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中的爱心与奉献(抗疫手记)(1)

连日来,有这样一群可亲可敬的人,他们一直坚守在线上教学、技术支持、后勤保障、安全保卫等不同的岗位上,为师生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请跟随官微走进他们,用第一视角去感受他们的日常,了解他们的抗疫故事。

“寻找自己的教学方式”

3月28日晚,接到课程转为线上教学的通知,我没有过多的慌张,仍如往常一般按部就班地调试设备、准备资料。3月30日下午,我开始了第一节线上教学,由于线上教学无法同学生面对面,不能及时看到学生的状态与反馈,如何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度成为了我教学的重中之重。后来,我逐渐摸索出了应对之策,那就是在课前、课中、课后都安排习题测验,这样就能够及时地看到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上,我选择通过“雨课堂平台”进行线上教学,这个平台上有弹幕、投稿等学生感兴趣的新兴教学辅助方式,过程中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后,我通过“超星泛雅平台”建立网络课程,把包括视频、PPT、学习资料等教学资源有条理地整合起来,便于学生随时查看。此外,我还为学生量身打造了学习计划,鼓励他们在平台上面进行自主学习。

同线下面对面的课程相比,线上教学多少存在一些弊端,为了保障学生在疫情期间不落下学业,作为一名老师,我也在不断的改进教学方式,确保大家的学习不受到影响。

电气工程学院 胡堃

“线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

3月28日晚接到徐州市疫情防控通知,学校紧急将教学工作转为了线上,这对我们高等数学课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学期,“高等数学A3”共有4778名同学选课,开出了60个教学班。特殊时期,两年多的线上资源建设充分派上了用场。目前,高等数学团队已建成了课堂教学、作业讲解、历年真题和典型例题讲解、数学竞赛讲解等共约16000分钟的视频线上资源,每一位老师的家中都有相关教学资源课件的备份,保证随时能够进行线上教学。我们还给所有老师配备了手写板,实现了将黑板“搬”到线上。这些资源与设备的保障让我们能够在面对紧急情况时更加地从容不迫。同时,为了增加互动性,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我们还进行了线上反转教学的尝试,在增强学生参与度的同时,也让他们进行自主思考。

作为高等数学教学团队的一员,我们肩负着全校理工科公共基础课教学的重任,因此我们时刻提醒着自己,“我的工作不能够乱,无论线下还是线上都要把本职工作干好。”

数学学院 祁永强

“我们时刻准备着”

3月28日晚,接到学校“因疫情防控需要进行封闭管理并全面开展线上教学”的通知后,我立刻召集大学英语、英语、德语专业系部主任召开了视频会议,随后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一对一地紧急联系第二天上午有教学任务的老师、确定上课平台、通知授课班级,为线上教学做好了准备。外文学院除了承担本学院英语、德语约80个教学班级的专业课程,还承担着面向全校大一、大二约450个教学班级超万名本科生《大学英语》通识课的教学任务。任务艰巨,必须确保线上教学“零失误”。为此,大学英语教研室立即启动集体备课,针对线上教学方式对授课内容进行了调整。同时,学院对直播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了统计,确保万无一失。过程中,老师们通过腾讯课堂、腾讯会议、钉钉等多种渠道进行教学,学院领导和教学督导积极组织教学巡查,学院教学办也为做好教学保障时刻准备着。

学校应急反应的精准与迅速保障了每一位师生的安全,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职工,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我和每一个外文人都会遵守学校、社区各项防疫政策,尽职尽责做好线上教学,共同抗疫,迎接胜利!

外文学院 刘婷婷

抗疫中的爱心与奉献(抗疫手记)(2)

“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在哪里”

在接到学校通知后,我们智能基础设施中心立刻按照预案,迅速将工作中心转到了重点保障网络的平稳运行上。为了全身心做好师生用网基础保障工作,避免封校后出入学校不便,同时也减少其他同事的流动风险,我和团队几个成员当晚就入住到了学校,我们深知,智能基础设施中心作为校园网络建设和运行维护的核心保障部门,在这个特殊时期必须肩负起守护校园网络系统稳定的重要任务,绝不能“掉链子”。在校值守期间,我们4名运维人员担负起了全校4万余名师生的网络运维工作。目前为止,线上教学期间,校园网络运行状况良好,带宽充足,保障了在线教学的有序进行。

“校园网络已经成为支撑师生学习、教学、办公和生活必不可少的角色,尤其在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开展更需要网络保驾护航。尽管我们平时和学生接触不多,但是在师生看不到的地方,在网课网络监测屏幕的背后,在400热线的另一端,在数据中心机房设备运转的声音中,在每座楼宇里最不起眼的弱电间、设备间里,都有我们的身影。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在哪里;哪里需要网络,我们就在哪里。”

