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442次列车坠桥事故(1981年铁路坠桥事故)(1)

1981年7月9日,位于格里坪的442次列车在天还未亮时就离开了格里坪站台,并且向着成都缓缓驶去。

在中途经过尼日站的时候,442次列车专门停了很长一段时间,一方面是为了乘客上下车,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避让从前方驶来的211次列车。

正常情况下,为了确保列车的入站安全,在一辆列车经过一个站点的时候,该站点的值班人员会提前和下个站点的人员取得联系。

但是当442次列车从尼日站驶离后,值班人员却失去了与442次列车的联系。

1981年442次列车坠桥事故(1981年铁路坠桥事故)(2)

从格里坪通向成都的铁路,会经过许多山脉隧道,所以间断性的失联是极为正常的情况。而且此前211次列车刚从前方经过,这就让尼日站的值班人员认为前方并没有什么安全隐患,同时也使得工作人员更加笃定了是因为信号不好才导致的联系不上442次列车的。

为了确认自己的猜测,尼日站的值班人员打算先与下一个站台乌斯河车站取得联系。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状况使得尼日站的值班人员不禁变得焦灼起来,乌斯河车站始终未向尼日站给予反馈信号。

要知道,当时每个站点之间都是用铁路光缆信号来进行联系的,这种联系方式在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出现联系不上的情况的,除非发生了什么事故。

1981年442次列车坠桥事故(1981年铁路坠桥事故)(3)

就在尼日站工作人员为此而感到着急的时候,442次列车正在经过一个名为奶奶包的隧道。

正当列车即将驶出隧道,并且驶向隧道出口前方的利子伊达大桥时,列车司机王明儒隐约发现前方的铁路有被损坏的迹象,经验老道的他当即就拉下了紧急刹车。

可是列车的行驶速度并不慢,伴随着巨大的惯性,442次列车还是冲出了轨道。

据车内幸存下来的乘务员回忆,当时列车冲出隧道就是利兹伊达大桥了,可是当列车接近隧道出口时,他们就发现前方的铁轨已经是损坏的了,甚至连大桥都已经断掉了接近一半的长度。

1981年442次列车坠桥事故(1981年铁路坠桥事故)(4)

倘若不是王明儒在反应了过来,并且在第一时间按下了紧急刹车,那么这场事故将会导致整个列车的人员全部身亡。

车内另一名幸存下来的列车员也对当时的情况进行了回忆:“列车还在隧道里行驶的时候,车外面就突然响起了刺耳的急刹车声,紧接着,车内的灯就全都熄灭了,而且出行当时那趟列车的乘务员,皆是因为剧烈的晃动撞破了脑袋。”

在剧烈的晃动过后,随之而发生的便是列车冲出了断桥,以火车头为首的第2号、9号、10号、11号、12号、13号列车,均是从断桥的空缺处坠入了利子伊达沟。

坠毁的车厢内,绝大多数乘客皆是因为这场事故当场死亡,不过幸运的是,在危难之际,王明儒在生前最后一刻按下了求救信号按钮,将求救信号传达给了附近的车站。

1981年442次列车坠桥事故(1981年铁路坠桥事故)(5)

收到求救信号的尼日站和乌斯河站皆是在第一时间派出了救援部队。

最后,442次列车没有发生事故的车厢里的乘客皆是获救,不幸的是,这次事故包括司机在内,总共有275人不幸身亡。

对于这场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铁路事故,人们做出了2种推测,一种是认为这段铁路的工程质量过低,导致铁轨在自然环境受损严重,最终承载不住列车的重量导致断裂。

另一种说法则是表示,铁轨出现断裂损毁,是因为有人故意破坏导致,一些不法分子想用这样的方式来损害新中国的经济发展。

1981年442次列车坠桥事故(1981年铁路坠桥事故)(6)

这两种说法看似有理有据,但还是遭到了专家的否定。

首先,国家一直都是采用的最为昂贵且质量最好的材料,并且在修建铁路的技术上面,国家也是聘请的最为顶尖的设计师。而且在后期修建铁路的时候,国家请来的技术工人也都是极为负责的。

在所有铁路成型完工之后,相关部门还对这些完工的铁路进行了成千上百次的测试,为的就是避免在日后列车行驶时,遇到铁轨因为质量和技术缘故发生损坏的现象。如果在平时发现了铁路有损坏的迹象,相关部门也会第一时间前去修复。

1981年442次列车坠桥事故(1981年铁路坠桥事故)(7)

至于第二种人为损坏的猜测,因为铁轨采用的都是顶级材料,想要破坏必须用炸药才行,可是居住在周边的居民并没有听到过爆炸的声音,勘察部门在事故发生地也没有发现爆炸残留物,所以这个猜测也不成立。

为了寻求事情的真相,调查组对事故发生地周围的环境进行了进一步勘察。

调查组发现,在利子伊达山沟附近出现了许多体积巨大的石头,此处一直都是枝繁叶茂,遍地青草,按理说根本不会有体积这么庞大的石头存在。

根据这一线索,调查组推测这些巨石是因为泥石流从山顶上滚下来的。

1981年442次列车坠桥事故(1981年铁路坠桥事故)(8)

可是根据442次列车发生事故的当天的来看,当时只是下着小雨,根本不可能导致泥石流的形成,这样的结论再一次使接近真相调查组变得迷茫起来。

秉承着“坚持不懈”的原则,调查组根据现有的线索,一路找到了利子伊达沟的源头处。

这是一处海拔近5000米的山峰,根据气象局以及当地的相关部门提供的信息,调查组发现这个山峰在不久前经历过一场大暴雨,当时山体出现了滑坡,甚至沿途产生了大规模的洪暴和泥石流。

在重达近500吨的巨石冲击下,成昆线中途径利子伊达沟这片区域的铁轨被尽数摧毁。

1981年442次列车坠桥事故(1981年铁路坠桥事故)(9)

就连赫赫有名的利子伊达大桥,也在巨石的冲击下被损毁了近半,伴随着线索调查到这一步,这场事故的真相也终于水落石出。

虽说这是自然灾害导致的事故,但是国家出于体恤民心,依旧给了遇害人家属相应的赔偿和慰问。

而这场事故中的442次列车司机王明儒,因为在发生事故时临危不乱,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将损失降到了最小,被国家给予了烈士的称谓。

在事故发生后不久,相关部门以最快的速度对此处损毁的铁路进行了修复,仅仅是花费了半个月的时间,就让这条成昆线再次通畅了起来。

1981年442次列车坠桥事故(1981年铁路坠桥事故)(10)

近半个月的修复只是为了让铁路维持正常的运转,此处地势凶险复杂,光是滑坡的地方就存在183处,落石多发地更是高达500多处,想要将原本的铁路修复完好,并且在之前的基础上做出进一步抗灾改善,这显然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工程。

自当时442次列车事故发生后的第四年,一条崭新的铁路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里,相关部门没有对利子伊达大桥进行修复,而是在沿途的山脉,修建了一条长达1465米的利子伊达隧道。

1981年442次列车坠桥事故(1981年铁路坠桥事故)(11)

这条隧道将当地的自然灾害危险系数降到了最低,因为这条隧道的出现,当初442次列车所遇到的事故也不会再次发生。

如今,距离当初442次列出的事故发生时间,已然过去了四十余年,经过进一步修复和改进后的成昆铁路,在国家的审批下成为了我国最为重要的铁路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