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强强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文化点心铺“:写文人,读诗词,讲故事,这里只讲跟文学有关的事情;

诗人对杨花的评价(你是否对杨花有误解)(1)

每到春暮夏初,在中国很多地方都会看到一个非常美丽,但是却又让人很烦恼的自然现象,那就是在满城飘飞的“柳絮”。柳絮飘飞如白雪,轻盈美丽,但是却很容易让人过敏。因此人们对它是又爱又恨。可是,古人却对“柳絮”情有独钟。在古代的很多诗词歌赋中,“柳絮”的身影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只不过在这些文学作品里,它的芳名不叫“柳絮”,而叫“杨花”。例如:北周庾信《春赋》中“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唐韩愈《晚春》中的“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宋王安石《清平乐》中“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等等。在古人眼中,“杨花”是多情的,是送走春天的使者,是大自然美丽的馈赠。

可是,不知道何时,“杨花”却被人泼了污水,成了“水性杨花”,成为女子情感不专一,品行败坏的代名词。关于这一点,“杨花”着实冤枉。借助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来表情达意,这本是人类的特长。可是“杨花”何罪,平白无故背上这么一个骂名,真是叫人啼笑皆非。在现代人眼中令人讨厌的杨花,在古人心中却是极美极美的。今天,我们就通过宋代词人蒋元龙的《好事近 初夏》来为“杨花”正正名。在这首词中,作者把“杨花”当成游子身份的象征,在作者眼里,“杨花”即不“水性”,也不可恶,而是一朵四处漂泊无依无靠的“游子花”。

诗人对杨花的评价(你是否对杨花有误解)(2)

好事近 蒋元龙(宋)

叶暗乳鸦啼,风定老红犹落。蝴蝶不随春去,入熏风池阁。

休歌金缕劝金卮,酒病煞如昨。帘卷日长人静,任杨花飘泊。

蒋元龙,宋朝词人,江苏镇江人,《全宋词》存词3首。这首词是写春末夏初时节的景色。词中所写的一切景色都与暮春夏初的时节相关,丝丝入扣。上片写暮春景色。下片写人的活动和心情。时节变化本是自然界现象,人却因此而产生一些情绪变化,或喜或悲或惆怅。不知道这是人类的幸运,亦或是自然的多情。

上阕首句“叶暗乳鸦啼,风定老红犹落”点明此时已是暮春时节。春树浓密,叶子也有浅绿变成了深绿;气温升高,鸟巢里的小鸦已经破壳而出,开始替啼叫了;风不再日日吹拂,或许也是显得慵懒了,春花开地已经很灿烂了,到这个时候已经不再像初春时那样鲜嫩了,似乎有些老了。于是,没有风吹拂,花瓣就飘泪了。

诗人对杨花的评价(你是否对杨花有误解)(3)

“暗”字即表明树叶此时颜色变深,故与初春相比就没有那么鲜亮,有些暗了;同时也暗含作者的心情似乎也有些低落,不是很愉悦。“老红”一词,把花当人一样来描写,人会老,花也会老。当花老是,不用风吹,花瓣就会自然飘落。作者看着因老去而飘落的花瓣,心情自然会有些感慨:时光催人老,花如此,人更如此。残花无风自落,一片绿肥红稀的景色。

第二句“蝴蝶不随春去,入熏风池阁”,春天要走了,蝴蝶却没有随春天而去,似乎是知道我此时心情不佳,于是随着一阵南风翩翩飞进亭台楼阁。这一句里,多情的其实是作者,蝴蝶生性喜暖不喜湿冷,哪里温暖就会飞去哪里。可是在作者眼中,好像蝴蝶知道他在为春的逝去而低落,于是就随南风飞入楼阁来安慰他。人真是多情!“熏”极言初夏时节,阳光充足,微风吹来,自然就会让人感觉热热的,有些“熏”了。

下片紧接着上片的“入熏凤池阁”,由景自然过渡到人的活动。“休歌金缕劝金卮,酒病煞如昨”蝴蝶乱飞不避人,这真是一个“困人天气日初长”的日子,春天逝去,本就叫人伤感,所以就不要再唱什么《金缕衣》了,没得徒增伤怀。还是多喝一杯酒吧。客人在主人的殷切劝酒中,喝得醉醺醺的,昏沉沉的,于是也懒得理睬主人的劝酒,年光就在静悄悄中溜走了。《金缕衣》本是一首叫人珍惜时光的歌,可是这里作者却说“休歌”,足见赏春之情深。本就伤怀,此时怎能再听此曲了?

诗人对杨花的评价(你是否对杨花有误解)(4)

末句,“帘卷日长人静,任杨花飘泊”一反常态,没有把帘子放下来,以免看到春天逝去而伤怀。此时,作者无处诉说忧愁,于是就把帘子高高卷起来,看着园子中的暮春景色。此时,天气变长了,人懒懒的,又喝了酒,便不想说话,安静地呆望着。四处飘飞的杨花飞进帘幕,让作者不由越发惆怅了。杨花四处飘飞,似乎是为了送走春天,而且和四处漂泊的游子一样,无处安身。

“杨花”本无心,只是人太多情!杨花诗漂泊无依的游子的象征,是人世间聚散匆匆的见证。总观整首词有远景移到近景,再写到人,然后由人及景,人景合一,表现游子身处异乡四处漂泊的感慨,含蓄而委婉。在作者的眼中,杨花从飞离枝头的那一刻起,就有了自由,但是却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杨花不仅是送走春天的使者,还是游子身份的象征,是一朵属于游子的“花”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