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秀成为地图学家的原因(胸有丘壑化乾坤)(1)

居者心怡,来者心悦, 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 洛阳满足你对幸福的一切想象。 古都洛阳,一眼千年,活力无限

裴秀在太学当地理老师,太学是魏晋时的全国最高学府,地位甚至高于现在的清北。那天他讲到月球上的情况时说:“月球大得很,在上面几百万人也住得下。”太学里的学生都是人精,也是杠精,有故意给老师难堪的天分。一个学生忽然大笑起来。裴秀奇怪地问:“你笑什么?”那个学生就反问道:“老师,您就没想到,当月亮变成月牙的时候,住在上面的人该多么拥挤啊。”

裴秀懵了,这个问题他还真的没有标准答案。于是就到太学图书馆查科学大百科,上网查百度,结果还是没有一点进展。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他,直到他三年后发明了比例尺,然后发明了地图,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便迎刃而解。把人的比例缩小不就行了嘛!

中国有着广阔无垠的大好河山,从古至今,拥有着无数像“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这样歌颂河山的诗句。那时由于交通不发达,很少有人能够真正的领略到中国大好的河山。到了现代,由于科技的发展,一日看尽长安花已经并不是那个遥不可及的梦想,甚至你白天还在国内,晚上就能够到达国外。但你有没有发现,我们之所以能够去往世界各地,其实都离不开一样东西,这样东西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可能人们根本不清楚它的重要性,但实际上如果没有这样东西,我们可能寸步难行,而这个东西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地图。

我们不可能什么都知道,对于一个陌生的环境来讲,我们也根本不了解,不熟悉,正是由于地图的出现,才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而实际上地图在我们国家古代就已经出现过,同时也诞生了一个疑问,现代绘制地图有各种高科技的手段,那么古代人们没有如此高的科技,他们究竟是怎么做到如此精确的绘制地图呢?说到这一点,我们千万不要低估了古人的智慧,古代地图绘制的如此精准,都是因为一个天才所提出的方案。

由于科技的发展,我们现在对于地理信息的获取方式有很多种,也非常的轻松,这样也大大方便了我们绘制地图,可同样一件事,放在古代却非常难办。到现在我们由于有科技的加持,就像开启了上帝视角一样,从天空俯瞰地面,可是古代却没有科技,那古代的地图究竟是怎么绘制出来,而且绘制的如此准确的呢?这一切其实都离不开一个人,就是那个太学地理老师裴秀。

西晋名士裴秀出身于贵族世家,家族的做官基因好到爆棚。裴氏家族在历史上曾先后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0人。再小一点的官,如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2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此外,裴氏家族封爵者公89人,侯33人,伯11人,子18人,男13人;与皇室联姻者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驸马21人,公主20人,所谓“将相接武、公侯一门”。这一串数字你是不是看花了眼,你可以一目十行越过,只要明白,这个裴姓家族很恶(洛阳方言:厉害,牛笔的意思)就行了。

如同为数众多的名士一样,裴秀从小就是神童一枚。他的叔叔是当世名流,家里经常高朋满座。不少客人在拜访其叔叔后,还特意拐到裴秀小朋友的家里,去见见这位神童。

这个任性少年,一生放纵不羁爱自由。后来与贾充、荀顗作为司马氏的三驾马车活跃,干过最刷存在感的事儿是曹髦死后提议迎立曹奂。裴秀少年时是个键盘侠,喜欢对时事发表意见,而他另辟蹊径的言论也确实有可取之处。

后来对机械设计一窍不通的裴秀去喷马钧设计的投石车,马钧不善辩论,就没怎么搭理他。这家伙比较目中无人,喜欢发表意见,是个自负的喷子。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丫智商高。

裴秀对马钧的投石车嗤之以鼻,嘲笑这项发明没有实用价值,并与马钧展开一场题为“发石车的存在合理与否”的辩论赛。马钧说话结巴,口才远不及裴秀,被他驳得哑口无言,后来就不说话了。裴秀赢得了辩论赛的胜利,相当得意,唧唧歪歪讲个没完。其实,裴秀对机械原理并无了解,他取胜只是仗着牙尖嘴利罢了。一些人对于裴秀的得理不让人颇有微词,某文学家就批评裴秀:“你的嘴能说,老马的手会做,各有所长罢了。”

裴秀不仅口吐莲花,还是一个十足的投机分子。曹魏末年,司马昭执政后,倾向于立二儿子为接班人。大儿子司马炎急了,他自认天生异相,“发委地,手过膝”,就向裴秀请教:“先生您觉得从外表上能看出人的贵贱吗?”裴秀不明白他的目的,就说:“也许吧。”司马炎就把自己的拖地长发与如猿长臂秀给裴秀看,以示自己不是常人。要知道双手过膝可是贵人的标准配置,譬如刘备就是这样的体征。裴秀一看,学着周董来了一句:哎哟,不错哦,贵极了!就此成为他的铁杆粉丝。

