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峡水库未建成前,在壁立万仞的长江北岸有一块突兀的巨大石头,就像一把锋利的宝剑直插在江里,传说这把宝剑是大禹治水的时候,挥动开山的宝剑。大禹将横亘在川江口的大巴山劈开,形成了三峡。然而他的宝剑砍缺了,就把宝剑插入西陵峡西端的岩石中,镇压那些兴风作浪的水怪。剑尖上大约百米,有一个天然洞穴,里面的堆积物层层叠叠,在江中往上看就好像几卷堆放的书,在风中翻动。

诸葛亮墓解密(孔明的兵书洞中竟有战国黄金木悬棺)(1)

这就是兵书宝剑峡,相传为诸葛亮藏兵书的地方。蜀汉时期,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被杀。为了报仇,刘备举全蜀之兵伐吴。诸葛亮因为力阻伐吴,没能同行,便交给刘备几本兵书,以供危难时翻阅。刘备报仇心切,并未接受。诸葛亮唯恐有失,把兵书藏在峡谷石龛中,希望刘备能够发现。结果,刘备长驱直下,中了陆逊诱敌深入之计,火烧连营八百里,几乎全军覆没。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感到“天意如此,兵书取不回来了”,兵书便在石壁上生了根。三峡水库蓄水,长江水位上升后,溯流而下,才发现,原来不是兵书而是悬棺。

诸葛亮墓解密(孔明的兵书洞中竟有战国黄金木悬棺)(2)

诸葛亮墓解密(孔明的兵书洞中竟有战国黄金木悬棺)(3)

悬棺葬是我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巴人和僰(bó)人的丧葬习俗,但是像兵书宝剑峡这样规模的悬棺群尚属首例。为什么要采用悬棺的方式殡葬,与当地人的信仰有关。古人把人的形体叫作“形”,魂魄附之于形体,即所谓“附形之灵为魄,附气之神为灵”。棺木(尤其是船形棺木)好似独木船,将死者脱离形体的灵魂,载到天堂极乐世界,如灵魂摆渡一般。

诸葛亮墓解密(孔明的兵书洞中竟有战国黄金木悬棺)(4)

只是,万丈绝壁的悬崖,在古代,木棺是如何放进洞穴中去的呢?木棺里的尸体骸骨又是谁的呢?有谁又到洞穴亲眼目睹过呢?这一连串的谜,给秀丽的兵书宝剑峡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不乏有盗墓者和好奇的人爬上山崖,想要揭开这层面纱,然而他们并没有想到居然会付出生命的代价。只是在洞口,便不能长时间停留。据当地北沱村老人讲道,上个世纪60年代的一个夏天,有5个四川的采药人,到此峡采名贵草药,用了数盒竹缆和麻绳,人身上系着绳从崖上往崖下放,采药人一边采药一边往洞里看,不知是什么原因,采药人根本无法接近洞口,只能在附近晃来晃去。这个采药人上来讲,他模模糊糊地看到洞穴只有几块石头,像书又像木棺,还闪闪发光,看后胆颤心惊,不敢多视。据说这个采药人回去后没几天就得了一场大病去逝了。从此以后,这个故事又给兵书宝剑峡增添了一点神秘感。

诸葛亮墓解密(孔明的兵书洞中竟有战国黄金木悬棺)(5)

直到修建三峡水库,为了保护文物,文物考古部门开始对这些地方进行探索。真相才被揭露,才发现了洞中的悬棺。据当时考古参与者讲述,洞中悬棺为战国时遗迹,没有被盗墓者光顾过。根据考古常识,一般悬棺里大多没有太多的文物,加上这里环境险绝,所以历代的盗墓者因此没有冒险对这个岩棺下手。但棺木叠加存放的现象令考古学者很意外,在他们之前的工作经历中没见过棺木叠放的情形。一个地方风水好,之前人葬在这里,百年或者几百年后原先坟包不知所踪,又有后来的死者葬在这里,客观上造成棺木叠加,像兵书峡这样的没见过。

诸葛亮墓解密(孔明的兵书洞中竟有战国黄金木悬棺)(6)

诸葛亮墓解密(孔明的兵书洞中竟有战国黄金木悬棺)(7)

每具棺木都由一根整木掏空而成,仔细辨认,甚至能看出当初木工掏挖的凿痕。不敢想象,这得需要多粗的大树。文物部门曾请林业专家鉴定过,这是黄金木。当地丧葬习俗,制作棺木的材料有“千楸万榔八百杉,赶不上黄金木一个桠”之说。

更令人惊艳的是古墓中出土的文物。根据发掘报告,悬棺是战国时期放置悬崖上的,棺内发掘了很多巴人武器,矛、戈、剑等。还有玉珏、花布衣带、布块、箭菔、箭弓等数十件珍贵文物。最为珍贵的要数三号棺内的巴人竹箭和箭弓,箭杆头尾均有油漆涂制,上缠有丝线,箭弓还有漆彩绘纹。出土文物之多,为悬棺陪葬品之最。

诸葛亮墓解密(孔明的兵书洞中竟有战国黄金木悬棺)(8)

诸葛亮墓解密(孔明的兵书洞中竟有战国黄金木悬棺)(9)

古代巴人是如何将沉重的棺木放置于悬崖峭壁上的洞穴中的,一直令人费解。以当时的技术能力,光靠人力怎么能够将一副又一副的几百斤重的棺椁吊至上百米高的绝壁,并放到几乎与峭壁垂直的洞穴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