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微博上看到了一个话题——#爸爸熬夜为厌学女儿做成长视频#,一个爸爸因为二胎忽略了大女儿的感受,在大女儿青春叛逆期,为她制作了成长视频以作反思。视频中记录了大女儿从小到大的点点滴滴,直言在做视频时自己都被感动得哭了。然而对于这样的感动,网友却不买账,直呼停止这种自我感动式的反思,青春期孩子更需要父母的理解和陪伴,而不仅仅只是反思。

怎样帮助孩子走出青春期(孩子青春期最需要的不是空乏安慰)(1)

怎样帮助孩子走出青春期(孩子青春期最需要的不是空乏安慰)(2)

青春期的叛逆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网络上也经常报道了一些青春期,因为父母和孩子间矛盾爆发引起的各种问题,甚至是惨剧。

大多数父母容易犯的错误有以下两点:

空乏的安慰:没有实际的共情意义,嘴巴上的道理是得不到孩子的认同,只会让孩子厌烦,根本不想听你说。

说教式的沟通方式:这是孩子最难以接受、最反感的方式,只会扩大问题,激化矛盾。

那我们怎么做才能有效避免因青春期带来的各种问题呢?我们需要了解清楚在青春期这个特别时期,孩子最需要什么?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青春期一个很重要的心理特征:矛盾性。

这个阶段,孩子是介于儿童和成人之间,他们渐渐有成人的意识,想要自己做一些成人的事情,却因为没有成人的思考和行为能力,导致他们无从下手,屡遭失败,精神上和心理上都会产生强大的焦虑感。

青春期的孩子,由于渐具成人的意识,不在像儿童时期,遇事先找爸妈。他们急切地想长大,不想再听父母哄小孩式的安慰之语,更厌烦父母说教式的沟通,这样就形成了我们现在父母口中的“叛逆”。

我们再来看看这个爸爸发布的视频,在下方的评论区内,除了对自我感动不买账的评论,也有很多网友也是为这位爸爸提供了各种方法,理解和陪伴是提及最多的词语。

怎样帮助孩子走出青春期(孩子青春期最需要的不是空乏安慰)(3)

青春期的叛逆,其实是孩子向父母求救的信号。他们不需要父母告诉他们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他们有自己的判断,只是需要父母认可和支持他们所做的事情,并且能提供帮助,让他可以继续完成自己想做的事。

学会包容和陪伴让孩子青春期不迷茫

邓超在参加一档节目时,谈起他“叛逆到令人发指”的青春期。最开始,父亲的打骂和规劝引发了他更强烈的叛逆心理,甚至曾离家出走。后来,父亲改变了教育方式,试着以“朋友”的方式和他沟通,并且不再逼着他做不喜欢的事,只是适当地去引导他、鼓励他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现在已为人父的邓超再次回头看自己的青春期,非常感谢父亲当年的包容和陪伴带着他走出青春的迷途。

怎样帮助孩子走出青春期(孩子青春期最需要的不是空乏安慰)(4)

邓爸爸在发现邓超的抵制和反抗时,及时地调整了自己的态度,包容邓超的情绪,一路陪伴并帮助邓超找到梦想,最后平稳度过青春期。正是有了邓爸爸这样的包容和陪伴才成就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明星邓超。而他这样的做法也间接地影响了邓超在孩子教育方面的想法。在青春期任何多余的管教都不如对孩子的包容和陪伴。

学会适当的示弱,让孩子产生被需要感。

电视剧《少年派》中,赵今麦饰演的林妙妙正值青春期,由于妈妈(闫妮饰演)的强势管教,与妈妈爆发了强烈的争吵,并表示考上大学后,离家越远越好。张嘉译饰演爸爸给她算了一道关于人生时间的题,让林妙妙明白,父母能陪伴的时间不多了。然后,语气略带沉重地感叹到:“高三了,与其说是我们陪你,不如说是,让你多陪陪我们。”林妙妙瞬间感到了父母脆弱的一面,并表示自己会大气一点,不会再和妈妈计较了。

怎样帮助孩子走出青春期(孩子青春期最需要的不是空乏安慰)(5)

在青春期迷茫的时候,孩子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知道自己的价值在哪里。他们急切地想做点什么,可是却无从下手,所以产生了焦虑、甚至暴躁。而家长适当的示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被需要的,能找到一个实现自己我价值的一件事情,从而慢慢平复因焦急而产生的躁动感。

青春期是一个很特殊的阶段,孩子们正处于成长的迷茫与焦虑中,他们需要有人能理解并帮助他们走出迷茫。作为父母需要及时地体察到孩子的情绪变化与情感需求,掌握恰当的沟通技巧,陪伴孩子共同度过青春期。

关注作者令七七,期待你带来不一样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