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文化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也是使中华民族与世界上所有民族区别开来的最突出的特色文化。

自从商,周甲骨文和金石文开始出现与玉有关的词汇后,在“以玉为美”的观念的影响下,人们开始用玉来形容所有美好的事物。

玉几乎可以被描述和隐喻一切美好的事物。

几千年来,与玉有关的单词,词汇,文字,诗句和成语已经积累了成千上万,为文学创作提供了特有的精美语言资料。

玉器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层面上的应用已经成为过去文学创作中文学学者的重要主题,线索和来源。

文学大师曹雪芹的《红楼梦》进一步把玉文化中的玉饰“通灵宝玉”作为“红楼梦”的主线。

“人玉一体”的故事情节在“人玉融合”的结构线索中得以展现。

玉文化的主题在中国五千年的文学史中,只有曹雪芹第一次将玉文化提升到了理性的高度,它贯穿了《红楼梦》的120回的始终。

玉文化概念在线条之间渗透了“红楼梦”的特征,突出了传统玉文化中的“玉美”,“玉神”,“玉宝”,“玉德”的概念。

深入谈谈对红楼梦的认识(用玉文化的理论解读红楼梦)(1)

1.“玉美”的概念

温润而且色彩艳丽的玉器,代表着中国人民心中所有美好,贤惠的事物,象征着温柔,纯洁和高贵。

在《红楼梦》中,许多由玉制成的词汇,单词,文字,诗词和成语都被用来形容和隐喻自然界中美丽的人物,事物和万物。

在作品中随处可见传统的玉文化“以玉为美”。用具象的手法来形容人物,例如描绘英莲的美丽,形容她出生时是“粉妆玉琢”(第一回)。

《警幻仙姑赋》中用“香培玉篆”和“冰清玉润”来比喻警幻仙姑喜欢雕刻精美的玉石,玉石像冰一样清澈,洁白如玉(第五回)。

红楼梦在这20首歌中,贾宝玉在《枉凝眉》中被形容为“无暇美玉”。

贾宝玉出生于贵族封建家庭,一直保持着那个社会最难能可贵的品质,没有邪恶的心。

纯真和无邪是令人惊讶的。在荣国府那样的黑暗和肮脏的环境中,它看起来像“通灵宝玉”一样洁白,透明和明亮。这是一种玉石般的形象,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世难容》将妙玉形容为“好似,无瑕的白玉遭泥陷”,类似于“官邸仕宦”中的千金小姐,就像被困在泥土中的一尘不染的白玉一样(第五回)。

描述北静王的“面如美玉,目似明星,好秀丽人物”(第十五回)。

在大观园的题诗中,林黛玉题写了“花媚玉堂人”,这是对贾元春的一个比喻,贾元春是皇宫白玉堂(皇妃所在的宫殿)里的一朵花,花香映照着她的美(第18回)。

贾兰题为七绝的“姽婳将军林四娘,玉为肌骨铁为肠”,描述了女将军林四娘的肌骨如玉,意志坚强如钢(第78回)。

描绘了林黛玉的“亭亭玉树临风立”,隐喻了林黛玉的美丽身材,像一朵直立在风中的白玉花树,给人一种不可抗拒的纯净之美,非常鲜明,非常深刻,非常独特的角色。

这个角色具有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和精神观念。这是结合了高贵的精神和真诚的感情的最令人印象深刻,艺术上最生动的女主角形象(第89回)。

上面的选择是用玉来描述作品中人物的外表面貌,品格素质,身心体魄,形状和气质的一个例子。

《红楼梦》中有许多以玉为美的隐喻例子。

深入谈谈对红楼梦的认识(用玉文化的理论解读红楼梦)(2)

用玉来做事物的隐喻,自然界中的一切无处不在。

例如,在贾雨村的《对月有怀诗》中,“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将美女的住所描述为玉人楼(第一回)。

护身符中将贾的府第描述为“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中国稀有贵重的国宝新疆和田白玉被用来建造大厅。金马被铸在门前。

显示贾府的奢华和富贵,官高爵显(第4回)。描述警幻仙子“雪照琼窗玉作宫”的住所。

这座宫殿装饰有美丽的玉石窗户,像冰雪一样照耀,描绘出该住宅的华丽,干净和光彩夺目的住宅(第5回)。描述美酒的描述是“玉液浓斟琥珀杯”,它用玉液作比喻美酒(第5回)。

