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红袍

大红袍又叫狮子头、六月椒、疙瘩椒等,为栽培较多、范围较广的优良品种。树体高大,盛果期树高3 ~ 5米,树势旺盛,生长快,刺大而稀,皮刺基部宽,尖端渐尖。叶片广卵圆形,叶色浓绿,羽状复叶,小叶5-11片。果大,有香气。果穗大,果柄有长、中、短之别,果皮红色,表面有粗大油腺包突出,晒后色不变。花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成熟期7月中旬至8月下旬,采摘期约为40天。一般4 ~ 5千克鲜果可晒干皮 1千克。

品种特点:

丰产性强,喜肥抗旱,但不耐水湿不耐严寒,适宜在海拔300 ~ 1800米的干旱山区和丘陵区的梯田、台地、坡地和沟谷阶地上栽培,主产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等省。

二、豆椒

又叫白椒。果实9月下旬 至10月 中 旬 成 熟, 果 柄粗长,果穗松散,果实成熟前由绿色变为绿白色,颗粒大,果皮厚,直径5.5 ~ 6.5毫米,鲜果千粒重91克左右(图3-4)。果实成熟时淡红色,晒干后暗红色,椒皮品质中等。一般4 ~ 6千克鲜果可晒制1千克干椒皮。树势较强,刺基部及顶端均扁平。

抗性强,产量高,在黄河流域的甘肃、山西、陕西等省均有栽培。

花椒栽培技术全介绍(常见花椒优良品种及栽培要点)(1)

三、白沙椒

白沙椒别称白里椒、白沙旦等。树势中等,树形开张,一年生枝条褐绿色,多年生枝干灰白色 ;皮刺稀疏,大小不均匀,大皮刺背面或下面一般有两个小皮刺 ;奇数羽状复叶,小叶5 ~ 9枚,开展, 叶 色 浅 绿, 蜡 质 层 较薄 ;果粒中等,果色较浅,淡绿色。果实8月中下旬成熟,成熟时淡红色,果柄较长,果穗松散,果实颗粒大小中等,平均穗粒数40个, 鲜 果 千 粒 重75克 左右,晒干后干椒皮褐红色,麻香味较浓,但色泽较差。一般3.5 ~ 4.0千克鲜果可晒1千克干椒皮。果皮上腺点多,但因小且不突出。

丰产性和稳产性均强,但椒皮色泽较差,市场销售不太好,不宜栽培太多,在山东、河北、河南、山西栽培较普遍。

四、二红袍

二红袍又叫油椒、大花椒、二性子等。树势中庸,树体较大,根系发达,枝条分枝角度大,树姿开张 ;多年生枝干灰色或青灰色,一年生枝褐色或褐绿色 ;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5 ~ 9枚,叶绿色,长卵圆形,叶片大且多,叶表面光滑,腺点小而密,叶片较薄,叶色较浅 ;结果较早,产量稳定,皮刺较大而稀,果实9月中旬前后成熟,果穗较稀,平均穗粒数50粒,果柄较长较细,果粒较大, 千 粒 重92克,出皮率24.92%,干皮千粒重20.44克,种皮薄,产量高,香味浓,质量好。成熟时果皮暗红色且具光泽,表面疣状 腺 点 明 显, 晒 后 呈 酱 红色。 一 般3.5 ~ 4.0千克鲜果可晒1千克干椒皮。丰 产、 稳 产 强, 喜 肥 耐湿,抗逆性强,适宜在海拔1300 ~ 1700米的干旱山区、川台区和四旁地栽植,在西北、华北各省栽培较多。

花椒栽培技术全介绍(常见花椒优良品种及栽培要点)(2)

五、小红袍

小红袍又叫小椒、黄金椒、小红椒、小椒子、米椒、马尾椒等。果实8月上中旬 成熟,成熟时鲜红色,果柄较短,果穗较紧凑,果实颗粒小,大小不甚整齐,直径4.0 ~ 4.5毫米,鲜果千粒重58克左右。果实成熟后果皮易开裂,采收期短。晒干后的果皮红色鲜艳,麻香味浓郁,品质上乘。一般3.0 ~ 3.5千克鲜果可晒1千克干椒皮。枝条细软,易下垂,萌芽率和成枝率均高,结果早。

由于果实成熟时果皮易开裂,栽植面积不宜太大,以免因不能及时采收造成大量落果,影响产量和品质。

本品种在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都有栽培,以山西的晋东南地区和河北的太行山区栽培较多。

六、五月梅花椒

五月梅花椒又叫五月椒、贡椒。树体矮化,树势强,结果早,丰产性强,果穗松散,果柄长(图3-9),果皮干制率高,果实成熟后具有粒大肉厚、油重丹红、芳香浓郁、醇麻适口的特点。农历5月成熟,成熟后开裂形似梅花,为甘肃陇南特产。

七、长把椒

长把椒又叫长果柄、六月椒。树势介于大红袍和二红袍之间,成熟期接近大红袍,抗逆性强,果柄长,果实分散,不易采收。

八、叶藏椒

树形、树势与大红袍相似,成熟略晚,果柄短,果实隐藏在叶片之下,外果皮较薄,干制率高,品质略差,采摘较难。

九、秦安一号

泰安一号是大红袍的一个变种,短枝型新品种,于1980年发现, 1993年通过品种鉴定。其树势旺盛,树姿直立,萌芽力强,成枝力弱,短枝性状明显,该品种幼树生长健壮,枝条短而粗,枝条分枝角度大 ;叶片大,正面有一较大突出刺,叶背面有不规则小刺,树体上皮刺大 ;果穗大、紧凑,平 均 穗 粒 数 在120粒 以 上,丰产性好, 8年生单株产量达4.73千克,果实7月下旬成熟,果肉厚,品质好,具有较强的抗旱、抗冻、抗病能力。

花椒栽培技术全介绍(常见花椒优良品种及栽培要点)(3)

常见花椒栽培品种及栽培要点(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