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GDP跨越四千亿之后,珠海下一个目标是什么?

2月8日上午,珠海市长黄志豪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给出了清晰的答案:“力争2-3年内实现珠海‘规上工业企业倍增、百亿工业企业倍增、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外贸倍增’,进入工业总产值‘万亿俱乐部’,在珠海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报告中,“高质量发展”被多次提及,成为今年珠海两会和公共舆论场中最受瞩目的关键词。推动高质量发展,2023年珠海怎么拼?经济如何兼顾“质”与“量”?如何坚持“制造业当家”?今年珠海市两会期间,南都记者以高质量发展三问为切入点,尝试解读珠海迈向“倍增快车道”,冲刺工业总产值“万亿俱乐部”的路线图。

珠海市今年的发展计划(高质量发展三问)(1)

推动高质量发展第一问

全省你追我赶,2023年珠海怎么拼?

节后伊始,伴随广东召开“新春第一会”,吹响高质量发展冲锋号,全省各地你追我赶,呈现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发展局面。

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尚处在追赶阶段的珠海2023年该怎么拼?

南都记者以“高质量发展”为关键词检索了1月28日至2月6日各媒体公开新闻报道。不完全统计,短短10天时间,珠海与推动高质量发展相关的落实举措、项目签约等多达16个,平均一天就有1.6个,力度之大、速度之快、频次之高令各界瞩目。

1月28日下午,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不久,珠海就举行了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五大分会场同步进行,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加速向“万亿工业强市”的目标迈进。

翌日,珠海全市推动高质量发展现场会暨2023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举行,一季度开工重点项目186个,总投资916亿元,全年计划实施项目510个、总投资770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35亿元。初春乍暖还寒,一场项目建设的“大热潮”已在珠海大地如火如荼。新华社刊文评价:“新年伊始,珠海一刻也不停步”。

瞄准产业和项目,珠海各区铆足干劲、迅速行动,一个接一个“硬核”举措不断出台。

在香洲区,为芯片产业提供支撑的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于2月6日揭牌,当地此前还出台政策,对平台检测服务实际发生费用的50%给予补贴,最高300万元/年……

在金湾区,一场干货满满的高质量发展大会暨“产业第一、项目为王”工作推进会于1月30日召开,当地确定了“今年力争继续引进产业项目总投资超1000亿元”的目标,并出台《实施方案》……

在高新区,31个重点项目于1月31日集中签约落地,计划投资总额近40亿元,同日还召开招商引资攻坚大会,300人招商“铁军“誓师出征。当地还印发《珠海高新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密集出台16条措施……

在斗门区,区长面对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协商座谈,就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交流探讨;2月4日当地赴上海开展招商推介,正式挂牌启用驻上海招商代表处,加快吸引优质项目落地……

元宵未过,尚未走出传统春节的珠海经济就已全面加速启航。广东移动大数据显示,截至正月初十,珠海人节后返程更积极,回城率在全省仅次于深圳、广州,位居第三,且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5个百分点,节后复工返工明显加快。

珠海市今年的发展计划(高质量发展三问)(2)

推动高质量发展第二问

跨越四千亿后,珠海如何兼顾“量”与“质”?

2023年,对于年过不惑的特区珠海是一个崭新的起点。

伴随最新经济“成绩单”揭晓,2022年珠海地区生产总值首度跃上四千亿台阶,达到4045.5亿元。在经济发达、藏龙卧虎的珠三角,这个数据或许并不起眼,相比早已迈入“GDP万亿级俱乐部”的深圳、广州、佛山、东莞,特区珠海仍处在追赶阶段。

但对于珠海自身而言,这个数字却并不普通。统计数据显示,自1979年建市,至2015年GDP跃上二千亿台阶,珠海足足用了37年;而从2000亿实现翻一番站上四千亿关口,珠海这次只用了6年,经济量级的快速提升、城市发展的不断加速,为珠海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质”的方面,2022年珠海多个有关实体经济的关键指标在全省名列前茅,显示出沉甸甸的“含金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9%,全省排名第一;工业投资增长56.4%,全省排名第一;制造业投资增长81.6%,全省排名第一;制造业贷款余额突破千亿,增长78.9%,增速全省排名第一;79家企业进入广东省制造业500强,数量排名全省第二;工业用电量增长排名珠三角第一……

疫情之下,这份“成绩单”尤为不易。政府工作报告披露,去年珠海共应对69次本土疫情冲击,全年24次动态调整珠澳口岸通关疫情防控政策。

跨越四千亿之后,珠海如何继续追赶?如何将“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相结合?这是珠海经济需要直面的高质量发展之问。

