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底,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发布一则视频,视频中,IS最高头目巴格达迪疑似现身并发表讲话近年来,巴格达迪唯一一次公开露面是2014年近日,这一极端组织又有新动作:据路透社5月11日报道,“伊斯兰国”10日通过发声渠道阿马克通讯社宣称,在印度新建立一个“省”,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最高头目时隔5年?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最高头目时隔5年(最高头目时隔5年)

最高头目时隔5年

上月底,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发布一则视频,视频中,IS最高头目巴格达迪疑似现身并发表讲话。近年来,巴格达迪唯一一次公开露面是2014年。近日,这一极端组织又有新动作:据路透社5月11日报道,“伊斯兰国”10日通过发声渠道阿马克通讯社宣称,在印度新建立一个“省”。

首次在印度宣称建“省”

按照路透社的说法,这是“伊斯兰国”首次在印度宣称建省。

声明中,“伊斯兰国”称这一新省份名为“Wilayah of Hind”,意为“印度邦”,大致位于印度北部查谟-克什米尔邦,还声称在印控克什米尔绍比安地区与印度安全部队发生冲突,造成印度方面多人伤亡。

报道称,IS的声明是对印度警方一份声明的回应。当天早些时候,印度警方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印度安全部队在绍比安地区与武装人员交火,击毙一名名为伊什法克·艾哈迈德·索菲的武装人员。声明称,此次行动“干净利落”,交火过程没有造成其他损失。

印度安全官员表示,索菲涉嫌发动多起针对安全部队的手榴弹袭击。有军方官员表示,在宣布效忠“伊斯兰国”之前,索菲曾长期参与多个活跃在克什米尔地区的极端组织。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印度军官声称,印控克什米尔地区与“伊斯兰国”有关联的极端分子可能只有索菲一人。

有外媒指出,伊斯兰国宣布建立“新省”,或意在巩固地位。美国石英财经网站认为,长期以来,查谟-克什米尔邦穆斯林教徒和印度教徒关系紧张,IS可能利用这一现状,“拓展领土”。

有专家指出,对IS这一表态应提高警惕。国际恐怖组织搜索情报集团分析师里塔·卡茨说,“伊斯兰国”宣称在印度建省的说法“荒唐可笑”,但“不能简单忽视”。卡茨说:“人们或许会对这一进展不屑一顾,但对于在脆弱地区的极端分子来说,这是一个有象征意义的姿态,可以为他们重建所谓‘哈里发国’打下基础。”

仍有威胁

去年12月,美国总统特朗普首次宣布击败“伊斯兰国”;今年3月底,IS失去在叙利亚控制的最后一个据点巴古兹,标志着“伊斯兰国”2014年宣布建立的所谓“哈里发国”的最终瓦解。尽管地理意义上不复存在,但“伊斯兰国”所具有的威胁仍不容小觑,打击“伊斯兰国”是场持久战。

首先是残余势力仍蠢蠢欲动。

分析人士认为,尽管所谓的“哈里发国”已经“彻底被剿灭”,但在中东地区仍有残余势力。有报道披露,部分武装人员藏匿在叙利亚偏远的中部沙漠地区,部分武装人员则潜入伊拉克城市、藏身暗处,伺机发动袭击,等待东山再起。

华盛顿战争研究所的一份新报告显示,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各地,“伊斯兰国”正发动越来越多的袭击。美国参议员安格斯·金称,目前仍有大约1.5万至3万名“伊斯兰国”武装分子留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如果不加以控制,‘伊斯兰国’可能构成持续危险。必须继续行动,确保其不会获得新的立足点。”

其次是范围上的转移之势。

伦敦国王学院激进化国际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查理·温特认为,“随着其核心力量被削弱,外围地带将变得更加危险。”

4月底,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第十六次国防部长会议上,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警告称,“伊斯兰国”被击溃后,恐怖分子正在从叙利亚和伊拉克转移至包括中亚与东南亚在内的其他地区,阿富汗境内情况最为复杂。

