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淑涵


尽管每个人都能同样地意识到自己的身体是一个独立而完整的有机体,但绝非人人都能拥有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毛姆《人性的枷锁》


在大部分人的生活中,其实都存在很多枷锁,我们往往被这些枷锁束缚着,被动地生活着。

这些枷锁可能来自外界的评价,也可能来自自我内心的斗争。

在《人性的枷锁》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了主人公菲利普在一生中如何打破重重枷锁,重获新生。

《人性的枷锁》应该是英国著名作家毛姆最长的一部著作,据说也是他个人的精神成长史。

人性的枷锁人生的意义(人性的枷锁深度剖析人性)(1)

主人公菲利普天生跛脚,因此从小便受尽了嘲笑和屈辱,随着长大更是见识了各种贫困、丑恶与死亡。

他自己也有过身无分文流落街头的日子,是个扎扎实实活在这个世间的人。

而当他冲破了束缚于他人性之上的种种枷锁之后,他终于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那么,菲利普挣脱的“人性的枷锁”到底有哪些?

在我看来,随着他年岁的增加,他主要超越的枷锁大致有三个。


01 爱情,不是荷尔蒙爆发,而是心有灵犀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本书最为出彩的配角,米尔德丽德,真的是百转千回,长叹数声,她或许是毛姆笔下所塑造的最为鲜活饱满的一名女性。

毫无疑问,她庸俗、拜金、自私自利,在和菲利普交往的过程中永远只考虑自己,她的每次出现对菲利普来讲都是灾难:

第一次把他的存款耗掉一半儿,第二次将他寄宿公寓里的物品全部毁坏殆尽,直到最后,才迫于羞愧而离开了菲利普的生活。

这个人物所呈现的人性中的自私和庸俗,无出其右者。

实际上,毛姆笔下的很多主人公都有过类似的感情,明明那个女人是如此的自私、势利、虚荣、庸俗不堪,但是男主人公就是爱上了她。

即便在心里把自己恨的牙根痒,觉得自己真的是疯了才会爱上这样的女人,即便两人根本没有任何的共同语言,却依旧不可自拔。

为她疯狂,为她神魂颠倒,她一个赞许的眼神就是天堂,她一天不联系你就是地狱——菲利普也是如此,在刚认识米尔德丽德的时候受尽了这种折磨。

没办法,爱情就是如此的盲目,尤其是在我们年轻的时候。

人性的枷锁人生的意义(人性的枷锁深度剖析人性)(2)

从那种火一般的热情,到被米尔德丽德屡次伤害,一度想到自杀,再到最后找回自己,从这段感情中走出来,菲利普成长了许多。

直到最后,直到全书的最后一页,最后一个字,他才彻底挣脱了爱情的枷锁,才认识到,爱情并不是这个样子的。

爱情,并不是那样的荷尔蒙爆发,迷失掉自我,轰轰烈烈的一切围绕着那个心上人——至少并不是只有这样的疯狂才叫爱情。

在那些挣扎不已的日子里,菲利普曾对自己说“天啊,如果爱情都是这样的折磨与焦灼,那我还是不要爱情的好。”

最终,在真爱萨莉的怀抱中他领悟到,有一种爱情,其中并没有焦灼和痛苦,就是那样的自然而然。

两颗心就那样平稳安详地走在了一起,而往往是这样的爱情才能长久,而非前者。

“爱情并不是只有哭喊、眼泪和热情这一种形式。”

至此,他挣脱了爱情的枷锁。

人性的枷锁人生的意义(人性的枷锁深度剖析人性)(3)

在古希腊语中,“爱”包含了三层意思。

Eros(欲爱),是一种浪漫之爱,亦称欲望之爱。指肉体的吸引,因而你想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带着一种迷恋和激情。

