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历史而言,1644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在这一年,崇祯自缢,吴三桂投降,清兵入关,南明弘光朝廷建立。这一连串重大事件,在短时间内不断爆发,此起彼伏。让身处其中的人,感到恍惚。

在这一连串的大事件中,有一个细节非常值得玩味。在南京重新立都的弘光朝廷,居然加封吴三桂为为蓟国公,还赏赐白银五万两,漕米十万石。这是一个非常丰厚的赏赐。

可当时的吴三桂已经投降多尔衮,接受了清朝“平西王”的称呼。而且,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南明的弘光朝廷,为什么还要给吴三桂加官进爵?而不是痛斥他辜负了崇祯皇帝的恩情,背叛了明朝呢?

吴三桂为什么投降的(吴三桂投降清兵后)(1)

这跟当时南明的处境有很大关系。南明弘光朝廷成立后,对于自身处境的判断,跟后来者想象有一些出入。在当时南明朝廷中,把李自成视为主要敌人,清朝则是可以援助的帮手。南明弘光朝廷有这个判断,其实并不是特别的意外。明朝后期以来,一直要应对流民和后金的问题。这两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崇祯皇帝。

在很多弘光朝廷的大臣看来,这是一件“功在社稷”的“义举”。在他们看来,吴三桂的做法,不是背叛,而是帮助明朝中兴,有利于社稷。

甚至,他们还试图在历史上找到相似的情况,寻求出路。他们认为,在唐朝黄巢起义的时候,正是因为借助了李克用统率的沙陀骑兵,才击败了黄巢的军队。而沙陀族是西突厥的别部,属于少数民族。在这样的情况,明朝似乎有充足的理由,做出跟唐朝当年同样的选择。

吴三桂为什么投降的(吴三桂投降清兵后)(2)

吴三桂率领的,又是明朝末年最后一支精锐部队。这支部队长期镇守边关,有充足的实战经验。这样有实力的将领,本身就值得拉拢。

而且,在当时,南明弘光朝廷在情报信息上,做的非常不好。南京跟北京之间,原本就相隔很远。现在又是战乱时期,很多消息的往来,本来就慢一些。如果没有主动去搜寻,很容易在错误的信息下,做出误判。

弘光朝廷当时可以得到的消息是吴三桂打着“复君父之仇”的名义,让出了山海关,与清兵联手击败李自成,收复了北京。而吴三桂跟弘光朝廷的联系中,还不时表现出一幅忠心耿耿的样子。但这些已经失去时效性,又充满错误的信息,让弘光朝廷做出了误判。

其实,如果他们能从北京收集情报,就不难发现,多尔衮在进入北京后不久,就把明朝皇帝请出太庙,换进了自己的祖宗。这代表着清朝是打算改朝换代。

吴三桂为什么投降的(吴三桂投降清兵后)(3)

图为多尔衮画像

更糟糕的是,弘光朝廷一直都缺乏一种自强的气象。这就让他们容易把希望放在别人身上。他们又认为,清朝是可以和谈的,所以尽力的去避免招惹清朝。想以坐山观虎斗的姿态应对,却失去了很多次机会。

比如李自成败退后,没有及时去接手黄河流域的土地,使这些地方轻易落入清军手里。在这些种种因素的影响下,南明弘光朝廷会做出给吴三桂加官赐爵的做法,倒也不足为奇了。

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头条号:脑洞外星人,一个研究地球历史的外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