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长军

从无败绩的一代名将(威名总会有些特异功能)(1)

354年 天下形势图

01

晋穆帝永和十年(354年),权臣桓温率军北伐前秦。

此时的桓温志得意满,毕竟正月刚刚斗垮竞争对手,独揽东晋朝廷的大权,正是一展抱负的好时候。

因为桓温的缘故,桓冲等桓氏子弟都得以参战。

初任鹰扬将军、镇蛮护军、西阳太守的桓冲与前秦苻苌、苻雄、苻菁等率领的五万军队遭遇。

桓冲部队几乎全军覆没,前秦丞相苻健拍手叫好。

眼看桓冲就要被敌人俘虏,此时只见一名少年跃马杀入,在乱军中左突右杀,无人能敌。

桓冲近看才看清是自己的侄子桓石虔。

前秦军队只能眼看到手的肥瘦溜走了,苻健等人止不住叹息。

最终桓温的大军赶到支援,前秦军队退守长安城,附近郡县闻风而降。

关中百姓箪食壶浆迎接,甚至有老人激动地热泪盈眶:“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再看到官军。”

桓冲因功升任都督南阳、襄阳、新野、义阳、顺阳、雍州之京兆及扬州之义成七郡军事。

而年龄不足二十的桓石虔更是一战成名,威震三军。

《晋书》记载:“从温入关。冲为苻健所围,垂没,石虔跃马赴之,拔冲于数万众之中而还,莫敢抗者。三军叹息,威震敌人。”

从无败绩的一代名将(威名总会有些特异功能)(2)

02

就在桓石虔名声大噪的时候,父亲桓豁还只是抚军将军司马昱属下的从事中郎。

361年,由于谢万无能,导致北方大部分沦陷。

掌权的桓温突击提拔弟弟桓豁为都督沔中七郡军事,兼建威将军、兼新野和义成二郡太守。

桓石虔跟随父亲到任。

一次围猎的时候,一只猛虎被射中数箭倒地不起,各位将领知道桓石虔勇猛,便怂恿其上前拔箭。

桓石虔匆匆上前,从老虎身上拔下一只,惊得老虎猛然跳起。

桓石虔也迅疾跳起,跳的比老虎还高,随后将老虎摁倒在地,然后又从其身上拔下一只弓箭才返回。

军中无不叹服。

当年,再桓石虔的骁勇帮助下,父亲桓豁收复许昌,升任卫将军。

《晋书》记载:“从父在荆州,于猎围中见猛善被数箭而伏,诸督将素知其勇,戏令拔箭。石虔因急往,拔得一箭,猛兽跳,石虔亦跳,高于兽身,猛兽伏,复拔一箭以归。”

03

桓石虔兄弟二十多个,名字全部带一个“石”字,这背后有深刻原因。

桓豁早年听闻前秦国中有民谣“谁谓尔坚石打碎。”

当时前秦是北方的强国,严重威胁东晋政权的安全,所以桓豁希望子孙能应验民谣,大败前秦皇帝苻坚的扩张势头。

桓石虔虽然没有做到,但是也不负众望。

从无败绩的一代名将(威名总会有些特异功能)(3)

桓温

太和四年,桓温第三次北伐,途中粮食耗尽,不料被慕容垂追赶死伤三万余人。

桓温将战败罪责推诿给大将袁真,袁真不服,随后勾结前秦、前燕再寿春谋反。

桓石虔临危受命,以宁远将军、南顿太守职务率军平叛,攻占南城。

太和六年(371年),桓石虔又大败前秦派来支援寿春的军队,缴获战马五百匹。

不久,桓温在桓石虔的帮助下攻破寿春,此时袁真已死,儿子袁瑾和袁氏宗族全部被杀死。

可惜桓温最终没有成功篡位,加上桓温死后桓冲主动退让,桓氏宗族权力开始衰退。

宁康元年(373年),也就是桓温去世当年,桓豁升任征西将军、都督荆、梁、雍、交、广五州诸军事。

但是前秦进攻蜀地,桓豁手下竺瑶救援不力,加上梁州刺史杨亮及益州刺史周仲孙战败,益、梁二州被前秦所攻占。

不久蜀人叛乱,东晋命令桓石虔进军巴蜀,成功攻占垫江。

不过蜀郡的动乱很快被镇压了,前秦调转力量与桓石虔交战,但是桓石虔以弱胜强击败前秦宁州刺史姚苌。

《晋书》记载:“豁闻符坚国中有谣云:“谁谓尔坚石打碎。”有子二十人,,皆以“石”为名以应之”

