义。尽管如此,小人物仍要坚强地活下去,因为上帝创造世界乃是为了叫人活,而不是为了叫人死。做不了山上的青松,就做水边的芦苇,春风一吹,就热烈地生长,郁郁葱葱地度过属于自己的季节。青松和芦苇的尽头都是火与灰,都会被风吹散,能够传之久远的,也许只是写在纸上的那些文字。但文字是需要人读的,倘若无人阅读,便是皇皇巨著,又有何益?想到这些,我的心也只能沉沉地垂着,脸上再也泛不起笑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