溪流的描述为“青溪泻玉”,溪流如碧玉般清澈碧绿(第十七回)。

大观园题诗,贾探春的《文采风流》中的“珠玉自应传盛世”,用串珠玉赞美贾元春的诗句,描述了元春的诗文如同珠玉美文,会流传和延续盛世(第18回)。

贾宝玉的《秀玉初成实》以秀玉为美丽的绿色竹子的比喻,描述了刚长且结实的竹子(第十八回)。

林黛玉的《题帕诗》“抛珠滚玉只偷潸”,用珍珠和玉颗粒作为眼泪的隐喻,描述了眼泪像珠和玉一样静静地流淌(第34回)。

林黛玉的《蟹封嫩玉双双满》用嫩玉来形容螃蟹的嫩白肉,描述了一对丰满的嫩肉如白玉般(第38回)。

在第40回中,有一个“双瞻玉座引朝仪”,用玉座描述了皇帝的宝座,两排描述了殿下的一百位官员,瞻仰皇帝的宝座并听候传引朝见仪式。

香菱的《咏月诗》,“试看晴空护玉盘”,用玉板作为月球形状的比喻,描写仰望晴朗的夜空,圆圆的月亮像玉盘一样明亮(第48回)。

在第62回中,“满厅中红飞翠舞,玉动珠摇,真是十分热闹”。

用玉动珠摇描绘大厅里的活泼生动的场面是生动而传神的。

还有一种“敲断玉钗红烛冷”用玉钗比喻灯花,用玉发夹作为灯笼的隐喻。

暗示“金玉良缘”后,宝钗将落入独守洞房花烛的孤烛结局。

第七十六回湘云的“香新容玉桂”以月中玉桂树为隐喻,描绘了十五月圆盛开的桂花。

妙玉的“冰脂腻玉盆”以白玉为水盆的隐喻,描述了沉积在白色玉状水盆中的脂肪粉(第76回)。

贾宝玉的“吹敬芝荷红玉影”以红玉为比喻,象征着莲花般明亮有光泽的荷花,描绘了寒冷的秋风使七彩荷花枯萎(第79回)。

在上面,我从《红楼梦》中选择了许多玉器中所有美好事物的代表性例子。

深入谈谈对红楼梦的认识(用玉文化的理论解读红楼梦)(3)

2.“玉神”的概念

《红楼梦》始于女娲补天的描述,女娲用36,500块石头熔炼修补了天空,只剩下一个在青梗峰下。

受天地精华所养育,被雨露所滋养。灵性已通,由僧念咒,大展巫术,幻觉是“心灵宝石”,直接利用了中国古代玉文化。

人们认为玉器具有丰富的灵性,认为玉有着丰富灵性,是逢凶化吉的神物,是精灵的化身,能通灵变化,相信神主宰着一切的观点。

“通灵宝玉”背面刻有“驱邪崇”,“疗冤疫”,“知祸福”等字样,显然是基于古代玉文化的吉祥和辟邪,玉为神圣、祥瑞之物,佩玉可护身解困、扶危保平安、医病治毒、避邪消灾的习俗,作品中到处都有“玉神”的概念。

在第三回中,“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在第二回中,“此物之灵(通灵宝玉)不可亵读,悬于卧室上槛,不可使阴人冲犯,三十三日之后,包管身安病退。复旧如初。

第95回,黛玉说:“这块玉原是胎里带来的,非比寻常之物,来去自有关系。

深入谈谈对红楼梦的认识(用玉文化的理论解读红楼梦)(4)

贾母说:“头里仗着一块玉能除邪崇,如今此玉丢了,生恐邪气易侵,故我带他(宝玉)过来一块儿住着。”

第116回中惜春说:“那年失玉,还请妙玉请过仙,说是“青埂峰下倚古松,入我门来一笑逢”的话。”

第120回贾政叹了口气: “那宝玉生下来时衔了玉来,便也古怪,我早知不祥之兆,为的是老太太疼爱,所以养育至今,岂知宝玉是下凡历劫的,竟哄了老太太十九年,如今叫我才明白”。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将中国玉文化中“玉神”的概念:玉是天地的神圣物品,是神灵精神的体现,具有超自然的神力和风俗习惯,玉石可以避免邪恶并消除灾难,它们被巧妙地运用在故事情节和人物之间的对话中,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状态。