04

太元二年(377年),桓石虔的父亲桓豁去世,桓冲受到孝武帝和谢安的排挤,出任荆州刺史。

但是碍于前秦威胁江表,所以谢安他们希望桓冲一家能够替东晋把守上游,所以还不敢太胆大妄为。

前秦于是便躲避桓氏家族,不断骚扰淮南并攻破襄阳。东晋政权无奈之下只好晋升桓石虔为奋威将军、南平太守。

一方面前秦在试探性进攻,另一方面桓石虔成为东晋新的希望。

三年后,前秦荆州派都贵率阎振和吴仲等将领进攻竟陵,桓冲派桓石虔和桓石民兄弟率军迎敌,桓石虔身先士卒,终于逼迫敌军退回管城。

但是前秦蓄谋已久,绝对不会受到挫折就放弃。

桓石虔决定以攻为守,夜袭管城。

趁着夜色,晋军在桓石虔带领下渡河,队伍全部过河才被前秦发觉。

桓石虔力战不退,终于攻克管城,斩杀阎振和吴仲。

据说,此战斩杀前秦军队七千多人,俘虏上万人,马牛羊几千头,铠甲三百多具。

此战之后,桓石虔加领河东太守

《晋书》记载:“石虔设计夜渡水,既济,贼始觉,力战破之,进克管城,擒震,斩首七千级,俘获万人,马数百匹,牛羊千头,具装铠三百领。”

从无败绩的一代名将(威名总会有些特异功能)(4)

05

此时,前秦皇帝苻坚已经决心消灭东晋,决战已经无可避免。

383年,桓冲带领十万军队开始先发制人北伐,收复襄阳。

桓石虔受命进攻沔北诸城,接连攻下五座城池。

慕容垂命令士兵每人带十把火把,最终桓冲看到后心生畏惧,被前秦成功拖住。

桓冲率军南撤,桓石虔负责殿后,不慌不忙地在武当设伏击败来援的张崇,带着两千多户老百姓返回。

此战之后,桓冲举荐桓石虔襄城太守并守夏口。

后来苻坚大举南下,也因为畏惧桓冲和桓石虔的荆州兵,不得已避开选择了豫州。

《晋书》记载:“虔复领河东太守,进据樊城,逐坚兖州刺史张崇,纳降二千家而还。”

06

转年,桓冲去世,桓氏家族再次受到谢安等人打压。

原本桓温担任的江州刺史由豫州刺史桓伊出任,桓石虔因冠军将军职务,被授以监豫州扬州五郡军事、豫州刺史。

但是桓石虔还没有上任,便因为母亲去世被强制离职,由淝水之战的大功臣朱序担任。

三年后桓石虔官复原职,可是朱序将首府从姑苏迁移走了,桓石虔面对桓家的落魄,只好选择在历阳上任。

不过桓石虔威猛却永远留在三军心中。

当年在东晋军中,只要有人高喊“桓石虔来了”,得了疟疾的人立即就会被吓好了,可见军士们对他的敬畏。

后来,“桓石虔来”便成为镇邪去恶的典故流传了下来。

《晋书》记载:“时有患虐疾者,谓曰“桓石虔来”以怖之,病者多愈,其见畏如此。”

相比桓温、桓冲,桓石虔没有挽救家族的衰败。

但是桓温的儿子,桓石虔的堂弟桓玄却文武全才,成了东晋士族的掘墓人。

顺便提一句,桓石虔有个儿子桓振,也是一个只有匹夫之勇的吕布式人物,成为桓氏家族的最后一个悲剧“皇帝”。

可见,没点文化是干不了大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