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想和大家分享1988年区丁平导演的《群莺乱舞》。奉上一曲何嘉丽的《夜温柔》给各位,可谓唱尽塘西阿姑的心声啊。

小编第一次知道香港塘西这个地方是因为张国荣先生的《胭脂扣》。小编后来得知张国荣的十二少曾经想过找郑少秋来演,虽然后来没有演成,但是郑少秋也同样出演了一部关于讲塘西风月的剧情片。小编马上搜索相关资料,“哇哦,原来是它”小编不禁惊呼,原来小时候看过的那部有很多旗袍美女姐姐的电影就是它——《群莺乱舞》。小时候看过很多港片都不记得名字,后来特意去找才知道名字,当然也一一重温,为了让电影更加原汁原味就一定要看原版。虽然国语版都是童年回忆,但是粤语版更加能GET到国语无法翻译到位的那些俚语的笑点,而且小编看得还是无删减版的,哈哈哈。

西楼风情真实故事(香港旧时的塘西风月)(1)

大牌云集

故事讲一个英国特派的禁娼专员程立邦(郑少秋饰)为调查民意出入风月场所后被红牌阿姑迷住,后来还奉行一夫多妻制取了三个大美女当老婆。

西楼风情真实故事(香港旧时的塘西风月)(2)

一直觉得程专员的老婆中最不好看的就是刘嘉玲

关之琳饰演的陆千千是从上海赶来投靠八家的姑娘。为人处世大方得体,仗义豪爽,被朱爷赞誉“有大家风而无青楼习”,和程专员一见钟情成功“埋街食井水”(粤语中比喻娼妓从良找到好人家)。

西楼风情真实故事(香港旧时的塘西风月)(3)

关之琳的大眼睛最漂亮

利智饰演的花艳红是咏花寨的红牌阿姑,但是花艳红是断掌人,嫁了三个老公都被她克死,最后还是带着遗产回到咏花寨重操旧业。她不是一个自甘堕落的人,她只是一个追求爱情,想自己掌握命运的女子。花艳红原名陈玉娇,是程专员指腹为婚的未婚妻,对于指腹为婚,花艳红说:“我一直不想嫁给那个指腹为婚的未婚夫,我觉得很不合理。就算塘西阿姑去翻阉也比指腹为婚没有真感情的好。”他知道程专员喜欢千千,大方让爱:“我知道你喜欢千千多一点......如果你不喜欢我,我也希望你娶千千。”这么大度的未婚妻,程专员怎么会辜负她呢?最后也一并娶进门,摆脱老举的身份。

西楼风情真实故事(香港旧时的塘西风月)(4)

利智的花艳红是全片最有故事的女子

通过电影中一些小细节,和演员的对白,可以发现当时塘西大寨的奇妙之处:这些阿姑就像大家闺秀一样,大方得体,艳而不俗。那么接下来,小编跟大家讲讲当时的塘西。

西楼风情真实故事(香港旧时的塘西风月)(5)

王小凤饰演咏花寨八家雪姬,最美的鸨母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香港塘西石塘咀最出名的就是妓寨,在当时这种行业还是合法合理的。1879年香港政府颁发了“征收妓院及妓女牌照税案”,允许妓女妓寨通过缴税领取牌照营业,这就是所谓的“公娼”。所有的从业人员都会在警察厅备案,记录原名,艺名,从业时间,籍贯等等。如果没有缴税,没有登记入册的所谓的“私娼”,不但不合法,不上档次还被人瞧不起。当时出名的阿姑,排场都可以媲美明星了,身边时常有“寮口嫂”簇拥奉承,裙下之臣要见上美人一面光是奉上财帛还不够,还需要通过层层关卡,更别说要作入幕之宾。这绝不是我们今时今日名利场上的“有钱能使鬼推磨”可以与之相比的。

西楼风情真实故事(香港旧时的塘西风月)(6)

看看这些姑娘怎么说的

塘西出名的四大寨是“欢得,赛花,咏乐,倚红”,四寨相连并称“四大天王”,时有大豪客打通厅宴客,风光一时无两。大寨的姑娘又分为:琵琶仔,半掩门,老举等等,众人猜饮唱靓,面面俱圆,时常引来名人雅士,风流才子,商贾政要寻芳问柳。但是这些阿姑自小灌输礼仪知识,出落得像个大家闺秀,绝不轻易暴露肉体,不得贪饮贪食,更加不得不顾义气撬人墙角。当时在公众场合,客人如果拍一下相好姑娘的小手,都已经是极其大胆的举动了,姑娘和客人之间都是发乎情止乎礼,互相尊重,不能有半点逾越。对于教而不善的,鸨母就会“棍棒相加”好好调教。李碧华的小说《胭脂扣》里面曾经就提及一种老鸨对付姑娘的酷刑——“打猫不打人”,实在是手段残忍,在此不宜细说。

西楼风情真实故事(香港旧时的塘西风月)(7)

花艳红道出心声

如果运气好成为当时得令的红牌就有资格选客人。客人求见的例行手续也很繁琐:先要客人发花笺邀请,如果姑娘不喜欢就不应邀;再来姑娘就会准备出毛巾,以显自己身价不同高人一等;再到寨中设响局宴客,期间夹菜,开果碟,拿拖鞋,拿毛巾,就连剥个果皮都是收费的,听姑娘唱曲更加是天价收费。往往客人招来阿姑赴宴,能听上一曲便是赚到了,多次宴请之后才有机会“打水围”,但也止于聊聊心事,要等到真正“摆房”可就没那么容易了,有些人还没入幕呢,就倾家荡产了。当时客人追求阿姑的手段中最出名就是“烧钞票煮绿豆沙”(现在很多影视作品都会出现这个桥段),可见花钱如流水,阿姑之间还流传一句话:败家子弟莫要走,兴家子弟莫要来。

西楼风情真实故事(香港旧时的塘西风月)(8)

依次:王小凤,秦沛,郑少秋

但是这一段风光的岁月维持到1932年就结束了,港英政府发布禁娼法令,杜绝一切公娼。这也影响到当时很多石塘咀的酒楼倒闭,酒楼都是靠这群阿姑的裙下之臣设酒席来赚钱的。1962年最后一家塘西酒家——金陵酒家拆卸,从此塘西风月只是一段口语相传的佳话,一段不复存在的纸醉金迷岁月。

该片更多精彩片段,欢迎关注收看

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