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曹操胜出。三国时期,曹操与袁绍之间发生的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战胜了袁绍集团,清除了袁氏残余实力,并借机征服乌桓四郡,平定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叛乱和入侵,曹操统一了北方,控制了中原地区,优势政治、经济、军事优势,在军阀混战诸侯战乱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大的军事集团。

但是孙权、刘表、张鲁、刘璋、韩遂、马超等分别控制着江东、荆州、汉中、西凉、益州等地,相互之间仍然进行领土和权力的斗争。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战术特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1)

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雏形。赤壁之战,促使孙权与刘备建立并形成政治军事联盟。他们利用长江天险,抓住时机,制定有效的战略战术,抓住曹操的短板,火烧连营,曹操大败,军卒伤亡过半。从而以长江为分界线,曹操占据北方,无力征服南方。孙刘占据南方,实行了以孙权为主体,分割荆州,刘备占有荆州五郡,拥有自己的军事组织和地盘。并以此为基础,占领益州,收复汉中,形成了三国分立的基本态势。

处于政治军事相对均衡的状态。达到了三国时期的高峰,刘备的领土和政权处于最好时期。同时也埋下了孙刘争夺荆州的矛盾。孙权多次索要荆州,刘备占领益州后,与孙权对荆州六郡进行了平均分割。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取得胜利,震惊中原,曹操欲迁都避乱,司马懿提出使臣出使东吴,劝孙权争夺荆州,吕蒙收取江陵、公安,发动江陵之战,关羽被迫撤退,败走麦城,突围后被捕关羽父子就义。孙刘联盟被彻底打破。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战术特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2)

刘备雕像

之后曹魏战区长江以北地区,领土最大,人口最多,实力最强。孙权占有长江以南荆州扬州地区,依托长江天险,领土人口实力次之。刘汉在处于巴蜀地区领土人口最少,实力最弱。三国在军事、经济、政治方面处于平衡阶段。

夷陵之战分裂孙刘联盟,三足鼎立之势形成。刘备称帝后大举进攻孙吴,最后被陆逊采取火攻,蜀军死亡数万人,夷陵之战失败。刘备病逝于白帝城临终前托孤诸葛亮,17岁刘禅即位。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战术特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3)

诸葛亮雕像

诸葛亮平定西南叛乱,五次北伐,一次阻击汉中。未取得大的有效胜利,最终诸葛亮死于五丈原。此后诸葛亮的后继者就维持输过30年的稳步。最终因政治腐败而被魏国灭亡,十五年后,晋灭吴,重回统一的王朝

三国的历史发展势头决定了前进方向。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军阀混战、诸侯战乱,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人口骤减3000多万人口,战乱使农业生产、粮食收入大幅下降,每次打的战争过后,缺乏人力物力的恢复和增加。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战术特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4)

刘关张雕像

战争过后,获胜方有能力扩大地盘,失败方难以发动大规模的有效战争,需要长期的恢复和准备,政治腐败内部斗争,消耗了战略和战术的决心、信心和能力,就处于相对的均势,奠定三国分立的局面。

三大战役中,呈现出以少胜多的态势,处于优势地位的一方,出现在战略上的失误和战术上的错误,使弱势一方抓住时机,实施绝地反击,激发强烈的斗志和信心,最终取得胜利。

成为历史上的经典战役。为后世的政治史、军事史、战争史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和经验教训。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也诞生了此后历史上的著名战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