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温州街头,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总能随处感受到城市书房带来的温暖;走进山区乡村、城市老街,“风景”变成“产业”的故事随处能听到;文旅大脑、“文脉传承”数字化场景开启文旅事业新篇章……温州文旅在“千年商港、幸福温州”城市品牌的牵引下,率先探索打造了一批可看、可感、可复制的共同富裕场景。温州正奋力迈向新时代文化高地、国际化休闲度假旅游城市。

  文化润富

  打造文化高地“好风景”

温州市24小时书房(温州市书房的灯彻夜明亮照亮读书市民成为街头一道温暖的风景)(1)

  夜幕降临,步行不到15分钟,温州市民曾华来到社区附近的一家城市书房。“嘀!”用电子图书证里的二维码一扫,坐下来可以静享阅读时光,读完之后还可以再借一本回家。在温州,这些“书房”的灯彻夜明亮,照亮读书的市民,成为街头一道温暖的风景。

  这就是城市书房,它昼夜陪伴,让城乡“人人享有”图书馆变成现实,为公共图书馆破解精神共富难题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样本。短短几年时间,温州已建成城市书房112家,引领全国近200座城市建成4300余家。城市书房已成为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品牌之一。近日,温州“深化城市书房建设,打造城乡一体文化惠民共富”,被评为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最佳实践(第一批)名单。

  以人文之美推动精神富有,让文化供给成为精神富有“催化剂”,温州文化的“风景”不仅局限于城市书房。经过十年积淀,温州市民文化节“没有围墙的剧场,不落幕的舞台”这一品牌形象已经深植市民心中。文化节期间,文化服务送基层,老百姓足不出户便能享受触手可及的文化服务;文化活动火热开展,充分挖掘、激发和释放了民众的文化创造力;一项项文化走亲深入开展,老百姓尽情享受文化成果。市民文化节的清风不仅让温州本地市民达到了审美的享受和自我的提升,也让许许多多在温州工作生活的外来建设者增强了对温州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留住地域文化,更给了市民深爱故乡的理由,这就是文化的魅力。

温州市24小时书房(温州市书房的灯彻夜明亮照亮读书市民成为街头一道温暖的风景)(2)

  “温州拥有5000年文明史、2200多年建城史,孕育了多元开放、富有特色的瓯越文化和人文精神,我们要保护传承好温州独特的文化基因,建设更具活力的‘千年商港’。”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要负责人说,眼下温州还提出建设“中国民办博物馆之城”,作为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弘扬宋韵瓯风千年文脉、助力打造“千年商港、幸福温州”的重要载体之一。如永嘉县瓯忆文化博物馆,坐落于三江街道瓯窑小镇,入选省乡村博物馆,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坦头窑遗址相邻,脱胎于瓯忆新瓯窑研发设计中心,是一座以瓯窑文化为研究展示传播核心的民间博物馆。场馆面积约1000平方米,展出500多件古今瓯窑瓷器,市民可以通过最直观的方式,了解瓯窑的发展历史,对比古今瓯窑作品的美学特点。该博物馆的兴起,不仅为群众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供给,也带动了周边居民就业、促进了乡村产业发展。

  此外,温州立足“非遗在社区”国家试点,创新建设首家“非遗百家坊”,推动温州非遗走入千家万户;打造全民艺术普及新模式,拥有7.6万名团员的2700多支乡村艺术团,每年为农村群众提供1.2万多场公益活动,实现了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的根本转变;深化社会力量办文化,全市民间兴办的博物馆、美术馆是公办的5倍,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管理城市书房、文化驿站超40%。温州聚焦文化工作新方位,增加优质公共文化服务,打造文化高地“好风景”,文化润富,让百姓的精神富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