5月初,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西非布基纳法索、马里和尼日尔三国,强调利比亚依旧是恐怖主义滋生的温床,解决利比亚问题迫在眉睫。自卡扎菲政权2011年倒台以来,利比亚陷入动荡和分裂,获“国民军”支持的国民代表大会与民族团结政府形成东西对峙局面。“伊斯兰国”则试图利用这一局势,试图在利比亚复制其在叙利亚和伊拉克的扩张。

不少专家提醒,“伊斯兰国”可能利用利比亚的“安全真空”状态,重整旗鼓、卷土重来。法国国际与战略事务研究所研究员卡里姆·比塔尔提醒称,利比亚不可麻痹大意,“不要重蹈伊拉克和叙利亚的覆辙”。

路透社报道称,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先后丧失所有地盘后,“伊斯兰国”重新捡回“老策略”,试图以采取自杀式袭击和“打了就跑”的策略维持影响力。除了中东地区,IS在东南亚和南亚的动向也令人担心。

4月21日,“印度洋上的明珠”斯里兰卡发生连环爆炸袭击,地点涉及全国范围内多座教堂、高级酒店,造成大约250人死亡、超过500人受伤。不久后,“伊斯兰国”宣布对袭击事件负责,不过现有证据无法确认这一极端组织直接参与。

就在这一悲剧发生后不久,印度和孟加拉国收到“威胁”。据国际恐怖组织搜索情报集团称,与IS结盟的媒体集团Al-Mursalat Media发布一张海报,海报上是2016年曾在孟加拉国首都达卡一处“外交飞地”的咖啡馆发动恐怖袭击的五名武装分子的照片。

这张武装分子手持步枪、面带微笑的照片下方,一段文字写道,“孟加拉国和印度的哈里发士兵并未被‘压制’,圣战者的愤怒将会给你们带来猝不及防的毁灭”。印度对外情报机构调查分析局前局长纳拉亚南表示,虽然“不会把这解读为即将采取行动的先兆”,但特朗普总统声称“‘伊斯兰国’已经被彻底消灭,实在错得离谱”。

印度前军方和情报官员表示,IS看起来似乎在印度没有多少立足之地,但是远没有被彻底击败。印度退役将军D.S.胡达表示:“不能忽视潜在袭击的威胁。事实上,只需要几个这样的恐怖分子就能发动如此袭击,斯里兰卡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不容小觑

第三,IS还可能更多依靠海外分支机构,利用手头资源及在全球的“名声”,向更远的分支机构传播信息、制造混乱。

IS向来积极在海外“招兵买马”。据《纽约时报》报道,2002年,当基地组织的残余势力被赶出阿富汗时,“伊斯兰国”已拥有众多全球分支机构、一个颇具影响力的媒体部门、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大本营的数千名武装分子。早在2015年,IS就开始指示新兵迁移到海外分支机构控制的领土。里塔·卡茨说:“该组织不是从零开始建立成员关系,而是从现有的组织挖走成员,有时甚至是整个组织。”

而这些海外分支机构对所谓“哈里发国”的瓦解几乎没有直接感受,也不需要与“伊斯兰国”进行直接沟通,就能从音频信息中了解目标。“他们明白,在其地理范围内,任务针对执法部门、军方以及非穆斯林团体,” 国际网络安全公司“闪点”的高级主管莱斯•阿尔库里说。而如果掌握恐袭技术和知识的IS,与熟悉当地的分支机构结合,可能会产生毁灭性的影响。

有专家指出,通过斯里兰卡连环爆炸袭击,“伊斯兰国”提醒世界,它不需要控制领土,就能构成重大威胁。“IS没有陷入混乱,它没有‘被打败’,”阿尔库里认为,“它擅长重组和修改战略,以适应世界各地不断变化的安全形势。”

IS的宣传“攻势”也在继续发挥作用。阿尔库里指出,“IS的媒体机器利用每一个行动领域,追随者们相信,‘哈里发国’的崩溃只不过是暂时的。”

栏目主编:杨立群 文字编辑:张全 题图来源:IC photo 图片编辑:曹立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