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的真快,今天已经是八月一日了,2019已经过去了一多半。

昨天与几位朋友小聚,算是给我补过生日,匆匆之间,年届不惑,标准的中年。

所谓的中年危机,其实说到底,一是身体开始走下坡路,上要照顾老人,下要陪伴、抚育孩子,精力不够用了;二是年少时那些宏图大志,在无情的岁月面前渐行渐远,心里还有一丝丝的不甘。孔老夫子说:四十不惑,我一直说,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不是不再迷惑,而是不会被轻易诱惑,真正能够诱惑我们的是我们那些无穷无尽的欲望。

对绝多大数人来讲,你的精力,其实就是你身心状态的集中表现。总感觉精力不够用,甚至是精神萎靡、心力憔悴,最直接的原因是身体出了问题,保证不了你有足够的精力,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我们的心里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一个能力配得上野心的人,必然是精力充沛的人,是懂得如何把自己的身体调适到最佳状态的人,是懂得把自己的身体机能发挥到最佳状态的人。

前几年,大家聚在一起,谈的更多的是做大事、赚大钱,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会,兴致上来喝个大酒;而现在大家聚在一起,谈的最多的,也是最真正的劝慰是珍重自己的身体。

但凡对养生有点想法的朋友,我想《黄帝内经》这一段应该没有人没读过、没听到过。这就是我们最正常的过度使用我们的身体的状况,这些也都是导致我们身体问题百出的根本原因。

道理很简单,很多人也都开始谈自律,不过好多人又搞错了方向,走入了另外的误区,就是高强度的健身,或者阶段性的高强度运动,不尊重规律,这也是一种过度使用我们自己的身体的情况。

适度的高强度锻炼是可以的,但是前提是,你首先要先恢复身体自身的机能,而办法也很简单,是在这一段之前: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办法就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如果你想改变,先从这里开始,恢复身体机能之后,这个时间段,我自己的经验是三个月到半年,再慢慢的加一些锻炼,而不是上来就进行高强度的锻炼,而且,一定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切忌报复性的高强度训练。

还有一种过度使用身体的情况,就是胡乱的进补,大量的吃补品,俗话说,“粗茶淡饭最养人”,你吃进去的,不对症的情况下,到了体内就会变成了毒药,因为你本来就脆弱的内脏根本没有能力消化、运化、吸收这些东西。

好像今年世界各地很多地方都破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温纪录,我劝了很多人少开空调、少喝冷饮,冷饮是最好别喝,空调如果可能,尽量的调高点温度,再就是经常开开窗、透透气。

心安是福平淡是真(身安是福心安是贵)(1)

道理很简单,其实标准也很简单,就是能够吃得香、睡得香。

而很多时候,让我们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的,就是中医上所说的情志出了问题。

所谓情志,即指喜、怒、忧、思、悲、惊、恐等人的七种情绪。

而我们现在最普遍的,其实主要就是,由忧而过度思虑,由忧而迁怒于人,一点就着,由忧而悲,由忧而易惊,过度的忧虑,又让很多人钻入了牛角尖,从而对未来又陷入恐惧之中。

而很多人的忧虑,在生活中最正常的表现很容易导致怨,说白了,就是怨天尤人

这几年,经济持续低迷,很多人在经历了劳而无功的努力之后,发现自己无能为力做出改变,就开始怨天尤人,而所有的怨天尤人,其实都是在自我安慰,总之问题不是出在自己身上,都是外部环境的问题,都是不公平的问题。其实,所有的问题,最根本的原因,都在自己身上能够找到。

人的怨气来自于哪儿呢?

