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字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千人之诺诺)(1)

“首都教育”和您一起学汉字,精雕细琢汉字的魅力。在2013年9月25日参加河北省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讲了一段“要善于纳谏”的话,引用的古语就是“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原文如下:一些领导干部因违纪违法受到处罚,几乎都谈到班子内部监督不够,说没人提醒我,如果当年有人咬咬耳朵,也不至于犯这么大的罪。小问题没人提醒,大问题无人批评,以致酿成大错,正所谓“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啊!

诺字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千人之诺诺)(2)

那么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诺字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千人之诺诺)(3)

戳后面,跟着小编学习

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释义】

指众多唯唯诺诺之人,不如一名诤谏之士可贵。

【解析】

诺诺,就是唯唯诺诺,唯上是听,不敢直言,不敢讲真话。

谔谔,是有话直说,实话实说,讲真情,说实话。

【成语出处】

《史记·商君列传第八》:“赵良曰‘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武王谔谔以昌,殷纣墨墨以亡。”

什么意思呢?就是赵良(战国时的一名策士)说:“一千个人说恭维话,不如一个人说真话有价值,这就好比一千张羊皮抵不上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珍贵一样。”

这句话是要警示人们,特别是那些掌握一定资源和权力的领导,要善于纳谏,听得进不同意见,不要被恭维吹昏了头脑,要真正认识到诤谏之士的可贵。

【现身说法】

在我国历史上,要用一个故事对这句话做注解的话,最好的例子莫过于唐太宗和魏徵君臣之间有关“谏”的互动了。

魏徵身为谏官,经常给唐太宗提意见,常常逼得唐太宗“收回成命”。就连太宗嫁女儿陪多少嫁妆这样的私生活,也常常劝谏说什么于礼不合之类的话,弄得唐太宗常下不来台。唐太宗有时特别生气,一次退朝之后到长孙皇后那里撒气,说要把魏徵杀了。长孙皇后说,有魏徵这样的谏臣,正说明陛下是一个圣君,恭喜皇上得到一个忠臣。唐太宗这才转怒为喜。魏徵去世之后,太宗亲自祭奠,并留下了那段传颂千古的“三镜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徵就是第三面镜子。贞观十八年太宗征高丽失败后,感慨说,魏徵要是在,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可见这位不“诺诺”的“谔谔”大臣在一代明君心目中的分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