Phileo(友爱),是一种理性温情和相依相伴的关系。指对家人和朋友的友爱,在这种爱里,你给出东西,也期待着某种回报。

Agape(圣爱),是一种无条件委身的神圣之爱。如同上帝爱世人的那种爱,无条件地给出东西,并不期待着得到回报。

在我们的爱情里,这三种爱的成分都需要,它其实也在诠释着爱的不同阶段,当我们拥有了一份真挚长久的爱情时,我们的爱情就会上升到爱的第三层意思:神圣之爱。

真正的爱情,绝不仅仅只停留在激情之爱,而是发展成心与心的默契,在相爱的岁月里彼此心有灵犀。

02 道德,并非外在的教条,而是内心的坚守

在小时候,由于监护人是个牧师,小菲利普曾对基督教产生过一阵坚定的信仰。

他曾用一颗孩子最至纯的心,最赤诚的祈祷,在无数个夜里去祈求上帝可以让他的那条残腿好起来,然而这一切到头来当然并没有什么用。

于是,小菲利普从此便不再相信宗教的那套价值观,但却潜移默化地继承了基督教的全套道德观,这继而成为困扰他很久的枷锁。

也就是说,虽然他在理性上不再相信上帝,但在内心深处依旧不自觉地接受了基督教的道德——也就是说,在这个世界上的行为都是有善有恶、有正当和堕落之分的。

比如,施舍就是善,偷盗就是恶;一心一意只爱一个人就是正当,和多人乱搞就是堕落。

可是,抱持着这种道德观的菲利普却发现生活并非如此,他眼中的世界行善者少,伪善者多。

他继而思考,到底是谁,决定了利他、忠贞、无私等等的品质就是善,就应该被发扬广大;利己、淫乱、自私就是恶,要被严厉禁止?

他曾以为是自己的良心,到后来他终于发现,哦,让我如此作想的,原来还是在自己心中所根植的,那个一息尚存的上帝的声音。

人性的枷锁人生的意义(人性的枷锁深度剖析人性)(4)

当然,打破道德这个枷锁所得出的结论未必会让很多人舒服:在将根植于自己内心深处的上帝影响完全祛除后,菲利普终于认识到善恶是没有意义的。

这个世界没有美或丑,卑鄙自私并不比善良奉献好,没有谁在背后做着价值评判,只有中立而客观的实像——这便是一种赤裸裸的、但又是极为真诚的个人-现实主义观点。

由此,菲利普便得到了一个自然而然的推理:既然无善无恶,那么力量就是真理,一个人之所以不能为所欲为,唯一的原因是有国家暴力机器比如警察或监狱的强力制止,在此之外,人可以做任何事。

而所有的那些以所谓美德来要求自己的人,都是伪善。

所以那阵子,菲利普的人生信条是:为所欲为,同时提防警察。

也正是这个观点,让菲利普彻底放弃了艺术,当然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他自己并没有什么天分。

人性的枷锁人生的意义(人性的枷锁深度剖析人性)(5)

因为既然美和丑都没有什么意义,那么去追求美这件事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一件很矫情装逼的事,这是对自己洞若观火的菲利普所不能容忍的。

可以说,对道德枷锁的突破使菲利普学会了忠于自我,不会再因某些外在的教条而放弃自己内心的声音。

道德本身并不是枷锁,如果我们将道德凌驾于一切之上,而忽略了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它便成为枷锁。

所以,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遵循自己的内心,才能找到内心真正想坚守的东西,才能保持外在和内在的和谐,活得洒脱。


03 人生最大的意义,就是无意义


在摆脱了那些僵化的道德标准之后,菲利普很快便发现了一些更好的东西,一些虽然也是现实主义的,虽然也对一切不做价值评判而全然接受,但却是比“为所欲为,同时提防警察”更好的东西——在那种强大而有力的东西的照耀之下,事实被照亮了,改造了。

那是对人生意义这个问题的一种解释。这种解释,超越了道德、善恶和生活,照亮了人生中的一切。

对菲利普来讲,这第三个枷锁就是人生意义问题,可以说这也是全书最大的一个问题。

在菲利普还没有遇见米尔德丽德时他便困于这个问题,而这个问题也是唯一贯穿全书始终的脉络,直到最后,他才终于找到了答案。

首先,在破掉了道德这个枷锁之后,菲利普曾一度向哲学寻求答案,因为古圣先贤都告诉他,哲学就是为了思考并解答人生意义这种终极问题而生的。

结果,通过数年的阅读和思考,菲利普突然发现这并不靠谱——因为他发现,所有的哲学体系或概念,都不过是从某个哲学家自己身上所自然生长出来的东西,并不适用于他。

换句话说,他也崇拜斯宾诺莎的高洁,也读康德的体系,但那是他们的哲学,并不是他的。

菲利普发现虽然哲学一直想要解释世界,想要给出一些普世的信条,但至少在涉及人生意义的这个领域,并没有什么所谓普世的信念。

人性的枷锁人生的意义(人性的枷锁深度剖析人性)(6)

是呀,如果真有了普世的信念来指导每个人的生活,那岂不是又成宗教了么?

