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读书有用吗?在你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来看看一段数据:

少年不知读书好老来方知读书迟(百无一用是书生)(1)

在2021年大学生毕业的人数909万,估计在2022年会到1076万。某就业平台公布的大学生就业率只有34%。当然2021年处于疫情状态,就业难,很正常,这个数据也不会那么100%准确。但是,大学生的毕业就失业,在疫情没有发生前,就已经是一个社会的问题了,这不得不让人思考一个问题:教育是什么,读大学又是为了什么,读书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01

记得在看《铁齿铜牙纪晓岚》的时候,纪晓岚就笑着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呀。用在今天的就业情况,还真有点应景。如果你心情不错,去查查纪晓岚这句话的原文出处,你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少年不知读书好老来方知读书迟(百无一用是书生)(2)

这句诗文,是出自清代黄景仁的《杂感》。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为“毗陵七子”之一。

从近代的分析来看,文学史家们讨论他的诗,多认为其诗的内容窄,多为个人穷愁为主。

黄景仁在当时也遇见了类似‘就业’不得志的问题。换句话说:

书生会遇见的毛病,不是现代才有的,古代就有了。他当年也是觉得自己读了很多书,但是在面对现实的时候,就体会到了,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还是过不好一生

这还只是读书无用的一种表现,还算比较温和,只是没工作,自己辛苦点。我们再来看看,一个极端点的例子。

纸上谈兵,大家都听到烂的故事,出自《史记》,文中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

少年不知读书好老来方知读书迟(百无一用是书生)(3)

赵括,赵国将领,年轻之时学习兵法,谈论用兵之事,与其父亲辩论,其父不能驳倒他,其父认为他只是空有口头功夫,没有实战功夫,并不认可其军事才能,但是赵括却认为其有军事才能,天下没有能战胜他之人。赵父曾与赵母所言:打仗乃是性命相搏之事,赵括不明其中缘由,太过自以为是,把战争说得太过容易,他以后不可带兵,不然赵国必灭国。

赵括亲自带兵出战之时,其母曾力劝赵王,不可让赵括出战,不然赵国危难。赵王问缘由,赵括母亲说道:其父赵奢与他不同,其父带兵之时,刚为大将,亲自捧着食物送给部下,不下几十次,朋友众多;大王赏赐,赵父不敢独自享用,全部送给军中将士与士大夫,从赵父任命那天起,不再过问家中之事。赵括不然,他与其父相反,刚被任命,面朝东接受朝拜,军中将士无有敢抬头看他的,受到的赏赐,他全部藏于家中,但凡看到田地,全部买下。大王万不可让赵括带兵出战,不然赵国危难不可避免。

可惜,赵王不听劝,后面可怕的事情果然发生:赵括抗秦,他被秦军射死,40万大军全被活埋。

赵括之父,早在与其子聊天的时候,就发现他儿子就是一个书呆子,完全不根据实际情况来看兵书,也不知道体恤将领,更不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的道理

这些反面的例子,好像全都在说明一个道理:百无一用是书生。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如果真的是这样,为什么古言之中会强调:书到用时方恨少

02

在《增广贤文》里面有这样两句话: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儿童启蒙书目。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增广贤文》集结中国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

这部文章很显然是比黄景仁写的诗篇要早,不知道他读过这篇文章没,特别是这句话:‘事非经过不知难’。黄景仁确实道出了读书人的辛苦,这是他经历的事,但是读书人又不止他一个,难的也不是他一个,这样的事,在他当时有,在他前面有,就算是现代还是有。他好像写出了读书无用,但是却没有问出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读书的本质是什么呢?这个问题的线索,我们可以从陆游的诗篇里面寻到: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如果书生看了书,不能去用,不能改变自己,不能改变自己的环境,这真的能怪到书上面吗?这让我想到一个小故事:

有人买了一本专门介绍减肥的书回家去看,看完了之后,他按照书里的方法去锻炼了一段时间,感觉效果不明显,就把书放回了书桌。他又过上了以前混乱的生活。有人问他,减肥效果如何。他骂道,那书根本没用,减肥好难。

书,是用来记录下前人的发现,前人的一些经验的,我们看了之后,需要去用,用的时候,会发现书中错误的地方,也会发现书中正确的地方,遇见了错误的地方,就需要删除,完善,然后整理出新的书。遇见好的地方,当然是继续发扬。归根结底来看,书的一个功能就是让人用的,用来改变自己的。故而古代哲人喜欢说:修身

如果只是看了书,不去改变下,然后觉得读书无用,书会对着你呐喊:我不背这个锅。

03

现在结合所有的话,来看,那就是:百无一用是书生,如果这个书生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去践行,那么确实读书是无用的,当这个书生去践行书中道理,成长自己,改变自己,他会发现: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写到这,就用一个华为的故事,来说明读书可以给你带来什么。

话说有一天,华为在国际科技论坛上找到一篇俄罗斯数学家发表的论文,任正非看过之后,觉得这名数学家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下了死命令,开出200万美元年薪,要求人事部门“必须让他来华为”。可是,这名年轻的俄罗斯数学家觉得中国太远,不愿意加入华为。于是任正非为了把他招致麾下,任正非直接决定在俄罗斯建立华为研究中心,让他可以就近上班,竭尽全力满足他的要求。

所以,我想给出自己的答案,读书还是有用的。不知道你的答案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