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出自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李康的《运命论》。意思是高出森林的大树总是要被大风先吹到,比喻才能或品行出众的人,容易受到嫉妒、指责。

从相对论的角度来看,有高出森林的大树就有低于森林的大树。高低是相对而言的,就像胖瘦、长短、大小、曲直等等都是相对而论的。如果只是单纯的一物,没有另一物做参照和对比,那我们又该用何种语言描述它?

高出森林的大树,它是相对于“森林和低于森林的树”而言的,没有“森林”又何能体现它的“秀”。而这颗突出的大树是那么显眼,不亚于森林里的其他树。它的“特立独行,鹤立鸡群”注定被“风”喜欢,它的“高大”也会让森林里的普通的树羡慕嫉妒,真的是“高处不胜寒”。

站在高位的人似乎都是孤独的。而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普通的人。普通人的七情六欲似乎都控制得不怎么好,而人心都是复杂且善变的。长期处于底层的人们有的对现状麻木了,有的人就“反抗了”。

木秀于林隐藏成就(关于木秀于林)(1)

这或许是命运的不公?

不,不是的。这是自然的生存法则。

自然生万物,人也是自然的一小部分。自然里有强者,有弱者,有四季更替等等。那么人也应该遵守自然法则,在人群中有好人就有坏人,有站在高处的领导者,就有处于低处的被领导者,任何现象都是相辅相成,一个人或物无法独立存在,都有两面性,我们得接受他的好,也要接受他的坏。

那么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也就是再正常不过的自然现象,对于高出森林的大树,我们可仰望,可崇拜,对于森林里平凡的树接受它的普通和平凡。

我们再来单独看看这个大树——它独立的高于其他树,风暴来临时,它首当其冲;风和日丽时,它投下的阴影最长。是的,谁没有影子呢?常言道:大树底下好乘凉,那么又有好多人靠着这颗大树乘凉呢?而在这棵树下乘凉的人也有好人和坏人吧!

任何事物和人都有两面性,不能只单纯地看一面。小时候的我们只知道区分对错,长大后才发现对错不能单独地看,要看站在谁的立场,谁的角度去看对错了。在任何时候最好都能用平常心去看待问题,看待身边的人和事,看待这个世界。

木秀于林隐藏成就(关于木秀于林)(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