8日上午发布的珠海市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答案:2023年,全力支持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高质量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努力成为全省发展又一重要引擎和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

在经济的“量”上,珠海将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三个关键指标的增幅分别设定在6%、8.5%和8%。

在发展的“质”上,珠海提出2023年加快建设大湾区澳珠极点,全面建设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建设广珠澳科创走廊,形成若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产业集群;继续实施“高企倍增”行动,推动600家以上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加快建设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珠海市今年的发展计划(高质量发展三问)(3)

推动高质量发展第三问

珠海如何坚持“制造业当家”?

拿什么推动高质量发展?珠海将目光锁定在“制造业当家”。

“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珠海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坚持‘制造业当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突出‘制造业当家’,进一步加快‘产业集聚’良好态势”……8日发布的珠海市政府工作报告,“制造业当家”同样成为高频热词。

改革开放40多年,珠海从昔日以农渔业为主的边陲小镇起步,发展成为今天的现代化花园式滨海城市,制造业的快速崛起成为驱动珠海一路向前的主引擎。至2022年,珠海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856.6亿元。但以“制造立市”的珠海要迈向“制造业当家”,跨入“工业万亿级俱乐部”,还有许多难关要闯。

政府工作报告直言不讳: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企业发展普遍面临新的挑战;澳珠极点的辐射带动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发挥;5.0产业新空间配套设施建设有待提速,“4 3”产业集群规模还偏弱偏小……

这些难关如何跨越?2023年,珠海如何坚持“制造业当家”?

黄志豪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珠海立足建设产业大市、产业强市,把握全球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加快打造“4 3”产业集群,为“产业第一”战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夯实基础,力争全年工业投资迈上千亿元台阶,加快打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制造业产业集群。

聚焦“突出‘制造业当家’”,政府工作报告用近2000字的大篇幅绘制出珠海高质量发展“路线图”:2023年将从实施“项目落地攻坚年”行动、实施“产业立柱”行动、建设高水平产业集聚区、发展数字经济、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升级、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六个方面发力。

在产业空间布局上,珠海提出发挥香洲区、高新区基础设施及配套比较完善、企业相对集聚、居住环境好的优势,快速布局一批成长性高、创新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项目和企业,强化科技企业集聚、科技人才集聚的态势,让创新驱动成为香洲区、高新区产业集聚、成长、裂变、爆发式增长的核心推动力;发挥金湾区、斗门区连片产业用地、厂房规模较大的优势,以大空间、大载体牵引大项目、大产业,推动用地高效集约、上下游配套企业加速聚集,布局一批新能源等新赛道大项目,打造珠江口西岸新能源产业链的创新阵地。

在产业方面,珠海将加快搭建“4 3”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在新能源、新型储能、集成电路、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加快引进具有龙头企业影响力的重大项目,加快构建珠海万亿级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支点;抓产业风口机遇,抓紧推进锂电池材料、光伏电池、光伏组件等龙头项目,迅速形成新能源产业集聚发展生态圈,力争三年内打造5000亿元规模的新能源产业集群。

在建设高水平产业集聚区方面,珠海提出优化珠海高新区“一区多园”建设和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做优三灶科技工业园、联港工业园、新青科技工业园等园区,改造提升南屏科技工业园,支持富山工业园塑造5.0产业新空间核心竞争力,努力把南屏科技工业园、富山工业园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当家”的示范园区……

充满希望的2023年,“产业第一”是珠海最坚定的前进方向,这一年是珠海腾飞转型升级迈向“倍增快车道”的关键一年”,“站在这样一个新的起点上,让政府每一个公职人员携手并肩、满怀信心、抢抓机遇,以专业、专注、专心的态度,创新、创意、创造的理念,打造珠海‘制造业当家’创新品牌”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黄志豪进一步解释了何为“倍增快车道”,并释放出珠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定信心,称力争2-3年内实现珠海“规上工业企业倍增、百亿工业企业倍增、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外贸倍增”,进入工业总产值“万亿俱乐部”,在珠海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道固远,笃行可至;事虽巨,坚为必成。”

“给我最大体会是务实和振奋”,金湾区委副书记、区长,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刘军在接受南都采访时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既有抬头看路的大局意识、宏观谋划,又有脚下有路的实践精神、精细操作。

南都珠海两会报道组 湾区会客厅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杨亮 实习生高于茹

,