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当下鱼龙混杂的直播圈,俞敏洪的直播间绝对是一股清流。

与一般直播间不同的是:

别的主播卖力吆喝:“买啊、买啊”、“”倒数三秒,开始抢”

东方甄选的直播间里,充斥着唐诗宋词、历史文化、双语比拼·······

比如卖大米,就来上一首浪漫的小诗:

新东方为何转型直播(杀进直播圈的新东方)(1)

比如卖锅的时候,选择和你谈论人生梦想:

“这个锅你得背,背上了它你才能感受到生命的厚重。

看惯了、听惯了其他主播歇斯底里的“呐喊式卖货”,突然遇到这样一群文化人,很多人都被整破防了。

就像这位进了三次直播间,买了三次大米的网友一样,被文化洗脑后,剁手都变得不由自主。

新东方为何转型直播(杀进直播圈的新东方)(2)

02

以上这些,不是取乐的段子,它就发生在新东方的直播间里。

从俞敏洪亲自下场带货不温不火,到今天新东方直播间爆火,一夜吸粉百万。

这种转变可以说是双减之后,新东方最值得开心的一件事。

“课堂 直播”的创新模式,的确带给人们一种新鲜感。

有人说,就算不买东西,去新东方的直播间听听,也会涨很多知识。

昨天,我朋友圈中有一位妈妈,直接发文说:

暑假,准备让两个孩子看新东方的直播带货,满满的都是知识啊。

我去网上看了几段爆火的视频,的确很有新意。

卖货里穿插着英文词汇,营销中夹裹着人生情怀,

有些话告诉你知识,有些人说到了你心坎里。

说它是最有文化的直播间,一点不假。

说它是“贩卖情怀的直播间”,也没有出格。

因为网友的评论、留言中,处处透露着被主播才华征服、情怀俘虏的证据。

这一点,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爆火的鸿星尔克。

河南发大水,鸿星尔克默默捐了5000万物资。

结果网友一查,这家企业自己都快倒闭了,居然还有这种大局情怀。

于是, 一场挽救鸿星尔克的活动瞬间打响。

数以万计的网友,如浪潮般涌进了鸿星尔克的直播间、线上店铺、微博等等。

不计较款式、价格、大小,只有是鸿星尔克的商品,我们通通买了。

没货,没关系,给我寄个空盒子就行。

报复性消费的确拯救了当时的鸿星尔克,每天几百万粉丝在线点赞、购物。

喧闹过后,如今的鸿星尔克又是怎样一种情形?

记者实地走访了一线大城市的专卖店,发现所有的门店进店顾客都不多,有的门店半小时进来一个人,但并没有消费行为。

网上直播间的粉丝,也开始出现断崖式下降,一天掉粉一万。

如今的鸿星尔克,不温不火,在运动品牌旗下,未来的出路、竞争优势在哪里,依然充满未知。

新东方为何转型直播(杀进直播圈的新东方)(3)

03

再回到新东方直播,你会发现这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

双减落地后,新东方从一枝独秀,遭受重创,损失严重。

在这种背景下,俞敏洪没有悲观,反而大手一挥,将所有的课桌免费捐赠给了贫困地区的学校。

新东方为何转型直播(杀进直播圈的新东方)(4)

这波操作,给谢幕中的新东方赚足了脸面,也拉了一波好感。

很多家长为孩子选择新东方,新东方的补课模式对于这些成年人来说,就像是一位专享的私人家教。

在你与他相熟相知很多年之后,突然之间,这位老朋友不得不离开,这种分割让很多人觉得惋惜。

惋惜自己的孩子,再也没有办法补课;

惋惜这么大的一家企业,说倒就倒了。

所以,当他们嗅到新东方直播间传出来的一丝知识气息后,就像再度看到了老朋友一样。

加上直播间贩卖情怀的带货方式,一下子戳中了不少人的内心。

买它,敬自己过去的岁月。

买它,感谢新东方免费的知识。

这种支持,就像当年的鸿星尔克一样,带着怜悯的味道。

来得快,塌方的也快。

人都有喜新厌旧的通病,当人们习惯了这种贩卖情怀的手段,新东方直播间里“众多的高价商品”,又该何去何从?

04

杀进直播间的新东方,谋求的是一条新的出路。

这种破釜沉舟的胆识,以及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值得我们敬佩。

尤其是在当下各行业不景气的背景下,俞敏洪没有“躺平”,他站起来的样子也激励了无数人。

从这个意义上讲,俞敏洪真的很了不起。

可新东方包括现在的新东方直播间,它们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平台,也是商家谋利的工具。

作为商人,作为一家企业的老总,拥有转型的魄力很好,但是就像某新闻平台上说的一样:

如果只是从一个挣快钱的行业,转到另一个挣快钱的行业,恐怕不是最佳示范。

新东方养活了很多打工人,这家企业让很多人有饭吃,从这一点来看,我非常希望新东方可以走的更好,走的更远。

但是,贩卖情怀不能当饭吃。

老罗创业失败带货,说白了也是靠技术情怀迅速吸金。

如今,老罗度过危机,迅速撤退。

这种选择,是初心的坚持,还是自保的智慧?

我们希望新东方多元化经营,也希望他们能看透迷雾,走出一条真正的求生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