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活下去”到“非活即死”,万科为什么一直“活”在危机中?

在日前的万科2022年年会上,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郁亮在总结发言时表示,2022年是集团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一年,也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背水一战”就是要么死、要么活,没有中间状态。

为什么万科成为野蛮人的目标(从活下去到)(1)

2017年以“卑微”的身份,在王石耀眼的光环中接棒万科,并在担任万科董事会主席不久就提出“活下去”的口号,起初,很多人以为这是郁亮在给自己可能的“失败”铺垫,以便于在万科一旦出现问题,能有一个台阶可下,甚至可以用于推卸责任。但是,实践证明,郁亮地“活下去”并不是耸人听闻,也不是给自己找台阶、砌铺垫,而是房企面临的生存困境就是如此。即便那一年恒大的许家印当上了“首富”,给了“活下去”的万科一个太过鲜明的对照,郁亮也没有因此感到很没面子,而是坚持自己的口号,并在此后多次提到万科要“活下去”。

结果是,喊“活下去”的万科确实活下来了,且活得总体还算滋润,没有喊“活下去”,甚至继续扩张的房企,如今却都遇到了困难,有的已经出险,有的随时可能出险,有的则在勉强维持着。而此刻的郁亮,又一次地喊出新口号,“破釜沉舟、背水一战”。而这句口号的背后,就是“非活即死”的要么活、要么死,甚至不给自己留一点后路。没有后路,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就是退也不是,停也不是,只有进,才有可能让万科“活下去”。

显然,这是郁亮在深化“活下去”的内涵,自己把自己逼到了墙脚,只有反戈一击,才有可能走出困境,才能避免出现其他企业那样陷入资金链困境的局面。因为,郁亮非常清楚,就算企业的账上现金一直比较充裕,但是,就万科的实际负债来看,这些账面现金,是经不住多大的风浪的。一旦出现恒大那样的无现金流入,账面现金很快就会消耗殆尽。到时候,企业就会陷入瘫痪。

为什么万科成为野蛮人的目标(从活下去到)(2)

很显然,郁亮的危机意识还是挺强的,从他接手万科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像行走在悬崖边一样,时刻提醒自己,要走稳、要走好、要走得小心翼翼。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掉下悬崖,并摔得粉身碎骨。

在郁亮的讲话中,有一句话很耐人寻味,“能解决过去累积下来的包袱就有开始新征程的机会,包袱甩不掉就活不下去”,而在这句话中,最核心的一个词,就是“包袱”。这个包袱,不是别的,就是企业累积下来的包袱。因为,一家大型开发企业,经过这么多年的快速发展,如果说没有包袱,是不可能的,也是没人相信的。包袱是什么?当然只有郁亮最清楚,也包括万科的管理层,都非常清楚。我们的理解是,负债应当是万科最大的包袱,也是最沉重的包袱。

别看万科的资产量很大,盈利能力也很强,但是,所有这一切,都是依靠负债慢慢积累起来的,是与负债结伴而行的。为什么账上保持上千亿的现金仍然不安全,就是相对于负债而言。账上的现金,如果不能覆盖全部短期有息债务,最好能够达到全部短期有息债务的1.5倍以上,是很难真正安全的。尤其像万科这样的高负债企业,只有账上的现金越多,安全性才越强。其中,缩小债务规模,特别是有息债务规模,是万科消化历史包袱最为重要的方面,也是最为艰巨的任务。

当然,非有息债务,同样是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虽然非有息债务没有利息负担,但对企业来说,占用的资金越多,对企业越有利。但是,从整个社会来说,却是不提倡的,也是不应当出现的现象,它会大大降低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也会影响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因此,也要作为企业的包袱最大限度地消化。

为什么万科成为野蛮人的目标(从活下去到)(3)

如果万科能够在消化历史包袱问题上迈出重要步伐,总债务和有息债务都能降低一半,那么,万科的前景将会变得更加美好。不仅是万科,所有的房企都应当朝着这个目标前行,都要把消化历史包袱、降低负债、压缩负债规模当作最重要的任务。只有这样,房企才会安全,只有这样,房地产市场才能稳健发展,房地产行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才会越来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