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清,意味着从这一天开始清阳之气旺盛上升,冬季残留的浊气荡然无存,万物开始吐故纳新、生机盎然;明,意味着千花百草都已竞相绽发,大地春和景明。

现在的清明节,还融入了寒食节和上巳节的文化元素。寒食节是纪念春秋时晋文公的忠节臣子介子推。上巳节则是黄帝诞生的日子,农历三月初三,有祓禊沐浴的传统。由于寒食节和上巳节在日期上都与清明节极为相近,故而渐渐融合为一体。

清明节有两大传统主题:一是祭祀扫墓,礼敬祖先,慎终追远;二是踏青郊游、愉悦身心,亲近自然。故而历代诗人关于清明节的诗词,也都围绕着这两个主题。

01

清明日对酒

【宋代】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高翥一生布衣,历尽贫寒,却是南宋“江湖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这是他在清明节这一天饮酒时所发的感慨之作,诗意直白真实,也有嘲讽劝世的意味,是历代以清明为主题的诗作中较为著名的一首。

其中,“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一句,以祭祀时纸钱和泪水的幻化,喻意后人的物质供奉和情感追思,于前人毫无用处,都是应景而生的。“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喻意人生本是空幻一场,一旦归尘入土则万事皆休。“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则是提示人生本该及时行乐,九泉之下阴阳两隔,人间万事就再无瓜葛了。

关于清明节的诗词名句(清明节经典诗词赏析)(1)

02

寒食野望吟

(唐)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白居易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是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的传世名篇。他本人也有“诗魔”和“诗王”的美称。

该诗全景式地描写了清明寒食节祭祀扫墓的情形,犹如一幅写实画卷。旷野里古木参天,鸦鸣鹊噪,遍地的坟冢在凄风吹拂下的春草丛中时隐时现。尽管梨花白杨相互掩映、春和景明,但到处哭声四起、纸钱纷飞,诉说着生离死别之苦、人生无常之痛。只是故去的亲人已经永入苍茫、深埋九泉,再也听不到后人的哭声了,而活着的后人只能带着痛断肝肠的哀思,在萧萧的暮雨中踏上归途,在前人走过路上继续无常的人生……

关于清明节的诗词名句(清明节经典诗词赏析)(2)

03

寒食

(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 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 不独明朝为子推。

孟云卿,杜甫好友,做过小吏,也是一生贫寒的穷文人。

这一首小诗是描写他身在异乡过寒食节的䢛迫生活。尽管这一时节的江南已经春光大好,但他却因为贫无隔夜之粮而悲哀。他的寒食节不生烟火,并不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而是因为贫寒到经常揭不开锅。

关于清明节的诗词名句(清明节经典诗词赏析)(3)

04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黄庭坚,字鲁直,苏东坡至友,“苏门四学士”之一。生前与苏轼齐名,并称“苏黄”。北宋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之一。诗名卓著,一生宦海浮沉,最终在贬斥潦倒中客死他乡。

这是一首颇具哲理意味的清明诗。全诗每一联都充满强烈的对比意味,并通过对比来阐明人生哲理。

首联中,“佳节桃李笑”与“野田荒愁”对比,为接下来的阐明世事无常作准备。颔联“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工整的对仗中,暗含着对自然万物运化规律的深刻揭示。

该诗的重点在于后两联。有人拿着别人上坟的祭品回家给老婆炫耀,有人却宁可被烧死也不屑于出来做官、享受功名利禄。但是看着满眼荒草掩盖的黄土坟丘,又有谁能知道里面埋葬的人,生前的人品是贤愚不肖、贵贱好坏呢?

关于清明节的诗词名句(清明节经典诗词赏析)(4)

05

清明

(宋)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王禹偁,北宋进士,做过几任谏官,善作白体诗,由于直言讽谏而屡受贬谪,最终在被贬任上病死他乡。

这是一首清明小诗,表现了困顿中的古代文人仕子,尽管物质匮乏,但仍以诗书为精神食粮,不坠青云之志的高洁品质。无花无酒,生活别无他趣,清贫一如苦行僧。昨夜从邻家借来火种,大清早起来首先要做的就是先点亮用来读书的油灯。

关于清明节的诗词名句(清明节经典诗词赏析)(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