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5种野果在河南农村很常见(这种当地不起眼的)(1)

在象州县有一种野生果树,壮语叫“妈后”(maksigleuz),直接翻译成汉语就是“臭果”,这种果的学名叫做番石榴,现在它还有一个“洋气”的名字,叫芭乐果。然而,这种在当地不起眼的水果,在象州县人大代表邱燕红的带动种植下,如今成了“发财果”“致富果”。

这5种野果在河南农村很常见(这种当地不起眼的)(2)

11月2日,笔者来到邱燕红位于象州镇沐恩村的果园里,但见山岭上一棵棵还没有人高的番石榴果树上,挂满了包着白色“外衣”的番石榴。“我们这个果是从台湾引进的,台湾人把番石榴称为芭乐。”邱燕红一边摘下一个果一边介绍,这种果的肉是红的,切开后看起来就像一小片西瓜,所以被称为“西瓜芭乐”。

2017年,邱燕红在网上看到西瓜芭乐的介绍,于是专程赶到福建省漳州市的“西瓜芭乐”种植基地进行考察,回来后就试着引进果苗种了一些。没想到,这种果非常适合在象州种植,当年种下的芭乐果当年就挂果了。“第一年一亩收入2000元,今年一亩有望达到6000元,到了丰产期每亩收入可以达到1万元。”邱燕红给笔者算了一笔账,第一年果苗投入1000元/亩,人工和肥料需要2000元,地租1000元;第一年种下的芭乐果4个月后就开始挂果,当年一亩产果500斤,按照4元/斤的价格计算,收入还是比较可观的。

这5种野果在河南农村很常见(这种当地不起眼的)(3)

难得的是,芭乐果管理粗放不挑地。邱燕红介绍,她在沐恩村种植芭乐果的岭地是“石夹地”,石头多,养份少,但由于管理得当,照样果实累累。邱燕红还说,芭乐果还有一大优点,就是常温下可以保存一个月,非常方便运输,这也使得水果销售商对它青睐有加。

为保证果实品质,邱燕红的果园基本不放化肥,而是放花生麸、羊粪或牛粪等农家肥。由于她种的果实绿色无公害,所生产的果实基本被超市预订一空,这也使得她的果实销售价格高,一般可达4-6元/斤。去年最高的时候达到10元/斤,刚好那时象州举行展销会,邱燕红为了推广芭乐种植,把几百斤芭乐果全部拿到展销会上让游客品尝了。有人笑她傻,她却说为了让大家都来种芭乐果致富,少赚几千元算什么。

这5种野果在河南农村很常见(这种当地不起眼的)(4)

邱燕红以前是搞客运的,对水果种植一窍不通。自从种了芭乐果,她认真钻研种植技术,并很快从“门外女”变成种植能手。有的果农果树不结果,她去看后马上就发现是剪枝剪错地方的原因,经她纠正后很快就结果。去年冬天象州出现霜冻,果树受冻后,她及时采取截枝等措施,使得果树很快恢复挂果。而一些果农不听她劝,没有采取截枝措施,造成严重损失。现在很多果农都来向她取经,她都毫不保留地把种植技术传授给大家。

现在,邱燕红建立了芭乐果苗场,成立了合作社和“西瓜芭乐协会”。在她的带动下,象州有80多户村民种植了芭乐,总面积600多亩,其中还有10户贫困户加入了种植行列。她还组建了一个西瓜芭乐微信群,让大家在里面讨论种植技术,抱团发展。(文/来宾日报 龚坚 覃玲宇 图/网络综合)

这5种野果在河南农村很常见(这种当地不起眼的)(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