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消防水池基坑设计挖深4.8m,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要求采用反铲挖掘机进行大开挖,开挖边坡为1:0.75。其余工程部分的基坑挖深1.5,沟槽开挖。土方在场区内倒运,无需外运。

1 施工准备

1.1 根据总体的施工进度,组织工人队伍按计划如期进场。

1.2 测量放线及测量桩点的保护

1.2.1 在基坑开挖之前,场内所有的红线桩及建筑物的定位桩,全部经规划部门测量核准。

1.2.2 在场边道路及场内的临时设施上做好定位标记,以备观测。

1.2.3 在基坑开挖前,根据施工图纸、建筑轴线位置放出土方开挖边线。

1.2.4 所有的测量桩、红线点一经核实后,项目部就落实专人对其进行定期检查复核,以确保红线点的准确性。

1.2.5 对现场放线进行验收。

1.2.6 组织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技术交底,各部门制定工作计划和作业细则,保证开工前所有准备工作一切准备就绪。

2 现场机械、设备准备

2.1 现场机械材料准备

序号

机械或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数量

备注

1

挖掘机

PC80

1台

2

运输车

10m³

3台

3

铁锹

手使

10把

4

手推车

双轮坡形

3台

注: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情况进行调整

2.2 现场测量仪器准备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

数量

用途

1

水准仪

DZS3-1

2台

高程控制

2

经纬仪

DJD2-C

1台

测角度、测方向线

3

钢卷尺

50M

2把

量距

4

塔尺

5M

2把

高程控制

5

盒尺

5m

3把

量距

3 现场生产准备

3.1 施工作业前准备

3.1.1 土方开挖前,应摸清地下管线等障碍物,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上、地下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

3.1.2 场地表面要清理平整,做好排水坡度,在施工区域内,要挖临时性排水沟。

3.1.3 在施工现场内已修筑供汽车行走的临时道路,路面土层铺填筑适当厚度的碎石保证土方运输路线畅通。

3.1.4 组织施工人员及施工机械进场

3.1.5 疫情防控期间,做好现场施工人员测温及消毒准备

3.2 夜间施工照明的准备

3.2.1 所有用电均可以从现场配备的配电箱内接引,通过手提移动配电箱引至土方开挖区域,但施工用电必须由值班电工专门负责,禁止操作工人随意更改、移动。

3.2.2 整个施工现场的夜间照明通过1个5KW大灯具提供照明。

3.2.3 现场大门口,边坡位置均视情况放置一定数量的照明灯及散光灯和警戒灯

4 施工流程及施工工艺 

4.1 开挖顺序

消防水池为第一批次施工,其余部分为第二批次施工(由南向北)。

4.1.1 开挖方向

由南向北依次进行开挖。

4.2 施工流程:

放线→验线→机械开挖→人工清槽、开挖排水沟→承台基础梁放线→验收

4.3 施工工艺

4.3.1 放线:开挖前先对开挖基槽进行定位放线,然后放出放坡线,项目部自检合格后,经监理建设单位验收合格,然后进行开挖。

4.3.2 机械开挖:故先开挖至深度较浅的基础,然后进行人工清槽,机械开挖至距设计标高300mm以上,然后进行人工清槽防止对原状土层造成破坏,基槽放坡底边线距承台600mm处。

土方回填施工方案范本(土方开挖施工方案)(1)

4.3.3 消防水池为第一步开挖。

4.3.4 人工清槽:机械开挖,不能直接开挖至底标高处,为避免破坏原状土层,需预留300mm土层,使用人工进行清槽,清槽时应按照承台及基础轮廓进行清理。

4.3.5 基础放线:人工清槽完后,对承台及基础梁进行定位放线。检查是否有偏差,及桩是否在承台内。

4.3.6 验收:清槽完成,及放线完成后,由项目部进行验收,待验收合格,报监理甲方进行验收。

5 质量要求

5.1 放线质量要求

项目

允许偏差

所有高程传递

±1.0mm

所有定位轴线偏移

±1.0mm

5.2 基础开挖质量要求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表面标高

0,-50

用水准仪检查

2

长度、宽度

-0

用经纬仪、拉线或尺量检查

3

边坡陡度

不允许

观察或用坡度尺检查

6 基坑修帮和清底,在距槽底实际标高30cm槽帮处,抄出水平线,钉上小木撅,然后用人工将暂留土层挖走。同时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用小线或铅丝),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以此修整槽边,最后清理槽底的土方。槽底修理铲平后进行质量检查验收。