3.“玉宝”的概念

“玉宝”的概念是中国玉文化和古代思想中的一个独立而完整的内容。

它是佛教经文中对玉文化的归纳,介绍和利用。

贾府的“玉儿”和江南甄家的“玉儿”在《红楼梦》中都被称为“宝玉”,这是“以玉为宝”的概念。

从远古时代到现在,无论是官僚,贵族还是黎民百姓,他们都习惯将“心中宝贝”命名为“宝玉”。

贾宝玉是曹雪芹心目中的一颗真正无瑕的宝石。

玉对于他和他的一生都是一切。

深入谈谈对红楼梦的认识(用玉文化的理论解读红楼梦)(5)

因此,“通灵宝玉”无处不在。在第三回中,黛玉说:“玉是稀有之物,岂能人人拥有它”。

贾母抱抱宝玉道:“你生气,为什么要摔那命根子”(第三回)。

在第22回中,黛玉笑着说:“至贵者是‘宝’,至坚者是‘玉”。

在第27回中,红玉说:“原叫红玉的,因为重了宝二爷,如今只叫红儿了。”

凤姐说:“讨人嫌的很,得了玉的益似的,你也玉,我也玉。”

袭人在第94回中说:“谁不知道这玉是性命似的东西呢,谁敢捡了去呢”。

王夫人说:“最好仔细找出,否则会断了宝玉的命根子。”

在第117回中袭人听说到: “这断使不得的,那玉就是你的命。”

玉器是人们公认的好东西。它将玉的属性带入《红楼梦》。

它结合了玉与人性相融合,玉与人性合二为一。

把玉着力进行渲染和贯通,呈现和细致的描写是曹雪芹运用佛教理论对传统玉文化的创造性运用。

深入谈谈对红楼梦的认识(用玉文化的理论解读红楼梦)(6)

4.“玉德”的概念

数千年来,玉在中国人心目中一直是“德”的代名词。

孔子在《论语》中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德是良好行为的结果和作用,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

玉与君子的美德息息相关。

有德行的人是君子,有善行的人是好人,真正爱玉的人,都会用玉的品德约束自己的行为,所以才有以玉比德的说法。

几千年来,“君子比德于玉”一直是中国人修身养性的座右铭。

《红楼梦》主要以诗词,歌赋,祭文等形式表达“玉德”的概念,并通过每个人的口中赞扬玉的美德。

例如,在第37回探春的,“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宝钗的“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蔫得玉无痕”。宝玉的“捧心西子玉为魂”。黛玉的“碾冰为土玉为盆”。

第 78回贾宝玉“金玉不足喻其贵,冰雪不足喻治”等。

玉被用来比较人们的性格,并在创造力和艺术技巧的帮助下,以诗歌形式被用来融合场景,现实与现实的统一以及极其广泛的艺术观念。

它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出发,颂扬着翡翠的高纯度,简约,风格和精神,充分展现了玉的各种美德。

尤其是,“玉是精神难比洁”的好句把玉从珠宝装饰品中升华到人的品格,作为所有杰出品质的代表,是一种独特的道德和文化,已经融入了中国人民的血液,使玉器超越其“山岳精英”的自然属性包括对中国人民的理想和精神志向的不懈追求以及中国人民的精神。

在整个“红楼梦”中,它融入了宝黛男女主人人物的血液和精神之中,表达了中国传统玉文化“玉德”的本质,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200多年来,它被国内外无数作者和读者反复引用,并一直传到今天。

尽管《红楼梦》在“玉德”概念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背景的限制,但从玉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审美标准,思想深度和文化内涵等方面来讲,却是中国传统玉文化。

以独创的章回小说的艺术形式做了完美的总结。从古到今,它使玉文化与《红楼梦》相同,达到了文学创作和小说发展的历史高峰,实现了传统玉文化与文学艺术的共同荣耀。

这是曹雪芹对中国玉文化的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深入谈谈对红楼梦的认识(用玉文化的理论解读红楼梦)(7)

本文由玉见沈华独家原创文章,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其中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