不久,司马昭就接班人人选向大臣们征求意见,裴秀说:“司马炎同学声望极高,又是龙态凤姿,一身帝王相,太子之位非他莫属!”司马昭一听,说的也有道理,就采纳了他的建议。司马炎建立西晋后,对裴秀投桃报李,就任命他做了国务院总理。

  官是做的够大,对于裴秀来说,最大的成就却不在此,做官不过是副业,绘制地图才是他的主业。裴秀担任国务院总理时,除负责朝廷政务外,还主管全国的户籍、土地、田亩赋税和地图等事。因职务关系,裴秀有机会接触到很多地理和地图知识,由此开始了他地图学家的兼职身份,此身份在后世的知名度远远超过了他的官员身份。

  当时,朝廷所用的地图巨大,动不动就是由几十匹丝绢制成,不仅查阅不便,而且不够精确。有人绘制了一幅《旧天下大图》,足足用了80匹绢。裴秀采用大约为1:180万的比例尺,把那幅巨图缩小成一丈左右的《地形方丈图》,并且把名山大川、河流湖泊、城镇乡村等标注得一清二楚。

后来,又历经三年,绘制出了当时世界最完备的地图——《禹贡地域图》终于问世。这份地图并非只是一张,而是十八份地图的合集。裴秀在《禹贡地域图》的序言中写道:“古之九州,及今之十六州,郡国县邑,疆界乡陬,及古国盟会旧名,水路径路,为地图十八篇。”

这十八篇地图今已失传,按其序言所载,很可能就是晋朝的十六个州的行政图和吴、蜀两国的地图;但也有人认为是包括晋代在内的中华历代疆域图。你以为裴秀在中国地图学上能享有崇高声誉,是因为《禹贡地域图》吗?其实并不是。真正奠定他地位的,是他绘制这套图的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说《禹贡地域图》是“鱼”,那制图六体便是“渔”了。“制图六体”的概念,来自于裴秀为《禹贡地域图》所写的序言之中,其含义就是指绘制地图所需要遵循的六大准则。

其一为分率,即比例尺;其二为准望,即方位;其三为道里,即路程;其四为高下,即相对高度;其五为方邪,即地势起伏;其六为迂直,即河流、道路的曲直。

制图六体的提出,标志着中国拥有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完备的制图理论。实际上,与现代地图学的主要考虑因素相比,它只少了经纬线和地球投影。也正因为这一点,在明末从西方传入更先进的绘图法之前,制图六体一直是中国上千年来最重要的地图绘制标准。后世如唐朝贾耽的《海内华夷图》,就是采用制图六体的标准。

《禹贡地域图》的完成时间在泰始四年至七年,完成这项工作后不久,裴秀就去世了。死因倒不是常见的急病而亡,而是更具魏晋气息一些。

人生已经很完美的裴秀,想的还很多,他想长寿。于是就吃了寒食散,寒食散,又名五石散。据传是汉朝炼长生不死药时,偶然得之。因为服用后会使人神明开朗,精神大振,甚至狂癫,和现在的毒品有异曲同工之妙。到了魏晋时期逐渐被当时附庸风雅的学人士子所滥用,成了一时风尚。但寒食散副作用极大,服用者一不小心便会中毒身亡。在唐代孙思邈指出寒食散的危害以前,因寒食散而死的人不可计数,而裴秀亦是其中之一。

泰始七年,裴秀嗑了一大包五石散后喝冷酒,把自己high死了,其时年仅四十八岁。

正是因为有了裴秀的出现,这让我们古代的测绘技术要比西方先进,不过在历史的发展长河当中,西方诞生出了更发达的科技,这让我们国家的测绘技术慢慢的落后,同时我们国家对航空航天这一领域起步比较晚。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我们国家的地图测绘都是受制于人。不过随着我们国家科学的发展,测绘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到了现在,曾经受制于人的局面已经过去,我们国家发射了24颗卫星来组成了卫星网络,同时我们也有了属于自己的北斗系统,之前受制于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北斗系统也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他也是很多路痴的福音,由于科技发展的便利,很多人他是不记路线的,毕竟只要手机有网络,你就能够走在任何一个地方,不怕迷路。而这一切的前提,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因为我们有着属于自己的卫星定位系统。 

鉴于裴秀在地图学方面的成就,人们称他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将他与古希腊那位提出“地心说”的大神托勒密相提并论。即便在现代,国内仍将地图制图最高荣誉奖命名为“优秀地图作品裴秀奖”。当年那些与他齐名的名士,很多都倒在瞬息万变的官场上,只有他凭借这门副业,稳稳地立在了历史的舞台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