土方回填施工方案范本(土方开挖施工方案)(2)

7 质量保证措施

7.1 土方分项工程的质量预控目标:一次验收合格。

7.2 质量管理保证措施:

7.2.1 加强施工队伍的管理,确保操作质量。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7.2.1.1 施工队伍进场严格执行入场教育制度,由安质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对他们分别进行安全管理制度教育、质量意识教育和操作技能的教育。

7.2.1.2 加强岗位培训。对车辆、挖掘机司机进行岗位技术训练,必须持证上岗。

7.2.1.3 质检员与测量员要随施工,随检查,随指导,随观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防止超挖。

7.2.2 测量质量保证措施:

7.2.2.1 所有测量活动及各项技术均按照《工程测量规范》进行。

7.2.2.2 测量人员全部持证上岗。

7.2.2.3 进场的测量仪器、设备必须检验合格且在有效期内,标识保存完好。

7.2.2.4 由业主提供的施工图、测量桩点,必须经过校算校测合格,办理交接手续后才能作为测量依据。

7.2.2.5 加强现场内的测量桩点的保护,所有桩点均明确标识,防止错用。

7.2.3 开挖质量保证措施:

7.2.3.1 开挖土方随挖随清运,避免坡顶堆载。

7.2.3.2 若基底超挖或发现基底土质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及时向甲方报告,并上报处理方案,在取得勘察、设计单位的同意后方可继续施工。

7.2.3.3 机械开挖时注意对桩头的保护,挖至桩顶标高时,桩头周围300mm范围内采取人工辅助开挖,避免超挖、错挖。

7.2.3.4 挖掘机司机要按照测量人员所放灰线开挖。测量人员保证随挖随测,开挖后尽量减少对地基土的扰动。随时注意土质和地下水位情况,避免施工机械下沉。

7.2.3.5 挖土作业按确定的程序开挖,同时测量员随挖随进行监测,不得超深。挖土时要注意安全,注意保护工程桩。

7.2.3.6 基坑开挖时设专人注意边坡稳定性,同时控制坡顶堆载3m以内不准堆土。

8 土方回填

8.1 工艺流程

土方回填施工方案范本(土方开挖施工方案)(3)

8.2 施工方法

8.2.1 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设计要求填方土料种类、密实度要求,合理确定填方土料含水率控制范围、虚铺厚度和压实遍数。

8.2.2 填土前应将基坑底或地坪上的垃圾等杂物清理干净;肥槽回填前,必须清理到基坑底面标高,将回落的松散垃圾、砂浆、石子等杂物清除干净。

8.2.3 检验回填土的质量有无杂物,粒径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回填土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的范围内;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和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回填土的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润湿等措施。

8.2.4 回填土应分层回填,每层铺土厚度应根据土质、密实度要求和机具性能确定。每层回填后,随之耙平。

8.2.5 回填土每层至少夯打三遍。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纵横交叉。并且严禁采用水浇湿土下沉的所谓“水夯”法。

8.2.6 基坑回填应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以免把墙挤歪。

8.2.7 回填土每层填土夯实后,应按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并检测其干密度值;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

8.2.8 修整找平:填土全部完成后,应进行表面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程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夯实。

8.3 质量标准与要求

8.3.1 主控项目

8.3.1.1 基底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8.3.1.2 回填的土料,必须符合设计或施工规范的规定。

8.3.1.3 回填土必须按规定分层夯实。取样测定夯实后土的干密度值,其合格率不应小于90%,不合格的干土质量密度的最低值与设计值的差,不应大于0.08g/cm3,且不应集中,压实系数大于95%,环刀取样的方法及数量应符合规定。

8.3.2 允许偏差见下表所示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 验 方 法

1

顶面标高

0,-50

用水准仪或拉线尺量检查

2

表面平整度

20

用2米靠尺和楔形尺量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