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 孙磊

“他们叫我们一声‘阿姨’,

我们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呢”

作为一名普通的宿管阿姨,自疫情封校以来我和我的姐妹们便再也没有回过家了。我们是4月1日接到封校通知的,接到通知后我便主动申请了留校。疫情来得突然,保洁阿姨无法入校,我和我的同事们就每天穿梭在各个宿舍楼之间,清理各栋楼产生的生活垃圾,保证宿舍楼的卫生整洁。我们的工作从每天早晨的五点钟就开始了,这个时候楼里的孩子们大多还在梦乡,我们工作时也尽可能地不发出声音,以免打扰孩子们休息。现在我们每天大概要工作十二三个小时,楼前楼后来回忙,哪天都要走上两三万步,有时累的坐下就不想站起来了。尽管如此,我们都觉得十分值得,孩子们叫我们一声阿姨,我们还有什么不能做的呢?在我们心里,他们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

我也是一位母亲,非常理解孩子们求学的不易,在这个特殊时期,我和我的同事们会坚守好自己的岗位,共同努力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安全整洁的学习环境。疫情不退我们不退!

竹梅兰苑宿舍楼负责人 孙阿姨

“守护好第一道关”

校门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只有把校门守好,才能有效防控疫情。3月28日接到学校通知后,我立即赶到了工作岗位上,从此文昌校区北门保卫处的沙发便成为了我的床。文昌校区人员结构复杂,老师、学生、家属、商户、住户,因此我们保卫处的工作压力也比较大。受疫情影响,校卫队的人员由原来的50多人精简为了25人。人员少、压力大带来的必然结果就是工作量大,我们从原来的三班倒变为现在的两班倒,每个人每天要坚守岗位12小时。我是负责人,每天只能睡上三四个小时。但是我们没有一个人喊过苦、叫过累,也没有一个人掉队。疫情初期,很多人不理解我们的工作,许多矛盾的焦点都聚集在我们这个岗位上,聚集在进出校门严格的手续审查上,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向他们耐心解释,也有许多老师帮我们一起解释,最终获得了大家的认可。

我曾经是一名军人,所以“关键时刻,哪里需要我,我就顶上去”。无论这轮疫情还会持续多少天,我和我的同事都会坚守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为全校师生看好这道门,护一方平安。只要全校安全,我们就是幸福的。

文昌校区保卫队队长 马钢

抗疫中的爱心与奉献(抗疫手记)(3)

“为了学生也要坚持付出”

疫情以来,我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封校后,在家人的支持下,我主动来到学校值守,和大家一起并肩作战、共渡难关。连日来,凌晨12点搬货卸货已成为了我的生活常态。由于校外的货物运不进来,我们只能自己去进货、卸货、上货,还要时刻照看着自助结账机,以免发生突发状况耽误了学生的时间,工作量比平时不止翻了一番。就算两班不停地倒、不停地忙碌,由于我们人手有限,依然很难百分百满足学生对商品的需求量。无奈之下,我们只能压缩自己休息的时间,提高工作的效率,尽力去满足对大家的生活产品供应需求。

也许我的岗位很普通,但是依然想为学生、为疫情防控贡献一份力量。在学校的高度重视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相信疫情很快会过去,生活会重新回归正轨。

天猫超市 陈阿姨

“抓紧饮食供应链”

作为总务部饮食管理中心的一员,我承担着桃苑饮食供应与管理的工作。“民以食为天”,保障饮食的正常供应是疫情防控不容忽视的一环。疫情封校期间,学校对学生的吃饭问题非常重视,因此在原材料的供应上一直较为稳定,确保学生能够吃到新鲜、健康、多样的食物。餐厅的员工也都积极坚守在岗位上。说实话,看着他们白天劳累了一天,晚上只能躺在狭窄的沙发或者几个凳子拼接在一起的“床”上睡觉,我的心里既感动,又很过意不去,只能通过加倍努力工作来回报大家的付出。每天从早上六点一直到晚上九点,一天15个小时左右的工作强度已经成为我的常态,无论是原材料的供应、人员的协调,还是仪器设备的检查、外卖的配送,我都尽力做到最好。

这场疫情对许多行业的冲击都不小,餐饮更是如此,在学校里,我们面对的是全校几万名的师生,要为他们的饮食保驾护航。因为他们,我们的工作才有意义;为了他们,我们也必须拼尽全力。

饮食管理中心 刘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