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团队、一个企业、一片热土的故事……

文:王爽 李明实

来源:摘编自中外管理出品《从一棵树,到一片森林——和利时交通业务成长启示录》

“你难以想象切开空气向前奔跑的感觉是怎样的。”

这是英国女演员弗朗丝·金伯尔,1830年第一次乘坐火车时的感慨。但那时火车的时速还不到20公里。

1978年,小平访日乘坐时速210公里的新干线高铁时,曾感慨:就是快哦!我们现在很需要跑。

而今,中国最快的高铁时速,已达到350公里!如今,中国高铁,是全球投入运营时速最快,运营里程最长、运行环境最复杂的高铁,同时也是全球最安全的高铁。

是的,安全。高铁跑得快,和安全地跑得快,绝对是两回事。所有的快,所有的跑,都要基于稳定和安全。但,这绝非易事。

当列车时速达到350公里,也就意味着每1秒钟,列车就会向前飞驰出90多米。而人眼的有效目视距离,不超过600米,路旁的信号标示转瞬即逝。不难想象,司机单靠自己根本来不及准确辨认,也无法及时应对线路上的突发情况。于是问题就来了:既然如此不易掌控,但风驰电掣的高铁早就跑遍中国大江南北,甚至高寒高原,每年数以亿计的国人搭乘高铁纵横华夏,在这样高的速度下,中国高铁为什么能安全行驶?

秘密在于我们拥有全球先进的高铁列车控制系统(简称列控系统)。

众所周知,开飞机最难的不在飞起来,而是降落。同样,制约火车速度的难点不在能不能跑更快,而是能不能安全停下。高速列车实现“遇危即停”的关键,正是这个“列控系统”。它被称作“高铁的大脑”,是一个无形的指挥家。正是它,让全国铁路线路图上的5000多列高铁列车,每一天都井然有序地飞奔着。可以说,每位高铁乘客的安全,都在不知不觉中,与它息息相关。

那么,这位看不见、摸不着的“指挥家”,到底是怎样指挥高速列车的?

高铁运行是如何安排的(但你知道高铁到底是怎么)(1)

在以前没有电子化系统支撑下,传统火车的行驶,只能靠司机用肉眼观察铁路旁的信号灯,来判断列车是否应该继续前进。因此,车人相撞、车车相撞,风险时刻存在。而到了高铁时代,列车控制系统创造性地将列车安全运营的元素,从分散的、人工的状态,集中到了中心、车站和列车内,并通过信息化和电子化的方式,将其整合、连接,从而实现了高效、准确的判断和决策。通过列车控制系统,司机可以随时轻松地掌握火车以及沿线的实时信息,完成列车的间隔控制和速度控制,避免了高速列车在运营中发生相撞、追尾等事故的风险。

听着还是云里雾里?具体点说,高铁到底是怎么做到不会追尾的呢?

所有高铁的行驶计划都由调度中心统一安排,当调度中心制定好行车计划后,通过数据传输网络,把计划送到地面设备,由地面设备形成针对每列车的包含速度、距离信息的“许可”。再由地面设备把相关信息和指令发送到对应的每一列高铁上的列控系统车载设备。

而后,车载设备根据地面设备提供的可以安全运行的距离、线路数据,结合列车自身的制动性能,实时计算出列车安全运行的最高速度曲线。

然后,司机在这条安全速度曲线上限之下,主动加减速来控制实际列车运行速度。

在高铁行驶过程中,列控系统会连续不断地收集线路实时状态和运行条件。如果线路有异状,或者列车速度超过了安全红线,列车控制系统都会采用相应安全防护措施,自动输出制动,保证列车安全运行,万无一失。

不仅如此,有列车控制系统加持的高速列车,甚至能做到自动驾驶!

在自动驾驶的列车上,司机只要按一个启动按钮,就可以实现列车从车站自动发车、在站间自动运行、运行时间按计划自动调整、到达车站精确停车、停车后自动开门。在自动驾驶模式下,开高铁,甚至比开汽车更简单!

哇喔,厉害了!

这套高铁列控系统的核心供应商,并非来自海外,而是我们中国的——和利时科技集团旗下的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利时)。

其实,当你坐上一辆高铁列车,将大概率地被和利时集团所生产、设计的列车控制系统服务着。只是,你不会直接感受到它的存在。

截至2021年,和利时有2800多套列控车载系统应用于全国高铁网络各个型号的复兴号、和谐号动车组,占据列控车载系统半壁江山,还有1100多套列控地面设备应用于国内61条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等干线铁路。

从这个角度讲,和利时是名副其实的轨道交通领域里的核心企业之一。

自轨道交通业务成立以来,和利时历经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如今已成为中国干线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行业的龙头企业。

高铁运行是如何安排的(但你知道高铁到底是怎么)(2)

所有今日的白天鹅,一开始其实都像丑小鸭。

就在和利时刚刚进入信号行业时,高铁列控系统的核心技术,还被极少数海外跨国公司垄断。那么作为“一穷二白”的信号“新玩家”,和利时又是怎么实现从无到有进而打开局面的?

2005年,和利时以与日本公司合作为起点,通过国产化消化吸收、学习和创新,经过短短6年时间,就实现了技术从跟随到引领。

然而,和利时能在几年之内,在高铁控制系统上实现核心技术质的突破,迅速占领市场,最核心的秘诀是什么?用一个词总结就是:实践。

这就像中国人口多,所以中国的外科大夫临床经验就让全世界都艳羡一样。目前,中国的高铁运营规模已经占全世界总量的70%左右,在运行公里数、应用场景(从天南到海北,从湿热到高寒)丰富度上自然超过国外公司,解决的问题、积累的经验就更多了。所以时至今日,在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信号领域,和利时已属于“领跑者成员之一”。

作为一家并不具备先天优势的企业,在全球竞争对手林立的大环境下,在铁路信号这一具有垄断性特点的产业中,和利时是如何披荆斩棘,从而拥有一席之地的?

技术的背后,都是管理。

和利时看似“原始”的管理方式、激励方式,又在诠释和印证着怎样的管理哲学?在众多竞争对手中异军突起、后发制人,其核心竞争力和商业护城河又是什么?他们,如何在产业相对聚集、行业相对垄断的领域也找到了开疆破土的门道?

管理的背后,都是人。

和利时领导层是如何凭借其长远的战略眼光、果敢和执着的目标感,推动和利时在交通自动化领域发展壮大的?数位大学老师出身的高管,是如何做到用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独到的战略眼光和杀伐决断,通过温和而理性、稳健而骁勇的“政委式”领导风格,将永远比竞争对手“高出15分”的竞争策略和持续创新精神,在和利时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是一个团队、一个企业、一片热土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