于是,在发现哲学不顶用之后,菲利普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只有靠自己才能解答,但是马上,随即衍生出的另一个问题却又开始让他忐忑不安起来——那就是我们真的有所谓的自由意志么?

因为如果没有自由意志,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话,那又何谈靠自己去解答呢?如果没有自由意志,人生意义只不过是定数,是个待我们去发现的东西,那这不又绕回到上帝的怀抱了么?

于是,菲利普自言自语道,“人有自由意志么?你以为你有,但是当你回过头来看,一切又都是不可避免的。”

纠结至如此,这个问题便停顿了下来。最终,在目睹了一些朋友的死亡和各种启发之后,菲利普终于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那就是,人生是无意义的,彻彻底底的无意义。

菲利普终于迎来了自己的一个顿悟,一个很有存在主义味道的顿悟。

没错,人生是绝对没有任何意义、没有任何目的的,但那又如何?没有意义就会死么?

事实上,我们的人生正如眼前这条漂亮的波斯地毯,我们只是出于一种纯粹的美感而去编织它。

人性的枷锁人生的意义(人性的枷锁深度剖析人性)(7)

有些人认为人有自由意志,有些人认为没有;

有些人认为人生有意义,有些人认为没有——但在本质上,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都未曾停止对人生这条地毯的编织。

有些人活得恣意无比,追求各种鲜活的人生经验,他编织出的图案就很复杂;

有些人按部就班地长大、工作、结婚、生儿育女、为儿女操劳、然后死去,他编织的图案就很单一;

有些人一辈子作恶却身体健康活到高龄;

有些人出生不久就身染重病很快夭折;

有些人幸福、成功;有些人失败,痛苦——但这一切本质上都不重要,都只是人们编织出的各种图案而已。

这些图案本身就是它自己的意义,图案本身就是它自身合理性的证明。

于是,幸福或痛苦的生活都无足轻重,都只是图案的一部分。

当我们死的时候,这条美丽的地毯也就编织完成,成为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虽然只有它的主人知道它的美,但这也已经足够了。无论图案繁复或简单,它对它的主人而言都是最完美的。

——一种基于个人主义的、对人生际遇全盘接受、又脚踏实地的存在主义信念。

人性的枷锁人生的意义(人性的枷锁深度剖析人性)(8)

就这样,借着这个顿悟,菲利普超越了自由意志的讨论,超越了宗教的奴性,超越了哲学和对幸福的追求,也超越了人生意义这个终极问题,最终到达了幸福安宁的彼岸。

到了最后,抱着那个“波斯地毯”的洞见,菲利普理解并原谅了所有人,包括那个曾经伤害他最深的女人。

他不再恨她,只是感到她很可怜,她只是个没有自我的、盲目的命运工具。在最后,他想起耶稣的那句话:

“原谅他们吧,因为他们并不知道他们所做的。”

这就是人性最大的慈悲。

很多人终极一生,可能也都在追寻人生的意义。

其实,人生的意义存在于我们心中,我们所珍视的一切,便是我们存在的意义。

04 写在最后


纵观整篇小说,毛姆用了大量笔墨描写了主人公菲利普的心理活动,细腻丰富,让我们跟随着走进了菲利普的内心。

感受着菲利普的心理活动,我们会不自觉地想起自己人生中的那些枷锁,我们何尝不是困在各种枷锁里的人呢?

其实,在这场阅读体验中,也能够帮助我们看清自己的内心,引发我们对人性更多的思考。

人性本就是很复杂的,但当我们一点点破局时,我们也就离真实的自己更近一些了。

愿我们都能在不断成长中打破内心的枷锁,活出最好的自己。


作者简介:淑涵,资深情感咨询师,热爱读书写作,希望以文字温暖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