中庸》上说,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我们的先贤大哲们一直讲修身,无处不讲,《大学》上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不止儒家,其他诸子们,也都是讲任何事的前提都是修身。

其实,如何修身呢?简单点说,就是心要正,意要诚,不求与人。很多时候,怨气,都是从一个字上来的,求之不可得之苦。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原来关系很好的朋友、亲人,为什么后来互相之间的怨气越来越重呢?就是因为你对别人的期望值太高了,没能达到你想要的结果。

而这种怨气,逐步的自我强化,最终就会让我们陷入一种恶性循环,钻入牛角尖,最终就会自我蒙蔽,这之后,可能什么蠢事都干得出来,衍生出无数的麻烦。

不求与人,其实并不是什么都自己做,现代这会,这不可能,分工越来越细,什么事都要与人合作。但是,不求与人是一种心态,前提不是求得别人的施舍,不是妄求超出你应得的份额。老话说的好:别人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不要奢求别人对你另眼相看,对你格外照顾,这不符合人性。往大了说,是共赢,是在利他的基础上实现自己的利益,成人达己,这就是不求与人。

说到底,怨气,就是因为事情和你预想的不一致,对人、对事,都是这个道理。向外找客观原因,有时候是有必要的,但是,过度的执着于找外部原因,最终吃亏的反而是自己。因为,很多外部环境不是你能改变的,很多人不理解“境由心转”,其实,有时候没必要“心转”,前提是,你安住本心,安住当下,这时候需要做的就是随遇而安、随遇平衡。随遇而安不是消极等待,是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情况,都是够安心,这样,才能够对自己面对的现实有更清晰、更真切的认知,也就是更能够看清楚真相,也才真正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的办法。在无穷无尽的怨天尤人中消耗了可能你仅有的那点本来就不多的精力,还拿什么来去做事呢?

最近《哪吒之魔童降世》特别火,现在票房已经突破10亿。很多人之所以特别喜欢,就是因为哪吒身上那种不接受命运的安排,不接受命运的摆布,倾尽全力去改变自己的命运的精神,也就是我命由我不由天。在面对极端困难的时候,人最需要的就是精神的力量,支撑你走下去。我们可以在哪吒身上汲取精神力量,尽力的去改变我们的境遇和命运,但是,前提是我们要一步一步的解决好我们面对的一个一个现实的问题,光靠一腔热血,横冲直撞,不光解决不了问题,还会让自己越来越糟。

心安是福平淡是真(身安是福心安是贵)(2)

其实,多问自己三个问题,我想,我们很多时候都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的性格怎么样?我的智慧够不够?我的道德怎么样?

即使找不到明确的答案,我们大概率也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

最后,还是用我最喜欢的《管子》的一段内容结尾吧:

《管子·内业》

凡人之生也,必以其欢。忧则失纪,怒则失端。忧悲喜怒,道乃无处。爱欲静之,遇乱正之,勿引勿推,福将自归。彼道自来,可藉与谋,静则得之,躁则失之。灵气在心,一来一逝,其细无内,其大无外。所以失之,以躁为害。心能执静,道将自定。得道之人,理丞而屯泄,匈中无败。节欲之道,万物不害。(意思是:人的生命,一定要依靠欢畅。忧愁与恼怒—就会失去生命的正常秩序。心里有忧悲喜怒,“道”就无地可容。有了爱欲的杂念就应当平息它,有了愚乱的思想就应当改正它。不用人为地引来推去,幸福将自然地降临。道是自然到来的,人可以借助道的到来而予以谋虑,虚静就能得到道,急躁就会失掉道。灵气在人的心里,有时来有时消逝,它的小可以说其小无内,它的大可以说其大无外。人所以失掉灵气是由于急躁为害。要是心能够平静,道自然会安定下来。得道的人,邪气能从肌理毛孔中蒸发排泄出去,胸中没有郁积败坏的东西。能实行节欲之道,就可以不受万事万物危害了。

而窍门就在于:治心在于中,治言出于口,治事加于人,然则天下治矣。一言得而天下服,一言定而天下听,公之谓也。

简单点说就是:治心要正,然后才能说出来的话是治言,最后才能治事加于人,才能做好事,管好人。

吃得下饭、睡得着觉,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就是身安

治心一处,不妄、不求、不怨,守心于正,就是心安

身安是福,心安是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