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界有几句俗话,和三这个数字离不开关系,譬如:相声有三大起源地:北京天桥、天津劝业场、南京夫子庙;相声有三大家族:常家、侯家、马家;曾经相声界的三大翘楚:北侯南张中少林。

这倒是和各地的八景一般,为了凑齐用尽各种手段。但无论是济南也好、南京也罢,相声的繁荣水平远不能和京津两地相比,多半是为了凑个数强行拉进来的。

不必反驳,西安相声的发展水平可比前者繁荣的多。相声就是北京、天津的产物,并且在这两地得到了繁荣壮大,也因为地域的因素产生了许多矛盾。

相声前辈对郭德纲的评价(浅谈京津相声界的矛盾)(1)

要说从天津走出来的几位相声演员,离不开这一矛盾,也正因为这一个矛盾,造成了相声群体的分化。

首先是两地相声的不同风格:天津的相声特色是什么,描摹小人物的日常生活,有点混不吝的感觉。何为混不吝,有胡搅蛮缠的意思,像是普信男、普信女一般,马志明的相声《纠纷》为代表。

用两个普通的小人物铺展故事情节,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天津的相声就是讲述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小人物,或者说是胡搅蛮缠的小人物、盲目自大的小人物、自己为是的小人物。

相声前辈对郭德纲的评价(浅谈京津相声界的矛盾)(2)

一段相声就是一部小说,里面有故事情节、有人物冲突、有设定的环境,这是最高端的相声技巧,也是相声本来的面目。

艺术来源于生活,相声的创作自然离不开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其说相声的作品经典独到,倒不如说是演员发现问题的眼光犀利。

段子中描摹的是混不吝的人物,自然而然的也会受到这类人物的影响,从而内化为自己的品格。演员的素质总结起来就成为了六个字:嫉人有,笑人无。

相声前辈对郭德纲的评价(浅谈京津相声界的矛盾)(3)

天津这些年出不了知名的好演员,就受到这种因素的影响。演员自身成立了太多的小团体,见腕就晕,见角就捧,互相吹捧,互相站台。

相声团体不团结,底层人物的思想充斥其间,蹭吃蹭喝成了这个行业的主流,每次收徒,台下的相声演员做得满满得,像是这顿饭不吃就吃了多大亏一样。

不互相帮助,还撤梯子、说坏话,甚至做出一些损人不利己的事。只要和自己相关,八百里半径内,骑自行车也要给你坏事;听说师弟要做主任职务,一个电话打给负责人,坏事!

相声前辈对郭德纲的评价(浅谈京津相声界的矛盾)(4)

北京是帝都,相声自然也受到这种气魄的影响,描述的都是大气度,表演的都是大场面,很少有小人物的出现,也就少了相声的内涵和吸引力。

其中可为代表的像是侯宝林《关公战秦琼》、《戏剧与方言》;马季的《五官争功》;姜昆的《虎口遐想》、《楼道曲》等等,很少有对底层人物的描摹,某些歌颂相声排除在外。

北京相声强调新,意在适应新社会的教化需要;天津相声注重旧,在老瓶里装上新酒,意在曲艺门类的继承。

相声前辈对郭德纲的评价(浅谈京津相声界的矛盾)(5)

这样一来,就产生了诸多矛盾,北京相声演员因为诸多条件的便利,容易成名,但水平不见得有多高;天津相声演员有能力,但曝光度不够,有些人一辈子只能埋在小剧场。

怎么办,去北京发展呗,但没门路没关系能发展得起来吗?北京相声界极度排外,加上天津同行互相拆台,撞得头破血流回到家乡,引来的是无尽的嘲笑;有些成就荣归故里,得到的也是刻薄的话语。

外地演员调入北京极难,所有的关口都被把持得死死地,为了宽限的时候,是侯耀文铁路文工团招兵买马的那几年。

相声前辈对郭德纲的评价(浅谈京津相声界的矛盾)(6)

王平,东北的优秀相声演员,一辈子都没调进北京去;师胜杰也因为诸多原因,丢掉了进北京的机会,葬礼上没几个相声同行到场;田连元被邀请去北方曲校教学,住在后面的教学宿舍,大冬天暖气都不给开。

相声圈的人性如何,相信大家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天津演员进京,都不用北京的演员阻挡,自己内部就四分五裂,“你去我不去,你好我不好,我不好都别想好”。

高英培、范振钰二位算是奇迹,能冲出来加入全总,这还得感谢《钓鱼》打下的功底,高老死后都要埋在北京,不回家乡。

相声前辈对郭德纲的评价(浅谈京津相声界的矛盾)(7)

真正从天津相声界走出去的只有两个,一个是郭德纲,一个是汪洋。两人的成名方式和奋斗路径不同,相比之下,后者的成名之路更为困难(下面的内容不影响文章体验)。

郭德纲三次进京,最终在北京立足,拜到侯耀文门下,打拼出德云社这一片江山,成为相声界的灵魂人物,为相声的普及做了最大的贡献。

但郭德纲只能以“我想给你当狗,你不要我,结果我成了龙”来抒发感情,痛斥无人帮助的痛苦。

相声前辈对郭德纲的评价(浅谈京津相声界的矛盾)(8)

帮是情分,不帮是本分。没有背景,没有人脉,没有钱财,凭什么让人家帮你?自己打拼出来了,他们会下绊子;但你吃不起饭的时候,没人愿意理你。

相声演员汪洋的打拼之路更困难,在近些天的直播之中,汪洋表达了曾经受过的痛楚,被侯家赶出门、被马家登报声明,一时间成为了整个相声界的敌人。

从此,他对这个行业彻底失望,转而投入到电视剧和电视节目的制作之中,也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好汉识好汉,惺惺相惜,汪洋对郭德纲也不吝赞美之词,早已将之前的争议搁置。

相声前辈对郭德纲的评价(浅谈京津相声界的矛盾)(9)

这些天一些自媒体断章取义,片面地介绍汪洋直播的内容和话语,带着有色眼镜引导大众舆论、恶意渲染争议,其心可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